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手工紫砂壶的不足之处(大多都这样尴尬地存在着)

提起全手工紫砂壶,不少对紫砂壶制作工艺有点了解的壶友,可能会瞬间产生“高大上”的感觉——觉得全手工壶,都是“好壶”,漂亮的壶!

事实上,现在大多数的全手壶,尤其是经典壶型的,仅就造型而言,很多时候是赶不上同型的半手壶。它们尴尬地存在着,如同下面这把仿古:

全手工紫砂壶的不足之处(大多都这样尴尬地存在着)(1)

眼力犀利的壶友,会挑出很多毛病。略举几例:

1、比如盖子的弧面过渡太“尖”了,做成了半球形。

全手工紫砂壶的不足之处(大多都这样尴尬地存在着)(2)

经典的自然过渡是这样子的:

全手工紫砂壶的不足之处(大多都这样尴尬地存在着)(3)

2、壶由肩->腹->底的曲面变化,也是有问题的,太臃肿、软绵了,见下:

全手工紫砂壶的不足之处(大多都这样尴尬地存在着)(4)

经典的处理是这样子的:

全手工紫砂壶的不足之处(大多都这样尴尬地存在着)(5)

3、壶盖的子口变形了,如实物在手,会很容易发现是椭圆,不是正圆,以至于通转都有点卡塞(虽然还有整口的加持):

全手工紫砂壶的不足之处(大多都这样尴尬地存在着)(6)

而对照的如下:

全手工紫砂壶的不足之处(大多都这样尴尬地存在着)(7)

几乎是标准圆,无整口!

略举几处,就可以看出高低优劣。

这里面纵然有时代因素、学艺精否、泥料影响、烧成好坏等原因,但我想强调的原因之一是——师承出了问题。现在的紫砂师承,更多的是利益输送和圈势力范围,传“艺”的氛围少了……一句话“匠心不再”!

其结果是,经典造型的全手壶,越来越“走样”,越来越少人去制作。即便有部分艺人坚持做一些,大多作品也是尴尬地存在着,成为紫砂艺术退化、变味的一个缩影。令人唏嘘!(宏晟堂)

篇外话:这几年,生存不易!为了生计,每天除了忙还是忙。能静下来,写点文字,抒发内心感受,也是排解抑郁的自我疗法。好在我的读者群不大,不文明的留言很少,甚慰!生活不易,那就好好活着,为了自己喜爱的人、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