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来莆田买菜听不懂莆田话(大有班头)

中秋节,亦称仲秋节。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而每一季又分为孟、仲、季三部分。农历八月十五,正处于“仲”,此为仲秋之名的由来。中秋节在唐朝成为固定节日,而真正盛行于宋朝,现如今已然发展成为仅次于春节的一大传统节日。人们通常在这一日仰望明月来寄托期盼团圆之情!

外地人来莆田买菜听不懂莆田话(大有班头)(1)

在莆田,还保留着一系列独特而传统的中秋习俗。莆田人民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会有“送秋”、“做秋”、“赏月”的传统。“送秋”是指已出嫁的女儿挑着担盘回娘家给父母亲送上物品,表达女儿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做秋”就是在中秋之夜家家户户摆上一桌宴席来庆祝佳节。夜宴中无论盘菜多寡,炒兴化米粉,槟榔芋和板栗却是必不可少,形成了莆田独特的中秋习俗。

兴化炒米粉

“四角四角方,稻草捆腰间……”这首童谣曾是几代莆田人的美食记忆,它的谜底就是“兴化米粉”。兴化米粉是莆田著名的美食特产,在莆田人的餐桌上,它是无可替代的存在。兴化米粉最大的特点就是白如雪细如丝,中秋吃炒米粉寄托莆田人民最美好愿望,寓意活到银发如丝,健康长寿。

槟榔芋

在莆田中秋节吃芋头(槟榔芋)是有历史典故的。相传在东汉年间,刘秀和王莽的一场大战中,兵败的刘军用王军放火烧山后煨熟的芋头充饥,从而扭转败局。而这天正好是农历八月十五,刘秀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下令每逢中秋全军要设宴大吃芋头以示纪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吃芋头慢慢演变为民俗。莆田方言的“芋头”音为“藕”,与“熬”谐音,吃芋头表示“熬一熬”就到“头”,意为“吃老老”,以祝来年好兆头。

外地人来莆田买菜听不懂莆田话(大有班头)(2)

板栗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辛勤了一整年终于收获丰硕的果实.中秋节吃板栗就是人们将收获的硕果与节日结合在一起。按照莆田民间的说法, 栗子是民间传统的进补食品,秋补冬藏,寓意身体健康,祈愿来年还是丰收富足之年。

外地人来莆田买菜听不懂莆田话(大有班头)(3)

丰盛的晚餐之后,莆田人民的中秋夜活动才刚刚开始:有些在阳台上或庭院中摆上月饼、白果、栗子等,边吃边赏月!

外地人来莆田买菜听不懂莆田话(大有班头)(4)

有些在中秋夜“游白塘”,观赏白塘湖皓月当空!

外地人来莆田买菜听不懂莆田话(大有班头)(5)

图片来源:莆仙网网友739665276

有些则静静坐在戏台下,举头望明月,低头赏莆仙戏!

外地人来莆田买菜听不懂莆田话(大有班头)(6)

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月饼,这些都寄托了大家对于团圆的期盼。现在太多人将思念与祝福通过网络来传达,殊不知亲人最大的愿望就是与你坐在一起赏月吃饼,有说有笑…远方的游子啊~常回家看看吧!

生活的烦恼 找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 跟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

外地人来莆田买菜听不懂莆田话(大有班头)(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