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易涝点整治工作方案(合肥防汛大堤三色旗)

人民网-安徽频道

防汛易涝点整治工作方案(合肥防汛大堤三色旗)(1)

防汛大堤上三色旗土办法防汛。 包河区委宣传部配图

7月26日下午,一处“红旗”插上了南淝河包河区大圩镇新民村段的大堤上。“我们在巡查时发现南淝河大堤存在渗漏的安全隐患并立即上报。”大圩镇新民村党总支副书记郑刚介绍,正在大圩驻守的省市专家立即赶往现场“会诊”,指导大家挖渠填砂石,妥善处理后,该处被插上红旗,“我们后期巡堤时会对这里着重关注。”郑刚说。

连日来,南淝河处于高水位,排查大堤隐患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大圩镇创造了“三色旗”防汛隐患排查处置方法,分级分层处置隐患点,让隐患处置更加精准有效。

“‘三色旗’顾名思义,指的是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旗帜。”大圩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红旗”是隐患发现标识机制、“黄旗”为隐患处置后标识机制、“蓝旗”为易发生隐患区域标识机制。“具体来说,当巡查人员发现南淝河大堤出现渗漏、滑坡、崩塌、翻沙鼓水等现象,就会立即插上‘红旗’进行标识。标识后,需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15分钟内组织技术专家赶往现场查看,确定隐患的等级程度。如果需要处置,1小时内组织防汛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到场处置。如果不需要处置,则加大该‘红旗’区域的巡查频次和密度,要求半小时必须查看1次,密切监控隐患情况发展。”该负责介绍,经过处置的“红旗”点,如3天内观察无异常,会改“红旗”为“黄旗”,仍列入重点巡查区域,半小时巡查1次。而对于涵闸斗门等周边区域,易发生渗水点,则会用“蓝旗”标识,列为重点监控区域,半小时巡查1次,只要发现疑似隐患,立即升级为“红旗”,按“红旗”流程机制进行处置。

此外,此次防汛中,包河区大圩镇还对辖区范围内12.5公里长的南淝河大圩段推行了“5551”防汛工作法,即500米设一个值班巡查点,50米架设一盏照明灯,组织5个人的巡堤队伍,1小时内巡查一次。高水位期间和夜间还增加巡查的密度和频次,遇有隐情立即报告。

大圩的巡堤人员及乡亲们对这些根据防汛经验总结的“土办法”赞不绝口,“‘三色旗’直白显眼,‘5551’清楚明了,能管用、真好用那就是好办法!”大圩镇巡堤群众程经炎说。据悉,目前“三色旗”隐患排查处置方法和“5551”防汛工作法已广泛在大圩镇全域推广使用。(杨赛君 徐汐颜 程阳)

防汛易涝点整治工作方案(合肥防汛大堤三色旗)(2)

点击查看专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