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民间特色(江汉平原民俗系列之五)

作者:梦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江汉平原,秉承古楚遗风,孕育了古今一脉丰富的民俗。十里不同俗,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地域的差别,江汉平原的民俗也在不断变化中。我将以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为线索,写一写江汉平原的民俗。我的文章中可能会有细节遗漏,或不同地区习俗有差异,敬请补正!

  孩子走家家回来,转眼间就到了出生一百天的日子。旧社会因为医学不发达,一个人出生后最危险的日子,也就是头3个月。因此,新生儿出生后的一百天,是值得特别庆贺的日子。

  在此之前,家里人就要张罗着给孩子庆祝一番。传统的做法就是在百日当天宴请亲戚朋友一天。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产妇添人进口后,经济或有点拮据,藉此让以外公外婆为首的孩子母亲娘家人,出手赶一个大人情了(“赶人情”即送礼)。

  可能因为孩子从出生到百日各种习俗礼仪举办得太频繁,后来大家基本上没有请百日宴的。代之而起的,是在百日那天带孩子到照像馆正儿八经地拍一个百日照,以示纪念。再就是孩子的至亲如外公外婆、叔伯姑舅姨等,给孩子买点衣物和小礼物,在一起吃次饭,以示庆贺。

  孩子百日一过,就“见风长”(长得很快的)时期。临近周岁,就该给孩子“抓周”了。

  “抓周”是在孩子即将周岁时举行的一种民俗活动。它主要是通过“抓周”这种形式,讨一个好彩头,给孩子人生发展一个好的预示。在江汉平原,一般没有满周岁当天“抓周”的,一般是提前一些日子来操办,基本上孩子过了半岁,就可以举行“抓周”宴了。“抓周”是人生一次重要的仪式,是要下请帖给客人的。

  小寿星的外公外婆是当日的主客,会提前送上贺礼。他们会打上一对银质小手镯和银项圈(如果“洗三”“满月”时已置办,就不再重复打制),提前送到外孙家。

  到了“抓周”的日子,母亲会给小寿星认真地洗一次澡,穿上新衣服,带上外公外婆送来的银手镯和银项圈,打扮得漂漂亮亮见客。外公外婆赴宴当天会带上为外孙准备的童车、新衣服等礼物,大摇大摆地前往。旧时,如果外公外婆因家贫无力置办这些礼物,还会被人瞧不起、招人议论。

  外公外婆等小寿星妈妈的娘家人赴宴,到达的时间也要拿捏准,既不能太早到达,也不能太晚到达,最好是在其他宾客基本到齐时到达。这样,在外孙家迎接的鞭炮炸响时,宾客们就会拥上前来观看外公外婆给外孙置办了什么好东西。贺礼丰富的,就会收获一阵恭维;贺礼匮乏的,就显得灰溜溜的。不过,小寿星家的迎客知宾,无论贺礼多寡,都会说一些让客人舒服的话,把场面摆平。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的物质日益丰富,现在孩子“抓周”除了一些家庭送银饰等旧俗礼物,一般都是送现金作贺礼,以便于外孙家自行置办所需用品。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现在银行卡或手机转账方式已很普遍,但人们仍然大多采用现金方式,其实主要是现金有可视性,可以让宾客在场看得见小寿星妈妈的娘家人贺礼的丰厚。

  在酒宴座席安排时,外公外婆是一定要安排在主席的。有舅舅、舅伯的,也要安排在仅次于主宾的位置,不然就算失礼。这称为“外甥抓周,舅舅为大”。为什么要这样排席位呢?因为“娘(母亲)亲有舅,爷(父亲)亲有叔”,说的是你尊重自己的母亲,就应该尊重自己的舅舅;你尊重自己的父亲,就应该尊重自己的叔叔(伯伯)。舅舅是母亲除了外公外婆之外最亲近、最可依靠的亲人,所以在外甥的生命之初,有感谢舅舅对他母亲照顾呵护之意。

  江汉平原八仙桌的座次,最尊为堂屋紧靠中堂的单独一桌,称为主桌。接着排的两桌,面向中堂靠右的一桌,是次尊的一桌,左边一桌是第三尊。因为一般旧时堂屋只能并排排两桌,所以第四尊的就是接着排的靠右的一桌,其它桌的摆放以此类推。

  一张桌上,背靠中堂坐的上首两人为第一层次的贵客,以面朝中堂右边为主宾,左边为次宾。然后是与主宾对面而坐的下首为第二层次的贵客,左边的宾客为第三尊,右边的宾客为第四尊。第三层次的是坐在桌子左边的两人,上为第五尊,下为第六尊。第四层次的是坐在桌子右边的两人,上为第七尊,下为第八尊。

  排座席是宴客的“支配先生”(也叫知宾、知客)最重要的工作。如果排座席不周到,特别是一桌的上下首没有排到位,旧时一些人会因此而愤然离席而去。不过,江汉平原现代对此虽有讲究,但大多数人已不再计较座席的事了。

  “抓周”仪式一般安排在晚宴开始之前的半小时以内。

汉阳民间特色(江汉平原民俗系列之五)(1)

汉阳民间特色(江汉平原民俗系列之五)(2)

