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m蛋白分型(一例轻链λ型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的m蛋白分型(一例轻链λ型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1)

陈湘磊,张焕倩 |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血液科

孟庆涛,刘海波 |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检验科

前 言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的恶性肿瘤。骨髓瘤细胞分泌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引起骨痛等多种临床表现。根据血清M成分的不同,可分为IgG型、IgA型、IgD型、轻链型等多种类型。球蛋白升高、白/球比下降是常见的实验室异常,但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LCMM)常不具备这一异常的实验室指标,为这一类型MM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

案例经过

患者为69岁女性,以“腰背部疼痛2月”来诊。既往“高血压”病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双侧颈部、锁骨上等浅表淋巴结不大。乳腺触诊检查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入院后完善血常规:白细胞10.76 ↑[(4-10)×10^9/L],血红蛋白122(110-150g/L),血小板计数284[(100-300)×10^9/L]。

生化:总蛋白69.8(66-83g/L),白蛋白 49.2(35-55g/L),球蛋白 20.6g/L,白球比 2.4(1.5-2.5),碱性磷酸酶141 ↑(25-110U/L),血清总钙 2.81↑(2.15-2.57mmol/L)。

血沉:45 ↑(0-20mm/H)。

β2微球蛋白:8.30 ↑(1.00-3.00mg/L)。

IgM:0.13↓(0.4-2.3g/L),IgG:4.06↓ g/L(7-16g/L),IgA:0.57↓ g/L(0.7-4g/L),

免疫球蛋白λ轻链:1.44(1.1-2.4g/L),免疫球蛋白κ轻链:0.95 ↓ g/l(2-4.4g/L),κ/λ比值:0.66 ↓(1.35-2.65)。

胸部CT:多发肋骨、胸椎及胸骨骨质破坏并病理性骨折。

腰椎MR:腰椎椎体及附件信号不均,见多发斑片样长T1短T2信号灶,T2压脂信号增高。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gG IgA IgM κ轻链 λ轻链):λ游离轻链型阳性。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三合一GAM抗血清 IgD IgE κ轻链 λ轻链):λ游离轻链型阳性。

尿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到游离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λ。

血髓象:浆细胞比例稍高,占3.0%,偶见双核幼稚浆细胞。

骨髓免疫分型:浆细胞占1.06%。表现为CD38强阳性,CD45弱阳性,SSC信号中等强度的细胞群,主要表达CD38、CD138,少数表达CD56,不表达CD19、CD117。CD38 细胞限制性表达cLambda。

骨髓病理:浆样细胞比例增高,散在或灶片状分布,胞浆丰富,核偏位,未见明显核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浆样细胞CD138阳性,占比约20%,Kappa阴性,Lambda阳性,不表达CD19、CyclinD1、CD56。病理诊断:浆细胞骨髓瘤(约占20%)。

骨髓染色体:46,XX[9]。

CD138富集后FISH检查:1q21探针2.5%阳性。

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轻链λ型,ISSⅢ期,DSII期A组,2018mSMART高危型)。

案例分析

LCMM约占MM的15%左右;可单独在血、尿免疫固定电泳(IFE)中检测到,也可在两种样本的IFE中同时检测到。与IgG、IgA型MM相比,更常以骨痛、肾损害为首发表现,其预后也更差。肾损害更常发生在游离轻链(sFL)大于100mg/dL,sFL<70mg/dL较少发生肾损害。

骨髓瘤肾损害的病理类型包括骨髓瘤管型肾病[1](myelomacast nephropathy,MCD),非结晶型轻链近端肾小管病[2](lightchain proximal tubulopathy,LCPT),结晶储存性组织细胞增多症[3](crystal-storinghistiocytosis,CSH)。以MCD最为常见,κ、λ两种轻链均可引起。罕见的LCPT与CSH是因为κ轻链的沉积造成的。

约2/3为κ型LCMM,1/3为λ型轻链。LCMM无重链产生的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种假设[4]:1.IgH基因DNA水平的异常导致其未发生功能性重排,2.IgH mRNA或蛋白不稳定,3.重/轻链组装过程发生异常。

该患者因明显骨痛来诊,胸部及腰椎影像学检查提示多发性骨髓瘤或骨转移癌可能。患者总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在正常范围,虽然血沉增快,但并不是多发性骨髓瘤所特有的。碱性磷酸酶升高,提示在溶骨的同时伴有成骨,既往曾认为MM时碱性磷酸酶不高,因此更容易忽略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但患者血清总钙升高,再结合血沉增快,β2微球蛋白升高,为此,我们决定完善IgG、IgM、IgA、κ、λ等检查,结果发现IgG IgM IgA均下降,κ/λ比值异常,遂进行的浆细胞疾病筛查试验:血清蛋白电泳 确证试验:免疫固定电泳,证实了存在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血症,最终经血髓象、骨髓病理等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时开始了以蛋白酶体抑制剂为基础的治疗,疼痛也得到了缓解。

在治疗上,蛋白酶体抑制剂方案较其它方案有更好的疗效。一项包括1054例LCMM病例的系统综述[4]表明,较不含硼替佐米方案,硼替佐米治疗方案有更优的总应答率(ORR)、无进展生存(PFS)率、总生存(OS)率。同联合地塞米松方案相比,硼替佐米联合苯达莫司汀有更佳的PFS、OS。国内的一项单中心研究也表明[5],含硼替佐米方案可取得更佳的疗效。

在疗效评估上,游离轻链可被肾脏再吸收,因此尿游离轻链水平容易受到肾功能影响。应该同时监测血清、尿液游离轻链水平,以更准确的评估LCMM治疗效果。

总结

总蛋白、球蛋白升高,白/球比下降,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但上述指标无异常,表现为明显骨痛的患者,要及时地行血清、尿免疫固定电泳检查,以免遗漏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BridouxF, Fermand J-P. Optimizing treatment strategies in myeloma castnephropathy: rationale for 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trial. Adv.Chronic Kidney Dis.19(5), 333–341 (2012).

[2] NasrSH, Valeri AM, Sethi S etal.Clinicopathologic correlations in multiple myeloma: a case series of190 patients with kidney biopsies. Am.J. kidney Dis. Off. J. Natl. Kidney Found.59(6), 786–794 (2012).

[3]HutchisonCA, Bradwell AR, Cook M etal.Treatment of acute renal failure secondary to multiple myeloma withchemotherapy and extended high cut-off hemodialysis. Clin.J. Am. Soc. Nephrol.4(4), 745–754 (2009).

[4] RafaeA, Malik MN, Abu Zar M, Durer S, Durer C. An Overview of Light ChainMultiple Myeloma: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arities, ManagementStrategies, and Disease Monitoring. Cureus10(8), 1–13 (2018).

[5] 陈婉琴.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观察[D].山东大学,(2021).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