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庙有什么景区(三官庙村前世今生)

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永兴镇三官村、三官庙前世今生,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三官庙有什么景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三官庙有什么景区(三官庙村前世今生)

三官庙有什么景区

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永兴镇三官村、三官庙前世今生

作者:口述蓝宇云

撰文、编发:兰蓝

一.国内三官庙的由来

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称“三官”,又称“三元”,为道教较早供祀的神灵。一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在道教神系中,有几位出现时间比三清尊神还早,且神阶很高的尊神,天、地、水三官就是其中之一,其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灵,亦称“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三官帝君”。

三官大帝的信仰渊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原始社会,天、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没有它们,人类无法生存生活,因此人们常怀敬畏之心,虔诚地顶礼膜拜。如《仪礼·觐礼》:“祭天燔柴,祭山川陵升,祭川沉,祭地瘗。”其注疏燔柴为:“升、沉、瘗”祭礼,是天子。在国行会同之礼及诸侯之盟神也,晋氐族苻坚和羌族姚苌等笃信“三官”,唐南诏王异牟寻与唐使订盟时,《盟文》开始“上请天、地、水三官,五岳四滨,及管川谷诸神灵同请降临,永为证据东汉中后期,宦官外戚专权,朝野黑暗,人民灾难深重,反抗情绪激烈,于是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弃官入川,学道于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并结合中国民间原始宗教信仰,著作道书,馥革当地民族原有的巫道,开创五斗米道。因其最初主要以道术祷祝和赳鬼,并以符水为人治病,故被称为道教符箓派,又因道教徒尊称张陵为天师,故五斗米道以后又称为“天师道”。五斗米道一方面尊老子为教祖,祭酒传授老子《道德经》;另一方面以天、地、水为三官,信其能通鬼神,主管病人请祷。祷请方法主要见于《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书中说:“书写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于天,著山上,其一埋于地;其一沉于水,谓之三官手书。”认为三官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即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后来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目介绍太守张鲁时,就详细叙述了其祖张陵宣扬三官敬仰之事。此后这种信仰一直盛行到唐代。1982年5月,在河南嵩山顶上发现一通唐武则天时的金简,内窖即为乞求“三官九府”,为武则天兑罪祈福之用。这正是其一上于天,著山上“请祷法”的印证。另外有一种说法,说三官为金、土、水三官,《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六引《蠡梅集》曰:“金为生,候地气,土为成,候地气,水为化,候水气。……故曰三官也。”若将其具体化则是守卫天门的唐、葛、周三将军,据《铸鼎余闻》记载:三官俱周幽王谏巨,号天门三将军,死后为神,各地多有庙。也有说三官指尧、舜、禹的,《历代神仙通鉴》云元始天尊:“复飞身到太虚极处,取始阳九气,在九土洞阳,取清虚七气,更于洞阳风泽中,取晨浩五气,总吸入口中,与三焦合于一处。九九之期,觉其中融合贯通,结成灵胎圣体。正当春一月月望之雷,从口中吐出婴孩,相好光明。又于秋一月望日,冬一月望夜,复吐出二子。”这三子就是尧、舜、禹,“皆天地莫大之功,为万世君师之法”。后来元始天尊吐气化成的尧、舜、禹被人们封“三官大帝”。北魏时,寇谦之改革天师道,清整“三张伪法”,于是将三官与三元相结合。《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六引《蠡梅集》日:“盖天气主生,地气主成,水气主化,用司于三界。而三时月之望候之。……三元正当三归宫,故曰三官也。”故以农历的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注》卷一《因缘经》:“正月十五上元宫主一品九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于是日,同下人间,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宫主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于是日同出人间,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宫主三品五炁解厄水官扶桑大帝于是日同到人间,校戒罪福也。”同时,刘宋陆修静还有“三官所执,生、死、苦考自明法曹”之说。又与“三清境相”结合,《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三元品诫经说》:“上元天官隶玉清境,结青、黄、白三气,置上元三宫,其中宫名元阳七宝紫徽宫,总主上真自然玉虚高皇上帝,诸天帝王上圣大神。中元二品地官隶上清境,结元洞混灵之气,凝结黄之清而成,其中宫名洞灵清虚宫,总主五帝五岳诸真人及惜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隶太清境,结风泽之气,凝晨浩之精而成,其中宫号扬俗洞泉宫,一曰青华方诸宫,总水帝扬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诸大神及仙箓簿籍。”还和道教元气说结合,《云笈七羲》卷五十六:“夫棍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

