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译的感情史(和他的18年龙套人生)

【作者:叶公子】

#后青春期的哥哥#

张嘉译的感情史(和他的18年龙套人生)(1)

01

1970年,一个叫张小童的男娃子,在西安出生。

因为家里挨着陕西歌舞剧院,他从小耳濡目染,还客串过几个小角色。

虽然条件便利,但张小童却没想做演员,最大的梦想是成为奥运冠军。

上中学时,学校成立了拳击队,张小童想去学,但却因为老师要户口本而放弃。

因为他妈妈压根不同意他练“那么凶残”的项目。

无奈之下,他退而求其次,进了“不需要户口本报名”的摔跤队。

上了高中之后,张小童依旧沉迷于“奥运冠军的梦想”无法自拔,学习成绩也差强人意。

1987年,毫无意外地,他在高考时落榜了。

张嘉译的感情史(和他的18年龙套人生)(2)

父母每天唉声叹气,四处打听哪里招学生,不久后,一个亲戚发现“有个外地大学在招生,还不用做考卷,只需要朗诵一首诗就可以”,便迅速告诉了张小童的父母。

到了招生地点一看,是“北京电影学院”在招生,只需要朗诵一首诗,表演一段小品就可以。

但张小童没学过表演,心里就犯了嘀咕,开始和前后排队的同学讨教。

恰好,张小童后面排队的小伙子,曾经学过武术,也不会表演。

两人一商量,就表演了一段“师兄弟打架”的小品,被老师以“表演逼真”为由,双双录取了。

张嘉译的同班同学中,就有后来名声大噪的邢岷山、张子健等等。

张嘉译的感情史(和他的18年龙套人生)(3)

02

虽然考试过程很轻松,但到了学校一看,张小童就懵圈了。

除了要“没皮没脸”的上台表演,还要和女同学演亲热戏,这谁受得了?

张小童打小脸皮薄,看见女同学都脸红,更甭提和女同学搭戏了。

每次被老师喊上台表演,张小童总是脸红脖子粗,吭哧瘪肚,压根演不出来。

为了克服他害羞的毛病,老师便经常安排他和女同学演“激情戏”,才慢慢克服了他的难题。

张嘉译的感情史(和他的18年龙套人生)(4)

80年代底,国内影视业蓬勃发展,大二时同学们纷纷出去跑龙套赚钱,但张小童却迟迟不动。

因为他太害怕了,担心自己会“出丑”,压根不敢去剧组面试。

可看着身边人各个都开始赚钱,他也有点着急,便瞄准了广告行业。

随后,他联合了宿舍的6个室友,开始琢磨拍广告。

拍摄器材太贵,买不起,就蹭学校的用;舍友们则包揽了文案、灯光、模特、打杂等,连续拍了好几个不错的广告。

干了一年,除了整个宿舍的吃喝拉撒,每人竟然还分了五六百块。

张嘉译的感情史(和他的18年龙套人生)(5)

在那个年代,500块绝对是天文数字,哥几个激动到不行,一人置办了一身时髦西装,还拍了不少照片。

一直到大三学期末,张小童才出演了电影《魔表》中的一个小角色,算是打开了演艺之路。

第二年,他又出演了管虎的《头发乱了》,搭档耿乐、孔琳等,但依旧籍籍无名。

这两部电影中的演员署名,依旧是:张小童。

直至大学毕业,分配了工作之后,张小童才在姐姐的建议下,改名叫:张嘉译。

张嘉译的感情史(和他的18年龙套人生)(6)

03

90年代初,虽然毕业是包分配的,但几乎是哪儿来回哪儿去。

因为张嘉译的户口在西安,他便被分配到了西安电影制片厂。

但张嘉译的父亲却不死心,觉得儿子都是大学生了,咋就不能留在北京呢?

为了毕业分配,他老父亲还从西安跑到北京,想托人找关系,但也没改变张嘉译的命运。

上大学时,张嘉译的老师就和他说:“你不帅,也不难看出,就是没特色,想让观众记住很难,注定是个演配角的命。”

恰恰是老师这句话,让张嘉译很踏实,从没有想红的欲望,只是想有个工作,有口饭吃。

张嘉译的感情史(和他的18年龙套人生)(7)

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张嘉译一直跑了9年龙套。

这9年间,他一直活跃在屏幕上,是很多电影中的小配角,但却毫无知名度。

年轻时的张嘉译很瘦,鼻梁高挺、棱角分明,也是一个眉目清秀的小伙子。

9年,不温不火,没演过主角,估计一般人早就放弃了,但张嘉译却一直在坚持。

如果没有第一段婚姻,估计张嘉译会一直在西安干下去,从没有任何野心。

张嘉译的感情史(和他的18年龙套人生)(8)

04

90年代底,张嘉译认识了一位编剧“杜老师”。

这位杜老师很有才华,在影视圈也很有资源,便介绍张嘉译进了《帕米尔医生》剧组。

也是因为要拍这个戏,张嘉译才从西安再次回到了北京发展。

在《帕米尔医生》剧组,张嘉译又间接认识了杜老师的女儿杜珺,两人便走到了一起。

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张嘉译结婚了。

张嘉译的感情史(和他的18年龙套人生)(9)

