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

1977年5月14日,叶剑英和之前的战友、老部下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除了战友和家人外,叶剑英的好友邓小平同志也来了。

在众人的祝福声和生日歌下,一个巨大的蛋糕出现在大家的视线当中,由于叶剑英是过80岁生日,所以蛋糕上要插8根蜡烛代表祝福。

然而当叶剑英吹蜡烛的时候,大家却看到蛋糕上有9根蜡烛,细问之下才知道是邓小平这样要求的。

在场的人员包括叶剑英都是一脸的疑惑,那么邓小平为什么要求多插一根蜡烛呢?这背后究竟有何深意呢?

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1)

邓小平和叶剑英

两人没有交流,却处处都是交集

叶剑英和邓小平两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漫长的革命岁月中建立起的深厚情谊,用一句古诗“持正相倚,疑如秋山”来比喻是最恰当不过。

邓小平多年以来钦佩叶剑英,在党和国家危难时刻,更觉得需要倚重这位对党忠诚、智谋双全的老帅,而叶剑英也深知邓小平的为人和才干,非常尊重他。

邓小平和叶剑英建立起来的友情是真挚且崇高的,也是令世人所羡慕的。

在中央苏区和长征时期,两人便互相熟悉,不过他们那个时候的接触并不是很多。

1930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局,其中成员包括叶剑英、邓小平等25位,这也是两人第一次在同一个组织工作。

1931年邓小平和叶剑英同时抵达中央苏区,分别担任领导工作,夏天的时候邓小平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了瑞金县委书记等职务,而叶剑英则担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长。

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2)

邓小平

1933年到1934年,由邓小平负责主编的《红星》受到了叶剑英的关注,也给叶剑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4年10月,邓小平和叶剑英跟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在长征途中邓小平担任中央秘书长,叶剑英则担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叶剑英和邓小平一个是武将,一个是文将,按理说他们两个的话题应该少之又少,成为朋友的几率也很小才对,但事情就是这么凑巧,两人惺惺相惜,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主席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会议结束后,邓小平和叶剑英都坚决支持毛主席的领导和主张。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党中央在两河口、毛儿盖举行政治局会议,作出了兵分两路北上抗日的决定。然而当时张国焘却带兵南下,企图“分裂”红军。

身为右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截获了张国焘的电报,识破了张国焘的阴谋,并冒着生命危险将这件事汇报给毛主席。毛主席知道后率领由一、三军团组成的别上抗日先遣支队从右路军分出,急速北上,脱离了险境。

叶剑英及时揭露了张国焘的阴谋,事后毛主席多次提及这件事,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邓小平知道这件事后,对叶剑英的敬佩之情越来越多,他想要向叶剑英学习,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3)

邓小平和刘伯承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担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等职位,和刘伯承一起领导一二九师,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也创建了以太行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叶剑英则担任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参谋长,长期奔波在西安、南京等地,协助周恩来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了中共七大,叶剑英以大后方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出席了大会,并和邓小平一起当选为中央委员。

1952年7月邓小平被调到北京工作,次年10月叶剑英也被调到北京工作,从这以后两人才开始正式的交往。

邓小平“复出”,叶剑英起关键性作用

1969年10月到1970年初,因为某件事的发生令叶剑英和邓小平的关系越来越好,邓小平来到江西南昌,居住在原先的南昌步兵学校院内,随后王震也来到了南昌。

叶剑英没有和邓小平去同一个地方,而是前往长沙,尽管几人身处异地,但他们的心却是紧紧依靠在一起的。邓小平和王震都很想念叶剑英,由于邓小平不是太方便,所以便拜托王震代替自己去看看叶剑英。

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4)

王震

当王震将军来到叶剑英住处的时候,叶剑英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小平同志的身体还好吗?他在那里过得怎么样,子女都在身边吗?”叶剑英的热情令王震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他不知道要从何说起。

王震让叶剑英别这么激动,保重身体才是最关键的,随后一一回答叶剑英的问题。在得知邓小平的生活不是太好后,叶剑英连忙说:“那你快回去照顾他吧,我这里没事的。”