三官的诞辰日即为三元日,因此从唐宋以来,三元节都是道教的大庆日子。唐代三元节由皇帝下敕天下诸州禁屠三日,“令百姓是日停宰杀渔猎”。由于天官被封为赐福紫微大帝,中国民间遂将其视为“福神”,与禄、寿二神并列。至于三官神的职掌范围,宋明以后又自于三清四御的确立,而有所缩小,一般认为掌管人间祸福、天神转迁、生死轮回诸事,但中国民间信仰仍然很普遍。明代以来,各地建有许多三官殿、三官堂、三元庵、三官庙等。每逢三元节,人们都要到庙宇祭拜三官,忏悔罪过,祈福免灾。时信仰三官的人都要禁荤食素,称为“三官素”。清代,三官信仰更为普遍,“天官赐福”的年画、民惜画,多种多样。画中天官,身著大红官服,龙袍玉带。手持如意,五绺虬须,面窖慈祥,一派雍窖华贵的气质。一些图中,天官还慈祥地携带五个童子,五童子手中各捧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庆鲤鱼灯。过去中国民间每逢新春时,皆贴这种年画,以求天官赐福长寿。有时天官还被当作财神。清代流行一种“赐福财神”,图中间为天官手执如意端坐元宝之上,金山、银山、花卉、云龙和一个大“福”字陈于上方,聚宝盆、手持“日日生财”旗子的童子位于下方;和合二仙和招财仙官、利市仙官立于两旁。画中充满着福气和财气,表达了人们渴望天官赐福、财神送财的富裕理想生括。近代,天官又和员外目郎(表官禄)、南极仙翁合称为福、禄、寿三星。旧时农历新年,三星图常挂于堂中,象征“三星在户”,显示多福、多寿、喜庆临门。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括的共同心理。如今“三星”图像和“三星”工艺品喜进千家万户,成了颇受欢迎的装饰品。现在台湾的庙宇中,一般称三官大帝为三界公,据说敬奉的人特别多。

三官大帝

据《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此三位天帝之名及其职掌为:

"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并称"得道神仙,皆从三官保举;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宝号,能除厄难"。

为了推尊此三位天帝,南北朝所出的多种道书,又以两汉流行的元气论对其神格进行刻画。《三元品戒经》称"上元天官隶玉清境,结青黄白三气置上元三宫,……总主上真自然玉虚皇皇上帝、诸天帝王、上圣大神";"中元二品地官者,隶上清境,结元洞混灵之气,凝极黄之精而成,……总主五帝五岳诸真人,及诸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隶太清境,结风泽之气,凝晨浩之精而成,……总主水帝汤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诸大神及仙箓簿籍"。

据南北朝所出之《因缘经》等所载,三官大帝的主要职责是于三元日考校人间善恶,给以罪福,曰:"正月十五日,上元宫主一品九气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于是日……同下人间,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宫主二品七气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于是日……同出人间,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宫主三品五气解厄水官扶桑大帝,于是日……同到人间,校戒罪福也。"《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即具述三官大帝分设三宫三府三十六曹以考校世人之事。元代所出之《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寿真经·开明三景章》曰:"三元帝君职任宰御,巡历考校,凡仙官真人天神地祇,水母三界万灵君臣人物善恶,悉主隶焉。"

三官信仰兴盛于魏晋南北朝,唐宋犹存其余绪。现存《太上灵宝上元天官消愆灭罪忏》《中元地官消愆灭罪忏》《下元水官消愆灭罪忏》,即出之唐宋间。

旧时各地有三官庙、三官殿、三官堂。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三官生日。清顾铁卿《清嘉录》卷一云:

