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把自己装的很沙雕(每个人都注定是个装x犯)

听过某大佬的论述,觉得很有意思,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我一直把自己装的很沙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我一直把自己装的很沙雕(每个人都注定是个装x犯)

我一直把自己装的很沙雕

听过某大佬的论述,觉得很有意思。

他说,人的生活大概可以分为两块区域。

一种是表现区,另外一种是学习区。

一个人拼命地学习,拼命地逼自己进入学习区。

无外乎也就是一个目的——为了在「表现区」上疯狂地蹦跶,疯狂地表现自己。

也就是「装b」。

毕竟,谁不想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呢?

每个纵身跃入俗世的人,接受的无外乎都是这一套叙事逻辑。

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是这套逻辑的终极目标。

大家为了在「表现区」的满足感,扎堆往死里卷。

毕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释的很清楚了,「自我实现」是人类的最高追求。

在俗世里,还有什么比「世俗成功」更能体现「自我实现」四个字呢?

考高分,上名校是为年薪百万和人生赢家做铺垫。

拼命学习,不断向上也是为阶级跨越和世俗成功做铺垫。

.....

有些人卷着卷着,发现没劲了,有些压根不想卷,于是他们逃了...

随遇而安,岁月静好的小镇青年是一个典型。

有些人卷着卷着,发现自己卷不过了,但是他们无处可逃。

既不好意思躲回老家,也面临被繁华都市驱逐的命运。

高不成低不就,被城市榨干青春的苦逼青年们就是这样的另一个典型。

但是不论大家命运如何。

都逃不过一个宿命。

那就是——人类都需要「装b」。

任你再如何清高,都无法否认这一点。

「表现区」的欲望,永远无法被磨灭。

永远不会随着你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改变生活方式而随之改变。

小镇青年照样会展示自己平静、稳定和随遇而安生活的美好。

这是在抚慰自己,小确幸和平静如水的人生依旧可贵。

毕竟人们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

他们的朋友圈大概率是这些内容:

「晚饭后的公园散步、假日的第一杯奶茶、邀三五好友的周末爬山、偶尔与父母的重聚...」

大城市的苦逼青年们的朋友圈,则大概率是另一幅模样。

「半夜12点的末班车、附庸风雅的下午茶、一两张高端场所的打卡照、种草和跟风各种前沿快消费品等...」

这也是在「表现区」蹦跶的一种体现。

给自己营造一种,「自己正在向着更高处的地方攀爬」的幻象。

毕竟人们也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倒是真正牛逼的人,才拥有退可攻,进可守的选择权。

若是累了,就摆摆手。

还落得个「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美名。

网络铺天盖地批判老王的「一个小目标」,马总的「对钱丝毫不感兴趣」……

说他们凡尔赛,他们在装b……

或许这的确是这些顶级有钱人在「表现区」肆无忌惮的蹦跶。

无意替他们开脱,我丝毫不怀疑他们在装b。

可是他们在「学习区」里挣扎的故事,照样也被社会称颂了许久。

说明大家对他们在「学习区」的挣扎照样怀有认可啊。

一件事看到两面才不偏激。

若接受了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

就得允许成功的人在表现区肆无忌惮地蹦跶。

现在的社交媒体确实容易让人产生幻觉。

二十多岁的人看到四五十岁的有积累的成功者的生活方式。

于是大家都想一步登天,马上就要。

得不到就极度焦虑,然后就误入各种歧途和骗局。

不如把「表现区」的迷思先放一放。

实在不必要把全部的精力先花在无谓的「表现区」上。

先在「学习区」里待久一点,「表现区」便能有个大逼让你去装。

装b理应是每个人的终极目标。

如果你痛斥别人装b。

那不外乎装b的人不是你罢了。

而那些没有实力却硬要去强装的行为。

也根本就称不上是装b。

那不过是一种可爱的小倔强。

大家笑一笑,便算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