抓周所用物品

  首先,将堂屋中堂前的一张八仙桌清理干净,铺上一块大红布(现在简化了,用干净桌布也可),有讲究一些的家长,还会买来做好商品布。在桌上摆上代表有文才和出仕的笔墨纸砚、代表有经商和计算能力的算盘(现在用计算器代替了)、代表有务农置田发家的小农具、代表食禄丰盈的饼干糖果等物品。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有人将现金、金银、钢笔等物放到八仙桌上,希望小寿星抓钱,将来成长为一个富豪或文人。

汉阳民间特色(江汉平原民俗系列之五)(3)

现代网上有专门设计的抓周红布出售

  也有个别头脑不清的人,在这样图吉祥如意的场合,说或做一些招人骂、煞风景的事。比如找一根棍子,说是乞丐的“讨米棍”,要放到八仙桌上。习俗上,将讨米棍放在桌上,也是有寓意的,只是小寿星抓住了它,就预示小寿星将来会做乞丐。因为寓意不吉,断然没有主家允许这样做的,招骂是必然的。

  在“抓周”仪式开始前,亲朋好友会汇集到这八方桌前,向桌上丢礼钱。这些礼钱多少不拘,但主家是一定要看清的,为的是在别人相同的活动中还人情。这个环节,主要是看外公外婆给多少礼钱,一般少则1000元,多则万元以上。如果礼钱数额太大,就会存在银行卡中,送上银行卡。因为银行卡看不出有多少钱,许多人会用红包包着,写上数额,“支配先生”会当众打开红包,高声报数:“外公外婆(或大家gā爹小家gā爹)送上喜钱1万元!”如果送的礼金多,人们就会说外公外婆“很做人”(出手大方的意思)。

  一切准备就绪,母亲就将小寿星抱到这张八仙桌上,让他(她)置身各种物品之中。小寿星会在物品中爬来爬去,抓抓这个,瞧瞧那个,总是举棋不定。小寿星每爬动一步,围观的宾客们就会随着动作一起喝彩、议论,引导小孩去抓自己希望小寿星将来成为某种人物或从事某个职业的代表物。

汉阳民间特色(江汉平原民俗系列之五)(4)

小寿星抓周

  小孩若拿到笔墨纸砚、书本,就预示小寿星将来一定是文人和官员,大家会众口夸赞:“这小家伙长大了是个大学生、博士!”若拿到算盘(或计算器),则预示着小寿星长大后是一个精于计算的人,大家会众口褒奖:“这小家伙将来一定能写会算!”若拿到现金或金银圆,则预示小寿星将来一定是不愁花销的人,大家就会赞道:“这小家伙将来会蛮有钱!”当然,拿到饼干、糖果等之类的食物,意味着小寿星是一个好吃佬(贪吃)、不缺吃穿的,围观的人会换一种吉祥的说法:“这小家伙将来有吃有穿、衣食无忧、生活富庶!”拿到农活工具,也预示着小寿星将来是从事农事的人,很辛苦,但大家会赞一句:“这小家伙将来会蛮能干、会做事!长大后肯定是个大发明家!”

汉阳民间特色(江汉平原民俗系列之五)(5)

网络流行的抓周物品的现代部分职业寓意

  一般来说,小孩“抓周”都希望有美好的寓意。因此,像饼干、糖果、农活工具等现代社会隐含不太好寓意的物品,会摆在小寿星不容易拿到的地方。就算小孩被那些东西吸引,也是拿不到的。因为大家往往会左右和引导孩子该拿什么东西和不该拿什么东西,也会把一些象征美好、吉祥、平安的东西放在小孩触手可及的地方。即使小孩子拿到了一些寓意不太好的东西,围观的亲朋也会往好的寓意上说。对亲朋这种褒奖作法,人们有一个专门的称谓,叫“圆话”。“圆话”圆得好的人,会被大家称赞“会说话”。而一些心直口快、口无遮拦,或者怀有恶意说些不吉利话的人,就会被人称“说破口话”,主家和围观的亲朋就会骂这些人:“不会说话就变牛汪(叫)!”更有甚者,为了破掉这不吉利的寓意,还会骂一句“死口不灵!”意思是说“死人的嘴里说出来的话是不作数的”,有咒那个“说破口话”的人是死人的意思,也是破解不吉利之言的习俗。

  “抓周”仪式作为一种民俗,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蕴含其中。这只是人们对小孩子初入人生路的一种期许、一种祝愿,也因此为小寿星周岁生日宴增添一派喜庆、热闹的氛围。

  “抓周”仪式结束,酒宴开席。酒宴准备、座次安排等诸多礼节,与其他喜宴大同小异,只是一定要外公外婆等亲戚坐首席上座。喜宴结束后,外公外婆等贵宾离开时,主家必须要放鞭炮,以示欢送。至此,“抓周”一干活动就算结束了。

  接下来,除了每年小孩的生日要邀聚一下,一般不会正式邀请外公外婆来家里作客。而在小孩过生日时,外公外婆自然也会有礼金或礼物表示,但没有一定之规。

  下一个仪式,就是孩子“过十岁”。请看《江汉平原民俗系列之6:过十岁》

特别提示:本文版权属梦壑所有,若转载需经梦壑同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