"遇三元日,士庶拈香,骈集于院观之有神像者。郡(指吴郡--引者注)西七子山有三官行宫,释氏奉香火,至日,舆舫络绎,香湖尤盛。归持灯笼,上御'三官大帝'四字,红黑相间,悬于门首,云可解厄。或有人以小杌插香供烛,一步一拜至山者,曰拜香。"

天官赐福

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

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释放幽冥业满之灵。

水官解厄

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太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减厄、解冤释结。

奉祀,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为神诞之日,道教徒都进庙烧香奉祀,或建黄箓斋、三元斋等道场,以祈福消灾。

二.绵阳市高新区永兴镇三官庙村三官庙的由来

据蓝宇云(居绵阳市高新区永兴镇三官庙村,九十二岁,此人至1950年起担任该村大队长、村长、书记至2005年)依据他以前走访和搜集资料以及回忆:

1.翟家庙的由来。原在本村三社的翟丫口的山下边修建有一座庙,庙里供奉有三官菩萨。

在本村有两个丫口,一个叫大翟丫口,还有一个叫小翟丫口,其中大翟丫口是一条古时通商小道,它是从成都方向而来从磨家沟向安县、北川、茂文的一条不需绕行永兴(辛店子)的便捷商道。因商人和挑夫在翻越翟丫口去安县界牌路较远,由于时有土匪出没翟丫口抢劫,时常有商人要在这里住下,待来日再通过翟丫口翻山过岭去往安县,所以这里便成了商人和挑夫歇休的地方。就因这个原由此处修建了一座庙,名叫翟家庙,规模小,也供奉有三官菩萨,原来这里也叫翟家沟。

2.翟家庙改名并迁建的原由。由于清朝末年地方上多生土匪或地痞,加之能识字的人又少,能懂历史地理的人也少之又少。凡从翟家沟经过的,或翟家沟翟家庙住过商人及挑夫,乃至当地翟家沟的人,他们若去问路、住店,对方一听说是从翟家沟来的,态度立马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不理你,甚至回避你,造成问不了路,住不了店,卖不出货物。很人经过无数次冷遇后才发觉,原来是那些人往往把“翟”字与“贼”读音混淆了,认为从翟家沟来的人很有可能是贼,或者与贼有关。为了生计,于是呼,翟家沟的人就谋划改地名,因当地多田地,便将翟家沟改为“田家沟”。因怕翟家庙还引起误会,也想改名,并产了迁建翟家庙,迁建的庙宇不能再叫翟家庙,因此地无姓田的人家,再则当地主要居民姓邱段和俞的较多,也无法改为某姓的庙,故而因供奉的“三官菩萨”,所以就取名“三官庙”,从此三官庙由此得名。

3.绵阳市高新区永兴镇三官村的三官庙的由来。在公元1887年,即清光绪13年间,由当地三个大姓家族威望高的人,一位姓邱国康、一位姓段天顺、一位姓俞国顺,由这三位牵头,采取自愿出资和募捐,将原在当地三社的翟家庙搬迁到二社,新建了供奉有三官的庙,取名定为“三官庙”。

该庙为长方型四合院,占地面积约3亩,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座北向南,东面高于北和西面1.5米,南面与东面等高,内有面积约为150平方米的天井,天井内有一棵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大蒙子树,树围要4人合抱,高在20米左右,树荫展开面约100平方米。东面是三官大殿,长约36米,宽约22米,高约15米 。北面为厢房,西面为麟官楼和庙会会馆。南面为寺庙大门,大门外左侧树有木架,木架上挂有一口高1.5米,直径1米的大铁钟。大门内左边挂有一个大罄。大门是石拱的,门两边有对称的高4米宽0.5米的石门框,门框上刻有一幅对联。为使大门正对南方,石拱门东偏向南倾斜15度,大门正对南方。南门外有约5亩大一块场地,场地紧与庙南门相接,在南门外的东边有一个土戏台,供大型祭祀活动和庆典以及演戏之用,大门正面外有两棵直径0.8米,高15米的古柏。