王震听后没有走,而是留下陪叶剑英吃了一顿饭,饭后两人又交谈了许久,随后才赶回南昌。

王震回到南昌后,邓小平又拉着他问东问西,总之就是询问叶剑英的生活怎么样。

王震被这两位弄得哭笑不得,不过大家也能从这里看出邓小平和叶剑英的关系真的很好,尽管他们的生活不怎么样,但始终没有忘记关心对方。

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5)

叶剑英

1971年中共中央决定由叶剑英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叶剑英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议让邓小平帮助自己。叶剑英是邓小平第二次付出最积极、最努力的支持者之一。

最终在周恩来、叶剑英等人的努力下,邓小平一家回到了北京。叶剑英得到消息后很是高兴,他连忙登门拜访,想去看看有没有可以帮上忙的。

为了加强中央军委的领导,叶剑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还曾当面向毛主席提出建议:“小平同志回来了,我想要提一个要求,让他来参加和主持军委的工作。”

毛主席听后思考了一番,觉得叶剑英说的很有道理,最重要的是毛主席很重视叶剑英的意见,随后和周恩来商量后决定恢复邓小平副总理的职务,以后参加军委工作。

1973年12月前后,叶剑英再次向毛主席提出让邓小平参加军委工作,不久后在毛主席亲自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说:“我和剑英同志请邓小平同志参加军委,当委员。”

毛主席说完顿了顿,然后指着叶剑英说:“你是赞成的,我赞成你的意见,我是代表你讲话。”

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6)

毛主席和叶剑英

之后根据叶剑英的建议,毛主席在宣布几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会议上,向大家介绍:“现在我给你们请来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当政治局委员和军委委员。”

其他人听到这里议论纷纷,随后毛主席又说:“你们的老上司,我给你们请回来了,但却不是我一个人请回来的。”

毛主席还是一如既往的幽默,也将现场紧张的氛围瞬间破解。

叶剑英之所以如此看重邓小平,完全是因为他与邓小平长期接触和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副总理协助处理中央日常工作期间,认识到邓小平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人才,也是我党不可缺失的优秀人才。

两人并肩作战,共同指挥南沙海战

1974年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以叶剑英为首,王洪文、张春桥、邓小平等人参加的中央军委五人组,全权处理军委日常事务以及紧急作战的相关事宜。

中央军委五人组主要由叶剑英和邓小平来决定大事,他们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关系也越来越好,不久后两人共同指挥了西沙海战。

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7)

西沙海战

西沙海战是当时南北越签订了停战协议后,南越政府趁着陆战局势的稳定,积极展开在南海抢占战略要点的活动。从1973年8月份开始,南越军舰不停地在西沙海域附近驱赶、冲撞和逮捕中国渔民。

南越军舰甚至占领岛屿,想要将我国人员从这里挤走,彻底独占西沙群岛。直到1974年1月,南越政府宣布要在西沙地区勘探石油,中国外交部不得不发声明,重申对西、南沙的主权,然而对方却没有一点收敛,甚至越来越放肆。

1月17日叶剑英向总参谋部发出指示:西沙战斗开始了,立刻组织班子,加强值班,掌握情况,随时做好打仗的准备。

次日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议五人组讨论紧急作战的相关事宜。

当叶剑英得知南越出兵探测岛屿,并对我国守岛民兵开炮的消息后,他立刻给周恩来打电话汇报,周恩来指示:立刻组织领导小组,你前往总参谋部进行作战!

紧接着周恩来提出了领导小组的名单,除了叶剑英外还有邓小平和陈锡联。

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8)

叶剑英

早上7点多,叶剑英第一个达到总参作战指挥室,有关人员见到叶剑英后立刻向他汇报情况,不一会邓小平等人也相继赶来。叶剑英和大家一起听汇报,研究接下来该怎么办。

19日8时南越军舰企图拦截我方军舰,我方军舰不减速、不转向,没想到南越在转向的时候撞坏我方军舰左舷,我军向敌方发出警告:“你已违反海上航行规则,我方对你提出严重警告,你要对一切后果进行负责!”

9时南越军舰不听警告,竟然向我军发射两发小口径的火炮,我方再次发出警告。

10时22分,南越军舰率先向我396编队发起炮击,叶剑英看到这里忍无可忍,立刻传下命令:“给我打,狠狠地打,坚决消灭敌人!”

