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唐诗为引赴西安的诗意之旅(最美乐府诗之华山畿)

华山畿(jī)

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以唐诗为引赴西安的诗意之旅(最美乐府诗之华山畿)(1)

赏析:

《古今乐录》曰:“《华山畿》者,宋少帝时懊恼一曲,亦变曲也。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母问其故,具以启母。母为至华山寻访,见女具说闻感之因。脱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卧之,当已。少日果差。忽举席见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气欲绝,谓母曰:‘葬时车载,从华山度。’母从其意。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曰:‘且待须臾。’妆点沐浴,既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透入棺,家人叩打,无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

故事的意思浅显易懂,讲的是南徐一个书生到云阳去的时候,途径华山脚下,在客舍里爱上一个少女,因为无法接近的缘故,回家之后便得了相思的心病,并且因此抑郁而死。临死前特意嘱咐母亲,安葬他的时候,灵车一定要从华山经过。书生死后,母亲依照嘱托,吩咐灵车行经那位少女的家门。到少女门前时,挽车的牛忽然就不肯走了,无论如何打它也不肯动。这边的动静终于惊动了那位少女,于是她让灵车等上一等,自己换过衣服,洗了澡,然后出门就唱了这支歌。唱毕,棺木应声而开,少女很快钻入棺中,棺木随即合拢,无论如何也叩打不开。于是人们只好将他们合葬,时人称为“神女冢”。

单看这首诗的背景,一个不知缘起何处的故事,令人慷慨之后,不知为何突发悲音,情不知所衷,气不知所倚,惟剩万千唏嘘。

中国古典诗词开篇常有奇句佳句,开头一句或磅礴或瑰丽或惨厉或动人,纵然全诗只这一句,也能忝列好诗之门楣了。像《上邪》的首句“上邪,我欲与君相知”,或者是《有所思》的首句“有所思,乃在大海南”,诗之所起,每发奇情,一句就浩大、深长、旷丽,将人牢牢抓住。李白诗篇往往就有这种气势,后面更是一气呵成,两人又惊又叹。

而这首《华山畿》,开头一句“华山畿!”,哀恸绵长、余韵不绝,真是凄厉已极,令人几乎有种穷途末路的感觉——眼底下便是那峭壁悬崖、万丈深渊的华山,生死即在眼前一刻,苍天之下,泪洒尽后是绝途,读来真个慷慨悠长,痛彻心扉。

“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这一句更是字字泣血,令人肝胆欲裂。你既然已经为我而死,我便是独自苟活,却还有什么意义?这种让天地凄然的悲愤之气壅塞胸间,不得而出却又不出不快,只这一气,吐就出来就可使天地含悲、草木见泣、人人泪下了。

这一句“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虽然出自一位纤细瘦弱的女子之口,内中蕴含的悲愤凛冽和浩荡壮烈之气,却丝毫不亚于“壮士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的萧萧刺客,此中一气,悲愤、激烈、执念,一息尚存,九死未悔。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这一句承接上句而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二句即是引而发之,那股壅塞之气喷薄而出、气贯长虹的两句。尤其 “棺木为侬开”一句,激烈、决绝至此,到吞吐八荒、妄顾日月河山之境!咬碎玉牙,从这个小女子口中说出,说不清的激荡震人,怪不得故事中棺木果真倏然而开。这样目眦尽裂的决裂情感,恐怕卮酒彘肩的樊哙也得退避三舍!

这样浓烈动魄的情感,直让人情神震撼,久久不能平静。在中国众多的传奇爱情故事中,大概也只有《梁祝》能让人有几分这样的感慨吧——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读完此诗,唏嘘之余,忍不住涂鸦几句——

醉花间

始相忆,深相忆,相忆人不得。泪眼望银河,还是天涯色。

粉墙匀淡墨,难复当初刻。匆匆一世人,聚散繁星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