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到这个熟悉的咖啡店(半年前探访的三家咖啡馆关了一家)

上午十点,巨鹿路上的Cene Coffee准时开门营业。透过贴着大大“發”字的玻璃移门,蝈蝈的叫声细细地传出来,钻进过路人的耳朵里。阳光斑驳,店主膘哥正站在光影里,为一天的工作做着准备。

结识膘哥是在今年4月。当时,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曾探访、报道过陕西南路、巨鹿路一带扎堆发展的独立咖啡馆,膘哥是其中一家咖啡店的合伙人。如今半年多时间过去,当初探访的三家咖啡馆中,名为“根Coffee&bar”的咖啡馆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包子铺,原咖啡馆店主微信、电话都已联络不上;Cene Coffee和Henry的小店还在,前者开了近14个月,后者上月刚刚过了半岁生日。

此前发布的《上海咖啡消费指数》显示,上海以6913家咖啡馆位列全球咖啡馆数量之首,其中独立咖啡馆约占六成。满城咖啡飘香下,疫情影响和行业“内卷”,已成为过去两年中上海咖啡行业的两大关键词。像膘哥这样看似自由、闲适的独立咖啡馆店主,也在市场的洗礼中不断探寻自己的“突围”之路。

“怎样的老板吸引怎样的客人

2020年9月,Cene Coffee于巨鹿路开业。尽管这间咖啡馆的年头不长,但膘哥成为“独立咖啡人”已有十五年——2006年,他告别了从事多年的法律工作,一头扎进咖啡业,当时的“忆此”咖啡成为进驻永康路的第一批餐饮商户。“我的性格比较随性,实在无法适应按部就班的工作。”膘哥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笑意盈盈。

被问及独立咖啡馆如何获得稳定的客群时,膘哥给出了十分简练的回答:“一靠吸引力,二靠适应力。”于他而言,这个答案已经过多年来的深思熟虑。

吸引力常常来自于店主自身。相较于连锁咖啡馆,独立咖啡馆之所以“独立”,是因为能够充分反映店主的性格、喜好以及开店时的所思所想。“怎样的老板吸引怎样的客人。”膘哥解释道。他的咖啡馆采用薄荷绿的清新色调,吧台上的小圆瓶里,养着一只可供观赏的蝈蝈。尽管店内陈设简单,但天花板上颇具时尚感的手绘人物与上海话元素“五个模子”的结合,显示出店主的匠心。

又来到这个熟悉的咖啡店(半年前探访的三家咖啡馆关了一家)(1)

Cene Coffee内陈设简单,天花板上印有“五个模子”创意插画。 唐乙隽 摄

“膘哥很有腔调。”夏老师是咖啡馆的常客。膘哥的店从永康路开到岳阳路,又从岳阳路迁到巨鹿路,他也跟着膘哥一路辗转,身份从音乐学院的学生变为了教授双簧管的老师。“我不太懂咖啡的区别,只是觉得老板很逗,喜欢过来聊天,点杯喝的,再带包咖啡粉回去。”在Cene Coffee,像夏老师这样的老客人还有很多。

而在另一边,喜爱墨西哥卷饼的客人则使Henry的小店慢慢实现了盈利。“店里卖的所有东西都是我爱吃的。”在自己开店之前,好吃、健康又便宜的墨西哥卷饼一直是Henry的最爱。小店里的饮品种类不多,基础的拿铁、美式都由一台全自动咖啡机负责制作,“我不太喜欢过于花哨的饮品,简单的咖啡性价比更高。”Henry的店就这样吸引着一群与他拥有共同喜好的人。

又来到这个熟悉的咖啡店(半年前探访的三家咖啡馆关了一家)(2)

Henry's内的一切都是店主自己喜欢的。 唐乙隽 摄

前段时间,Henry根据客人们的需求调整了墨西哥卷饼的食材,虽然成本变高了,但卷饼越卖越好,Henry也深深感受到了独立咖啡馆必须拥有关注、适应顾客需求的能力。Cene Coffee周年店庆时,膘哥则专门定制了一批与咖啡馆风格相适应的周边:印有手绘人物的T恤、银离子杀菌口罩盒和环保袋等,受到了顾客欢迎。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咖啡比赛的冠军,我不是咖啡做得最好喝的、拉花拉得最厉害的,但我在尽可能为顾客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几年前,膘哥曾在夜场工作者聚集的地方开了一家名叫“The nights”的咖啡馆,除了餐食、咖啡、花茶之外,还提供美甲服务,营业时间也根据夜场工作者们的作息时间来安排。“咖啡馆的供给要与客人的需求相匹配。”这是他的心得。

疫情影响下,生存须有独门秘籍

疫情暴发以来,不止一家独立咖啡馆店主感受到了行业的“内卷”。疫情影响下,上海街头咖啡馆原有的外国游客群体数量急剧下降,如何迎合本地市民游客的需求,成为独立咖啡馆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咖啡馆扎堆,也令靠“拍脑袋”开店的成功率变得更低,这也令独立咖啡馆需要有能长久生存下去的“独门秘籍”。

Cene Coffee的“制胜法宝”是冰激凌。“一开始开店的时候,就连带着冰激凌一起做,找原料、研发产品都是我自己来。”如今,玫瑰腐乳冰激凌已是膘哥店里的明星产品。“第一口吃起来怪怪的,吃了几口就停不下来了。”在膘哥的店里,这样“怪怪”的口味还包括大闸蟹、葱油蚕豆、青酱等。每当自助点餐小程序里“售罄”的字样消失,不少客人便穿过大街小巷,前来寻觅这口独特的美味。