不过大家也知道我军并不擅长在海上作战,军舰也比对方小很多,叶剑英综合种种情况提出:想要获得战争的胜利,不仅要有信心,更需要有不怕死的精神和灵活的战术,只有这样才能打败敌人。

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9)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敌方一艘10号军舰被我方军舰相撞,另外三艘军舰被我方击伤,在我军强有力的打击下,敌方丢下被我军重创的10号军舰,开始逃跑。

12时12分,我方281编队赶到作战海域参与战争,对敌人10号军舰实施火炮攻击,敌方军舰爆炸,最终沉于羚羊礁以南海域。

胜利的消息传来后,叶剑英和邓小平的脸上都露出了大大的笑容。

海战战争虽然暂时结束,但形势依旧很紧张,根据这一现象,叶剑英和邓小平在作战室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在得到统一结果后,立刻向西沙参战部队发出命令:我军军舰立刻疏散,防止敌人回击报复,只要发现情况,立刻攻打!

随后还命令在民兵守卫的岛屿上,做好防御工事,只要敌人再敢来犯,坚决回击!

当天下午和晚上,叶剑英一直守在指挥室,好在并没有发生任何战斗,但却出现了令人担心的情况。叶剑英看后和邓小平在作战室商量,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决定收复被南越侵占的甘泉、珊瑚和金银三岛。

叶剑英将这一意见汇报给毛主席,毛主席立刻批准。最终在陆军和民兵的协同下,我军胜利收复了甘泉等三岛,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也全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

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10)

邓小平

1976年邓小平迎来了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日子,在此期间叶剑英一直用尽全力保护邓小平,并和他的子女进行沟通,让他们做好邓小平的工作,不要令邓小平失望和灰心。

尽管邓小平在家,他也不忘关心国家大事和老友的近况。某天王震吃完早饭来看望邓小平,先是询问邓小平最近的身体怎么样,随后开始聊些其他的事情。

邓小平问完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后,便问起了叶剑英:“你最近有没有去叶帅那里看过?”

王震回答道:“最近经常去的。”

“那叶帅的身体怎么样?他现在住在哪里?生活的还好吗……”邓小平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话语中充满着对叶剑英的关心。

王震一一回答,并让邓小平放心,叶剑英生活的很好,身体也还不错。邓小平听完便放心了,在众多好友中,邓小平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叶剑英了。

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11)

叶剑英

1976年10月6日,一件好事发生了,叶剑英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邓小平,他想和邓小平分享这个好消息。当时邓小平的身体不是太好,所以叶剑英的这通电话打到了医院。

叶剑英要求医院好好照顾邓小平,并指示:“一定要治好小平同志,一定要保护好!”

紧接着叶剑英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邓小平,邓小平听后开心的笑了,说:“看来,我可以安度晚年了。”

不久后叶剑英亲自安排邓小平搬到西山25号,只为更好地保护对方,后来叶剑英干脆让儿子把邓小平接到玉泉山9号楼的自己住处。当叶剑英和邓小平见面的时候,他们激动地握着对方的双手,眼含热泪。

邓小平见到叶剑英的时候喊了句“老兄”,一句“老兄”包含了多少感情,包含了多少无奈。叶剑英向邓小平转达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一如既往地关心邓小平的健康。

最重要的是叶剑英吩咐办公室主任:“以后凡是我看过的文件,都要送给小平同志,让他看看,让他熟悉一下情况。”

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12)

叶剑英

为何多插一根蜡烛

1977年是叶剑英80岁的一年,当家人提出要为他庆祝一下的时候,叶剑英坚决反对。在当时那个社会,各位领导人都崇尚节俭,不允许铺张浪费,毛主席就是节俭的代表。

比如说毛主席不喜欢穿新衣服,也不喜欢工作人员给自己做新衣服,如果是会见外宾的话,毛主席也只会穿上假领子和假袖子,因为这样更加省布料。

在韶山毛泽东遗物陈列馆中,有好几条毛巾被被收藏在内,这些毛巾被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充满了补丁,其中有一条毛巾被上足足有52个补丁。

