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体育产业信心足(体育经济内循环下的)

9月9日,“你运动,我补贴”上海体育消费券配送活动正式启动,为了促进全民健身、助力体育消费,上海市体育局积极筹备在全市开展上海体育消费券配送在市财政局、市经信委等部门的支持下,上海市体育局不断完善体育消费券配送方案,安排落实了今年市级体育消费券配送约2000万元的资金,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上海市体育产业信心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上海市体育产业信心足(体育经济内循环下的)

上海市体育产业信心足

9月9日,“你运动,我补贴”上海体育消费券配送活动正式启动,为了促进全民健身、助力体育消费,上海市体育局积极筹备在全市开展上海体育消费券配送。在市财政局、市经信委等部门的支持下,上海市体育局不断完善体育消费券配送方案,安排落实了今年市级体育消费券配送约2000万元的资金。

市民黄子裕先生是一位运动爱好者,知晓了上海体育消费券的配送活动后便早早守候在了手机旁,随着下午两点的准时到来,首批1.52万张体育消费券配送后,短短7分钟内一“抢”而光。眼疾手快的黄先生果断抢好了券,就等待下班后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到家附近的定点场馆打上一场酣畅淋漓的羽毛球。

在首次尝鲜了消费券带来的优惠后,每周黄先生都会准时上线领取消费券,除了之前一直坚持锻炼的羽毛球之外,在消费券领取的小程序中,黄先生还发现了不少平日里未关注到的“家门口的场馆”,家住浦东三林的他先后领券后尝试了飞扬冰上运动中心的滑冰项目和三林体育中心的台球项目,不仅每周锻炼的时间增加了不少,还培养了更多不同的体育项目爱好。在黄子裕看来,随着消费券的发放,家附近的健身场馆比起往日来热闹了不少。“特别是定点的一些场馆,经常能看到大家用领到的消费券来锻炼。”就连附近因疫情原因人气寥寥的健身房,虽然没有参加消费券的活动,但在风潮的影响下,似乎生意也恢复了不少。

供端:消费券盘活企业资源

提升场馆服务质量

对于上海喜欢打篮球的体育爱好者们来说,洛克公园的名字一定不会陌生,这家与美国纽约哈林区篮球圣地同名的篮球场馆以独特的美式街球风格近年来成为了申城篮球迷的心头好。但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也让这所沪上连锁篮球馆陷入了不小的尴尬。

在疫情最为严峻期间,申城体育场馆的“大门”不得已暂停开放,面临人员空转、场地空置的情况,洛克公园等待复工的时间着实有些难熬。好在没过多久,3月6日,上海市体育局发布了《本市体育场所复工工作指引》,为公共体育场馆和经营性体育场所陆续复工提供可操作性手册。

复工后,由于市民此前被压抑的运动需求反弹,不少洛克公园的门店还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市民的健身需求比起疫情前不降反升,加上暑期学生篮球爱好者的集中性消费,场馆方面迎来了一年中的“旺季”。

“按照往年的情况,随着9月份的到来,学生群体逐步返校,市民的运动热情也会有所衰退,我们的场馆一般会进入比较平稳的阶段。”洛克公园区域运营主管陈翔介绍,比起7、8月的暑期,到了9月一般场馆的营业额会下降30%到50%,进入相对的“淡季”。

但随着上海市体育局推出“你运动,我补贴”上海体育消费券配送活动,进一步盘活了上海的体育企业资源,让原本趋于衰退的市民运动热情有了进一步的保持甚至是增长。

以洛克公园为例,从9月9日发布消费券配送活动以后,截止到9月23日,市民总计在场馆方洛克公园使用了2580张公益配送优惠券,合计消费达51.06万元。而原本往年比起旺季下降的客流量,在消费券的刺激下,客流量的下降比率回升到了大约20%。不少陈翔认识的老客户中,原本一周只来一次球友,现在可能一周会多来一到两次,场馆的利用率同比也提高了不少。

