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彼得三世 沙皇彼得三世是死于叶卡捷琳娜之手吗

叶卡捷琳娜二世,原名为索菲亚·腓特烈·奥古斯特,为一位出生于德国没落贵族家庭的公主。1744年,当选俄国彼得三世的妻子,之后,成为俄国的皇后。

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1725年驾崩后,他的女儿伊丽莎白于1741—1761年间掌管大权,成为一代女皇。

由于她没有孩子,就将自己的外甥卡尔·彼得(即彼得三世)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卡尔十四岁之前一直生活在普鲁士国王宫。

沙俄彼得三世 沙皇彼得三世是死于叶卡捷琳娜之手吗(1)

伊丽沙白一直在给他寻觅妻子,最终看上了德国大公安哈利特的公主苏菲娅·芙列德莉。

当时才十六岁的苏菲娅,来到俄国圣彼得堡,接受了东正教,改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成为未来沙皇彼得三世的妻子。

刚到俄国生活的前几年,她给自己定下了两项任务:学俄语,了解俄国社会风俗;学会惹人喜爱。

一来二去,她的很多敌人都成了她的盟友。

实际上,小心谨慎、多疑妒忌的伊丽莎白时刻都在监视着叶卡捷琳娜,因此叶卡捷琳娜在宫中生活得并不愉快。比如她和某个侍女关系过于亲密,这个侍女自此就不见了。

家庭生活方面,叶卡捷琳娜也不幸福。1754年她生下儿子巴维尔后,儿子很快就被从身边抱走,送到伊丽莎白宫中。

此外,她也很难得与丈夫彼得三世见面,因为丈夫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和另一个女人叶卡捷琳娜·瓦兰卓娃在一起。

因此,叶卡捷琳娜体会不到做一个母亲和妻子的快乐。

为了打发空余时间,转移自己的痛苦,叶卡捷琳娜开始读书。在这段时间里,她阅读了大量书籍,包括俄文、德文,甚至法文。历史学家、哲学家与法国百科学家的工作,也会引起她的极高兴趣。

在回忆那段日子的情形时,她写道:“从没有不读书的时候,从没有不痛苦的时候,但却从没有娱乐的时候。”

1761年伊丽莎白去世,彼得三世继承皇位,成为沙皇。尽管他为做沙皇准备了很长的时间,但他却失去了对俄国的生活的兴趣。在俄国与普鲁士国进行对决时,他公开侮辱俄国的一切,却对普鲁士国国王大加赞赏。甚至在伊丽莎白去世当天,彼得三世即刻宣布对普鲁士停战,却发动针对俄国的盟国——奥地利的战争。

沙俄彼得三世 沙皇彼得三世是死于叶卡捷琳娜之手吗(2)

彼得三世这种公开反俄活动,引起俄贵族阶层越来越不满。对内,他不尊重俄国人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传统;对外,他严重损害了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特别是整个军队体系与他同床异梦。

1762年6月24日,彼得三世离开彼得堡前往奥拉宁堡,发动对丹麦的进攻,叶卡捷琳娜留守彼得堡。7月9日凌晨5时,叶卡捷琳娜突然发动政变,很快控制首都局势,一跃从不得宠的皇后成为女皇。

此时的彼得三世要求与女皇平分政权,断然遭到拒绝。

最后,彼得三世不得不宣布退位,并提出最后的条件:希望女皇能归还他的情人、小提琴和一只猴子,以便他能度过后半生。

同月18日,叶卡捷琳娜在枢密院正式登基,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就在叶卡捷琳娜登上皇位的那一天,彼得三世也暴死在狱中。

对于贵族阶层和近卫军这两个政治靠山,叶卡捷琳娜还是分得清楚。于是,她的一切行动纲领的目标都指向:强化君主、中央以及贵族地主的权力。

首先,她免除贵族们当兵纳税的义务,还赏赐他们大量土地和农奴。

尽管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农奴制成为拴住俄国发展的一根绳子,但是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这些农奴就是最好的人力资源。他们为俄国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比如兵源、税源和国家建设所需要的无偿劳动力等。

更为重要的是,农奴制让尝到甜头的贵族们更加支持叶卡捷琳娜二世了。

其次,他鼓励工商业,提高商人地位,禁止进口国内可产出的物品。很快,一些贵族也开始经商。

再次,她整顿军备,压榨剥削。当然,这也激起国内各族的反抗。如中亚游牧民族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率领下举族东迁回到中国。再如普加乔夫自称彼得三世,并于1773年至1775年率领乌拉尔河、伏尔加河流域的哥萨克大起义。

沙俄彼得三世 沙皇彼得三世是死于叶卡捷琳娜之手吗(3)

最终,叶卡捷琳娜二世决定强化农奴制。

1775年,她将俄国划分为五十个省,贵族担任省长。当然,她也推行开明专制,创建学校,建立医院,还尝试制定一系列法典。

很快,俄国在彼得大帝死后的混乱局面得到遏制,叶卡捷琳娜二世引导国家走上一条富国强兵之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