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亲不如近邻的忌讳(俗语邻居两不交)

《孟子.滕文公上》有言:“乡田同井,出入同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和睦。”孟子这段关于中华文化邻里关系的经典论述,告诉了世人邻里关系的两个内涵,一是邻里善往的价值所在,二是邻里关系的最重要的道德义务要求。孟子认为,邻里乡亲如能做到友善相待,守望相助,疾病相助,就会邻里和睦,和平共生。

远亲不如近邻的忌讳(俗语邻居两不交)(1)

邻里和睦

汉代著名学者班固在《汉书》中指出,获得福气和亲善的方式没有什么比和睦更好,引来灾祸和凶险没有比离心离德更甚。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无论是近邻还是远亲,只有“亲诚惠容”,方能和陸相处,福气呈祥。

然而,这并不是说,所有的近邻与远亲不分善恶,皆要“亲诚惠容”,对于恶邻与非善亲,该远离之还是要远离与少交往的。

远亲不如近邻的忌讳(俗语邻居两不交)(2)

槐树底下的邻里友处

俗语“邻里两不交,亲戚三不走”就告诉世人,有的恶邻与非善亲,该不交的还是“不交”的好,该不走的还是“不走”的好。

(一)邻里两不交。

  1. 恶邻不交。儒学大家朱熹在《四书集注.论语集注》里论迖,“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而从之,如居之有邻也。”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有德之人善交有德之邻,若与恶邻交往,不但易伤害自己,还易使自家不知不觉被恶化之,正所谓近朱则失近墨则墨。对于家有恶邻,能学孟母三迁最好,如果条件限制做不到,也要敬而远之。
  2. 无德之邻不交。有的人吃喝嫖赌无所不能,甚至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触犯了法条,这样的邻居,即便是当时看来并无做出伤害自己的事,也是不可交往的,如果交往密切,总有一天会伤了自己。

远亲不如近邻的忌讳(俗语邻居两不交)(3)

孝顺父母,关爱子女

(二)亲戚三不走。

  1. 有世仇的亲戚的不来往。虽然是怨仇宜解不宜结,但有的仇恨是不宜去解开的,如杀父之仇,有这样的仇恨还去交往,难免会给人一种不忠不义,认贼做父的感觉。
  2. 不孝顺父母的亲戚不交往。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就别指望对亲戚有善待了,这样的亲戚不要也罢。
  3. 不懂礼义的亲戚不交往。亲戚之问讲的是礼尚往来,互助友好,如果有亲戚只知沾光获得,却不愿付出,不懂得“礼皮”(俗话),这样的亲戚能少来往还是少往来为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