东面正殿里塑有天官、地官、水官菩萨,均为泥塑,三官菩萨塑像高约5米,面涂金粉等彩色,威武雄壮,中为天官,左为地官,右为水官。正殿左面是供奉的一尊药王菩萨,正殿右面供奉了一尊观音菩萨。正殿顶梁上画有彩云图案,写有此庙重建的年月。正殿的东墙、南墙、北墙均土砖墙,西面为木柱和三排穿木架梁,每扇梁架上都经过雕梁画栋,都有木雕塑,雕有桃,有仙鹤,有龙凤,有虎,有魚,有花等图案。

该寺庙香火旺盛,常住有一位主持和尚,时不时也有两三名小和尚,还有女妮姑,方圆十里内外常有香客来祭拜,来赶庙会。

三 .绵阳市高新区永兴镇三官村的三官庙的拆除原由:

1.三官庙村的由来。该三官庙兴建后,清朝未期时地名为田家沟,大约在民国初年起,逐步实行保甲制,该地名不再叫田家沟,取名永兴乡第十四保,设有保甲长。该保地域约6平方公里。解放后,该地名改为三官庙村,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后的1962年该村管辖面积照旧,沒有变动。从解放初至1962年该村人口1750多人,所辖面积约6平方公里,是当时永兴镇最大的村。1962年上级要求“四固定”,调整了该村管辖范围,调整了3个社到永兴镇十一村,调整了2个社永兴镇八村,调整了2个社到永兴镇十二村。原该村北至安县介界和永兴十一村的台子山(巨丰院),西与磨家乡的茅针寺村相连,东与永兴镇八村七村连接,南与永兴镇六村相接,其间含有双宝山,高庙子山,台子山。1962年后重新调整了辖区面积,只保留了现在的三个社,面积约2.2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余人,此建制一直保留至今。

2.撤除三官庙的原由。新中国成后,为大力发展教育,兴办学校和扫除文盲。1957年 6月,该村把三官庙里正殿里菩萨销毁了,并将此庙取名为三官庙小学,把北面整理成教师住房和厨房,西面屋子也整理成教室,除本村学生外,兼招收磨家乡茅针寺村的学生,招收原在该辖区十一村八村和十二村的部分学生,学生多时近200余人,设有5个班,有教师5人,其中女教师2名。

解放后还将该庙设为大队(村)办公场所,集会场所,1958年还安装了电话。

随着社会发展,上级要求改善办学条件,不能再将原破旧的庙子作为教学场地,加之上级要求要逐步普及六年制小学,学校校舍和硬件要达标,1978年在上级同意下,将三官庙子拆毁,将庙里大树砍了分给各队制农具,在原庙的室外场地建起了能容纳250余名学生,五间教室及生活配套用房的新的三官庙小学。

在建小学的同时,在庙子所辖面积内新建了村(大队)部办公室和能容纳500佘人的村大会议室礼堂。

还将原庙东西面高低不平处填平整,新建的一条贯穿全村的村道公路穿过原庙旧址。

就这样,三官庙村的原三官庙庙宇不复存在,无了踪影,就成了有名无庙。但当地村民的祭祀活动仍在三官庙村村部举行。

作者:

口述蓝宇云

撰写编发兰蓝

二0一八年十一月五日

补述:

2010年5月,绵阳市高新区永兴镇三官庙村等周边几个村,包括磨家乡的茅针寺村被划为绵阳高新区开发新区,民房拆除,建安置小区,土地划为招商引资工业用地。相继修建了园区公路并形成网状。2020年在绵阳撤乡并镇撤村并村中,三官庙村与松山寺村合并,取名为宝山村。原三官庙遗址,三官庙村部的地方已被建厂修路占用,原地原貌已无踪无影,原三官庙南边的近300亩大的埝塘已被修公路开挖翟丫口的土石填平。这里唯一能留下印记的是这里的安置小区,这个小区叫三官庙安置小区,规模较大,几十栋六层小洋楼,小区还挺漂亮的。

口述者蓝宇云,现96岁,仍十分健状,他最近协助村补编地方志村史。

笔者:兰蓝

2022年12月4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