可能不少小伙伴觉得毛主席喜欢用旧毛巾,实则并不是这样的,毛主席只是节俭惯了。

有一次工人不小心将毛主席的毛巾被洗破了,他们觉得这条毛巾被破得不能再破了,可以扔掉了,但毛主席却不愿意,毛主席总是那句话:“补一补还是可以用的!”就这样这条毛巾被一直跟着毛主席度过春夏秋冬。

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13)

毛主席用过的毛巾

叶剑英和毛主席一样,都是十分节俭的人,更何况当时的条件并不是太好,叶剑英不想太过浪费。

虽然叶剑英不想过80大寿,但叶剑英的老战友和老部下没有忘记这个日子。于是在1977年5月14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老战友们自发来到叶剑英的住处,为他祝寿。

当天叶剑英的住处来了许多人,大多都是他的老部下和老战友,第一个前来的便是叶剑英的好友王震,王震经常来叶剑英的家中看望他,所以此次是第一个达到的也是意料之中。

当王震见到叶剑英后,连忙跑到他的面前向叶剑英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祝叶剑英生日快乐。

叶剑英看到这里笑着说:“身为共产党员,不允许私下祝寿,但实在不好破坏孩子们的兴致,只好以私人宴会的方式来完成孩子们的心愿了。”

王震说:“您这样不算违反,在党和国家面前,您义无反顾,力挽狂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大家都是看在眼中的。”

叶剑英听了这句话后说到:“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14)

徐向前

在叶剑英和王震聊天的过程中,又有许多熟悉的面孔出现了,比如说徐向前、聂荣臻、邓小平夫妇等等。

大家刚刚坐下,聂帅的女儿就透露了一个秘密,原来聂荣臻的手中有一首诗,是评价叶剑英的,随后徐向前也来了一首诗。叶剑英听着好友的诗句,十分不好意思地说:“惭愧惭愧,实在是不敢当啊!”

紧接着便来到了寿宴最重要的环节——蛋糕祝寿。在战友们的祝福和家人的生日歌中,一个巨大的蛋糕出现在大家的视线当中,由于叶剑英此次是过80大寿,所以需要在蛋糕上插8根蜡烛,代表年龄。

然而当叶剑英吹蜡烛的时候,有人细心的发现蛋糕上插的不是8根蜡烛,而是9根,这让众人都十分疑惑,难道是叶家人不小心多放了一根吗?

但细细想来却不应该,毕竟叶剑英是在家人的安排下才过80大寿的,家人对叶剑英的年龄应该最熟悉不过才对,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15)

叶剑英、华国锋、邓小平

就在这个时候邓小平出来了,他对众人说:“我是要求多加一根蜡烛的。”大家听到这里很是疑惑,为什么要插9根蜡烛呢,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邓小平这才解释到:“9根蜡烛象征着‘长久’。”最重要的是这9根蜡烛还象征了大家能够久久地团结在一起,能够让我们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听到邓小平的解释,叶剑英很是开心,他激动地说道:“还是你想得深远,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没有看错人,大家也没有看错人!”

叶剑英的一番话说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随后大家一起吹蜡烛,爆发出一阵阵笑声和掌声。

1986年10月叶剑英卧病在床,身体越来越差,邓小平和其他中央领导都很关心他的病情,前来探望。

10月22日叶剑英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叶剑英逝世后,邓小平亲自修改审定中共中央悼词,并亲自主持叶剑英的追悼会。

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邓小平要求多插一根蜡烛)(16)

叶剑英和邓小平

胡耀邦宣读了悼词中,高度评价了叶剑英一生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在叶剑英和邓小平几十年的交往中,他们之间建立了肝胆相照、患难相知的真挚革命情谊。

这种革命情谊的形成,从叶帅方面讲,一是在于叶剑英主动让位的豁达胸怀和高瞻远瞩的眼光,另一方面在于叶剑英慧眼识英才,深知邓小平是文武双全、能治国安邦的难得帅才。

叶剑英认为,在每一个重要关头,邓小平都敏锐、果断地提出一些正确的决策和主张。在叶剑英看来,邓小平同志具有安邦治国的卓越才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