膘哥的店对面,是一家名叫Shimmer的咖啡馆。店面虽不大,但在巨鹿路上已是营业三年的“老字号”了。“三年前的市场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店主小沈说,他看着传统咖啡一点一点式微,又看着创意咖啡开始大行其道。“我们目前的方向是做创意特调,用经典鸡尾酒的框架融合传统咖啡的风味。”尽管创业初期有过迷茫,但如今的Shimmer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今年7月,小沈的第二家店已经在乌鲁木齐中路开出。

与鸡尾酒一同融入Shimmer的,还有酒吧式的布局和营业方式。这间咖啡馆被清晰地划分为吧台区和休息区两个部分,使咖啡师、调酒师与顾客之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正对着大门的架子上,还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酒瓶。“我们也是早C晚A。”小沈戏称,“早上Coffee,晚上Alcohol(酒精)。”每日傍晚,咖啡馆内便会开始供应酒类饮品,一直营业至凌晨。这样的营业模式在上海的咖啡馆中并不常见,也使Shimmer成为了“夜猫子”们的不二之选。

又来到这个熟悉的咖啡店(半年前探访的三家咖啡馆关了一家)(3)

Shimmer咖啡馆内,正对着大门的架子上摆满了酒瓶。 唐乙隽 摄

“光卖咖啡赚不了钱。”近年来,这句话逐渐成为上海独立咖啡人之间的共识。随着开店的人越来越多、机器设备越来越高级,拿铁、美式、冷萃等基础款咖啡的制作门槛正在逐年降低。“2009年刚开始做咖啡时,基础款咖啡可以卖到每杯27元,现在跌到了15元左右。”一家咖啡店主说。

另一方面,疫情影响令咖啡豆等原材料的价格水涨船高,但咖啡却不能跟着一起涨价。因此,在咖啡以外寻找突破点,对独立咖啡馆来说既是迫于无奈,也是必然之举。

上海已成为咖啡文化高地

从事咖啡行业的十五年,膘哥是在开店、迁店的循环中度过的,这也是相当一部分独立咖啡馆店主的常态。“租金”是背后最根本的驱动力。

“2009年在永康路开店的时候,租金是一个月7500元。2016年搬走前,已经涨到22000元了。”离开永康路时,膘哥的店已经占据了一间很大的铺面,店里每天人来人往,从早到晚都十分热闹。“咖啡馆平均每三年需要重新装修一次,如果租金不合理,开店就赚不了钱。”尽管遗憾,膘哥还是坚定地迁离了永康路。“我曾经为了梦想放弃了收入稳定的工作,现在需要考虑怎样让梦想延续下去。”从业十余年,他学会了取舍。

对租金压力,Shimmer店主小沈也感同身受。小沈说,巨鹿路每年的租金都会上涨10%左右,房东们似乎总是在试探着这些独立咖啡馆店主们的上限,“如果有一天涨到了没有办法承受的状态,那我就搬去别的地方开店了。”小沈对此显得十分洒脱。目前,他正在筹划着再开一家酒吧,但尚未找到合适的铺面,也并不急着动手,“我需要对员工们负责。”

前段时间,Henry刚刚领了证,新婚妻子是一个上海姑娘,夫妻二人打算扩店,又害怕弄丢了现在店里的人情味;小沈来上海三年多了,如今开咖啡店的梦想已经生根发芽,但他还想“再做得更好一些”;而本地“土著”膘哥,正在尝试用自己店内的沪语元素,努力将上海的本土文化接续下去。“辛苦是辛苦的,但拥有一间自己的店是件很酷的事。”

对于咖啡馆,专家学者们给出的定义是,它们是美术馆、博物馆、剧院之外的“第三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里交流、聆听,获取信息,又传递信息。但近年来,上海的咖啡馆早已突破了社交、休闲的实体功能,转而向一种彰显生活观、价值观、审美观的抽象意义发展,这一点在独立咖啡馆上表现得尤为明显。Cene Coffee清新自然的格调,Henry’s小而精致的美式风情,Shimmer低调慵懒的工业感,尽管听起来“全凭缘分”,但整间店铺风格的凸显和保持都需要店主本人的不断思索,也对应着上海独立咖啡馆的不断升级和迭代。

又来到这个熟悉的咖啡店(半年前探访的三家咖啡馆关了一家)(4)

Shimmer咖啡馆采用黑、灰色调,充满工业风。 唐乙隽 摄

而在世界咖啡大赛评委吴文琪看来,上海的咖啡文化在全国首屈一指,不仅各具特色的独立咖啡馆层出不穷,还成长出了包括线上咖啡永璞、小店咖啡Manner、外卖咖啡Nowa、空间咖啡馆M stand等有代表性的本地咖啡品牌,已成为国内咖啡文化的“高地”。“上海的互联网发展水平高,人们接受新事物也快,这些都为咖啡文化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现在,互联网技术也可以为开独立咖啡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方圆3公里内什么价位的咖啡销售最好、哪些和咖啡相关的关键词最受关注,这些数据都不难获取,也进一步提高了开咖啡馆的门槛。”

对上海乃至中国未来的咖啡市场,吴文琪相当乐观。他说,中国的咖啡市场空间依然很大,云南普洱也出产质量极好的咖啡豆。未来3-5年间,人们青睐的将不仅是意式咖啡、美式咖啡、日式咖啡,中国还将发展出自己的咖啡文化,拥有中式咖啡。

栏目主编:李宝花 文字编辑:李宝花

来源:作者:唐乙隽 李宝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