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四合院(20多年前经历生死考验)

暖阳下,浦东新区羽山路南侧的泾南公园今天(12月6日)格外迷人,尤其是位于公园东北角的千年古银杏,披上了金灿灿的“冬衣”,成为瞩目的焦点。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今天从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获悉,随着浦东新区古银杏园的正式建成开放,上海目前已建成5座市级古树公园。

其他4座已建成的市级古树公园是浦东新区的古蜡梅园、奉贤区的三桑公园、松江区的千年古银杏园、嘉定区的紫气东来公园。

二十年前四合院(20多年前经历生死考验)(1)

泾南公园古银杏 陈玺撼 摄

强化交流

绕着古银杏园的边界——一圈镶有木质扶手的围栏散步,古银杏认养单位上海浦东联洋新社区服务社负责人陈平如的目光没离开过远方那株古银杏。

“为古树建公园真是一个好主意,既能进一步保护古树,又能让古树‘说话’,增进人与自然的交流。”陈平如告诉记者,建于2001年12月的泾南公园就是保护古树的产物,在当时相关规划已经制定的情况下,地方上据理力争,加上开发商的积极配合,才有了泾南公园如今2.2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据称比原有规划面积大了7倍多。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设施严重老化,原本的设计风格也难以满足人们对与古树交流的渴望。

二十年前四合院(20多年前经历生死考验)(2)

2005年时的古银杏 图片来源:浦东新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

这次建成的古银杏园属于泾南公园的园中园。

和之前相比,古银杏园对古银杏周边的土壤、植物和旱溪进行了提升改造,撤掉了之前靠近树干的内层围栏,人们不仅可以无死角地观赏古银杏,还可以“分心”观赏周边美景——毛鹃、染井吉野樱、美人蕉、鸢尾、紫荆、紫薇、鸡爪槭、红梅等新种植的景观植物。

有它们相伴,古银杏和人们一年四季都不会“寂寞”。

二十年前四合院(20多年前经历生死考验)(3)

二十年前四合院(20多年前经历生死考验)(4)

新建成的古银杏园 陈玺撼 摄

“更重要的是,这座园中园将让更多人知道、了解这株古银杏,这是激发公众参与古树保护活动的重要前提。”浦东新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工程师倪卫国表示,泾南公园这株古银杏大有来头,它的古树编号为“0003”,是全市1600多株古树名木的“三姐”(该树为雌性),更是上海目前唯一一株位于市区的千年古树。

增进情感

从1993年开始,这株古银杏经历了一系列“生死考验”:先是树北的小河被填,修建了羽山路,古树的根系部分被破坏,天然的排水系统被隔断;再是络绎不绝的香客总是围绕着古树烧香,树四周的土地被香烛油渗入,加上人为踩踏,土壤被压实,严重板结,让古树“呼吸”困难。

眼见原先枝叶繁茂、苍劲挺拔的古树日渐衰弱,当地民众“急”了。

“我从小到大都在洋泾,上了岁数的当地居民都知道这株古树。”陈平如坦言,“三姐”在很多人眼中就是洋泾的代表,问题通过新闻媒体反映出来后,上海古树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和许多热心的居民志愿者都参加了古树保护行动。

经过近十年的抢救和精心养护,古树才得以复苏。当地一位企业家还在一旁种了10株小银杏树,寓意“子孙满堂”。

二十年前四合院(20多年前经历生死考验)(5)

二十年前四合院(20多年前经历生死考验)(6)

枝繁叶茂的“三姐” 陈玺撼 摄

“古树复壮不易,我们会把市民齐心协力保护‘三姐’的故事制作成二维码,告诉后人。”倪卫国表示,古树公园很重要的一项使命就是普及推广上海“活文物”——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

此后,绿化部门还将鼓励市民群众认养古树,发动志愿者参与古树的日常管养,虽然他们可能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欠缺,但可以对古树肉眼可见的状态进行更频繁的检视,如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提醒园艺师尽早介入,提高管养效率,进一步增进人们与古树的情感。

古树是了解社会历史进程的“活档案”,专门为它们建公园,是城市温度的体现,彰显了人们骨子里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对历史文脉、乡土文化的尊重。

“打造古树公园,是古树保护理念的一种创新,让受到精心呵护的古树也能用独特的方式造福城市和人民群众,提供科普宣传、休闲游憩等新功能。”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副站长陈志华表示,“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力争打造10座市级古树公园。

为此,上海专门制定了古树名木公园建设标准,明确了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等原则。

二十年前四合院(20多年前经历生死考验)(7)

二十年前四合院(20多年前经历生死考验)(8)

周边男女老少都爱来看望古银杏 陈玺撼 摄

题图来源:陈玺撼 摄

来源:作者:陈玺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