也是因为结婚,张嘉译拿出了2万块的积蓄,在北京郊区买了一个“零首付”的房子。

原本,开发商是说只要拿两万当押金,后边的钱都可以分期付款。

谁料,两万块交上之后,房子还不能入住,还得再交各种费用才能入住。

无奈之下,张嘉译便硬着头皮和老同事、老同学借了不少钱。

身上有了债务,张嘉译也有了压力,开始在北京各大剧组转悠,只要给戏就拍,非常拼命。

那些年拍戏,小角色压根不会给安排替身,多数都需要亲自上阵。

张嘉译的感情史(和他的18年龙套人生)(10)

有一次,张嘉译拍一场武打戏,被人一下摔倒在水泥地上,才有了现在的“强直性脊柱炎”。

身体稍微好一点之后,张嘉译又开始马不停蹄地拍戏,几乎是连轴转,导致身体没有恢复好,病情逐渐加重。

2000年初,张嘉译赚钱少,没名气,还得还房贷,压力非常大。

因为和原配杜珺是闪婚,再加之贫贱夫妻百事哀,两人的感情也出现了裂痕。

2003年,两人便办了离婚手续。

张嘉译的感情史(和他的18年龙套人生)(11)

05

离婚后,张嘉译将全部心思放在演戏上,为了能拿到更多角色,他会认真琢磨每一场戏,希望自己能好好演,导演下次还会再找他。

在剧组看到一些老演员时,他也虚心请教,并将对方的话记在心里,一点点改正。

因为他的这些做法,在配角圈里渐渐有了声望,找他演戏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2004年中旬,张嘉译在拍摄《国家使命》时,又认识了第二任妻子王海燕。

王海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比张嘉译大一岁,虽然并未大红大紫,但也曾饰演过很多角色,是大众熟知的女演员。

张嘉译的感情史(和他的18年龙套人生)(12)

两人的感情,也和陈建斌、蒋勤勤一般,是不打不相识。

据王海燕说,张嘉译演戏喜欢即兴发挥,原本背好的台词,却被他改来改去,导致两人对戏总是对不上。

但相处久了,王海燕发现,张嘉译是个非常稳重、认真的演员,渐渐对他有了好感。

此时的王海燕,也刚刚结束第一段婚姻,感情处于空窗期,张嘉译主动出击,追到了王海燕。

两人虽然都是二婚,但在人生的三观、生活的态度等方面,高度一致,很有共同语言。

2007年,两人相恋三年后,走进了婚姻,2010年有了一个女儿。

张嘉译的感情史(和他的18年龙套人生)(13)

两人结婚后,王海燕基本是半隐退的状态,成了张嘉译的最佳助手。

张嘉译曾笑着说:“我家时她管钱,偶尔会给我一点零花钱,不过要看她的心情。”

虽然被朋友嘲笑是“妻管严”,但张嘉译却自得其乐。

曾有人说“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只有相互欣赏,一段关系才能长久”。

张嘉译言谈间,对妻子很欣赏,尤其喜欢她的豪爽。

“我媳妇特豪爽,拦都拦不住,一般我们俩出去应酬,别人家都是老公醉了,老婆赶紧扶着。我们家恰好相反,每次都是她豪情万丈的张罗朋友喝,我就等着出门时扶着她就行。”

说完之后,张嘉译自己先笑起来,估计是想到了妻子的醉后趣事。

张嘉译的感情史(和他的18年龙套人生)(14)

06

2006年,张嘉译和陈小艺、孙红雷搭档《半路夫妻》,名气也开始见涨。

据说,拍《半路夫妻》时,张嘉译还在其他剧组拍戏,档期排不开,导演却力排众议,将陈建平这一角色给了张嘉译。

张嘉译的感情史(和他的18年龙套人生)(15)

演艺圈自来流行一句话说:“有的演员是真好,但就是差一部戏!”

而张嘉译,就是这样一位演员。

2009年,《蜗居》播出,张嘉译才真正开始走红,成了“国民大叔”。

至此,张嘉译在西安跑了9年龙套,在北京又跑了9年龙套,仔细算来,整整用了18年才走红。

虽然《蜗居》中的宋思明是个大贪官,但却依旧不能抵挡他在网上的高人气。

张嘉译的感情史(和他的18年龙套人生)(16)

走红之后,张嘉译又演了《告密者》中的杜盛奎,《借枪》中的熊阔海,《悬崖》中的周乙,《心术》中的刘晨曦,《一仆二主》中的杨树等等。

在2011年到2015年之间,张嘉译24小时霸屏,几乎每个电视台都有他的戏。

据不完全统计,在那几年,张嘉译一直以每年平均四五部戏的产量在拍摄,成了娱乐圈人人皆知的“大劳模”。

张嘉译的感情史(和他的18年龙套人生)(17)

有人问他:“这么拼命,是不是很缺钱?”

张嘉译回答:“我身体不好,就怕哪天不能拍了,到时候老婆孩子怎么办?所以就像趁着身体还行,多拍点,给她们做好充足的准备。”

7月31日,张嘉译和妻子王海燕外出吃饭时被拍,貌似脊柱越来越弯了,不知这样一位好演员,身体还能坚持多久?

“强直性脊柱炎”虽然不要人命,但却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一旦患病后,背脊会僵硬难耐,还会伴随局部疼痛。

张嘉译的感情史(和他的18年龙套人生)(18)

据张嘉译自己在节目中说:每天早上起床时,都需要拿热水从头开始冲,直至脊椎软化舒服了,才能穿衣服去拍戏。

从一个无名小卒,一步步成为实力派男星,张嘉译身上特有的执着和坚毅,值得所有年轻演员学习。

—END—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