作为上海较为有名的篮球连锁场馆,洛克公园每年都和上海市体育局以及各区体育局合作开展不少赛事活动,但在陈翔看来,赛事活动面向的更多是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篮球爱好者,而发放消费券则更加“惠民”,降低了市民前来场馆锻炼的门槛,不少市民三两好友便可相约球场,投投篮、出身汗也能很好地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除了实打实地提升了场馆的客流量之外,消费券配送的推出同时也侧面提高了场馆的服务质量。上海市体育局向参与消费券配送的场馆制定了科学的监管机制和反馈机制,规范化的制度也为场馆更好服务市民指明了方向。

需端:优惠提升市民热情

培养体育消费习惯

在这次推出的“你运动,我补贴”上海体育消费券配送活动中,券值分为了满10减5、满20减10、满35减20、满60减30、满110减50、满180减80六种面额,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

家住静安汶水路的汪先生用的最多的就是满35减20的消费券,平日里汪先生会前往家附近的静安体育中心游泳,用上了这次领取的消费券,一次45元的泳资优惠下来只需要25元,让汪先生感到十分实惠。“原本游一次泳的费用,现在可以游两次了。”因为运动健身的成本下来了,汪先生出门锻炼的频率也变高了。

目前,随着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从居民需求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身娱乐的消费需求就越来越大,运动健身方面的消费也从原本的“软性消费”正在逐渐向“刚性消费”过渡。通过消费券配送活动,上海市民只要在“上海体育”政务微信等渠道申请消费券,就能以优惠价格体验全市500多家体育场馆的公益性体育健身服务,进一步提升体育健康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欧洲和日韩等发达国家中,市民已经习惯于付费进行体育健身,体育消费也占据了很高的比重。而这次消费券配送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市民先从优惠消费入手,鼓励市民尝试性地进行体育消费,获得良好的体验后再逐步转向常规的消费模式,最后进一步树立起成熟的体育消费观。

相信随着消费券配送活动的开展,能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上海市民开始逐渐地接受付费运动健身,为体育买单,逐渐培养起了申城市民的体育消费习惯,为后续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土壤和基础。

纽带:平衡供需双方

加速体育产业发展

作为上海体育行业的监管部门,在今年疫情影响下的“体育企业寒冬”中,上海市体育局一直在发挥纽带和平台作用,平衡市民和场馆双方的供需关系。疫情期间,上海出台了12条政策支持体育企业发展,帮助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鼓励转型线上经济,为体育企业渡过难关给予了重要的支持。

在疫情逐渐转入常态化防控的现阶段下,上海市体育局勇于创新,首次推出了“你运动,我补贴”上海体育消费券配送活动,为市民和场馆方搭建起了互通的桥梁,促进供需双方向经济内循环模式发展,助力体育经济向良性发展。据悉,截至2020年9月22日20点,上海市民已领取144626张体育消费券,金额5241925元;已使用34807张体育消费券,金额1697685元。

同时,上海市体育局还在同步积极开展直播带货模式,帮助场馆吸引市民返流。此前在东方体育中心、上赛场举办的直播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国庆节前夕,上海市体育局主办了体荟魔都“秋日里的速度与激情”直播,分别带领市民走进上汽国际赛车场以及上海市民体育公园·足球公园。著名F1评论员“北极虾”与著名足球运动员孙吉分别领衔上下半场,两个小时的直播,两位体育明星带领粉丝感受了赛车的速度魅力以及足球的激情时刻。

通过直播,让市民走进了上海各大体育场所,塑造了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在上海市体育局的手中,宣传同样也是一款行之有效的粘合剂,拉近了市民与体育场馆的关系,为市民走进体育场馆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黄海燕教授认为,体育产业是一个横跨生产、服务与消费,兼容公益性与商业性,既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又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不仅有助于体育强国建设,还将推动体育事业不断融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上海目前正迈步在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道路上,体育产业作为一个城市体育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申城的“十四五”规划中势必也会有更多体育产业的布局,未来上海更将要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着力扩大体育消费,繁荣体育文化。合力推进体育事业发展,有序开放各类体育场地设施,让人民群众共享体育发展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