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鲥鱼近况(长江的喜与忧)

自从长江实行10年禁渔政策以来,那是频频传来好消息,比如好久不见的江豚重新出现在长江,还有前段时间江苏段被鱼群“染黑”的水,这不最近在江苏镇江段又出现了大量鲢鱼,以上这种种现象都表明了,长江生态环境正在逐渐变好。

长江鲥鱼近况(长江的喜与忧)(1)

不到两年的时间,长江禁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按理说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然而事实上,在长江内一些代表性的鱼类处境还是极其危险的,比如鲥鱼,目前它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那么为何长江是一边喜一边忧呢?

长江禁渔政策效果显著。

长江内的水生生物种类最为丰富,单单鱼类就有424种,其中183种还是长江流域内特有的品种,加上长江良好的生态环境,这里鱼类种群的数量还非常可观,所以自古以来,长江两岸的人们都以打渔为生,渔业的发展也比较好。

长江鲥鱼近况(长江的喜与忧)(2)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渔民们的捕鱼手段越来越激进,电网、绝户网等捕鱼方式层出不穷,导致长江鱼类的数量急剧下降,经过这样日积月累的过度捕捞后,长江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甚至一度都出现了“无鱼可捕”的局面,在这样的局势下,为了保护长江生物,长江开展了为期10年的禁渔政策,并于2020年1月开始实施。

长江鲥鱼近况(长江的喜与忧)(3)

虽然如今距离禁渔还不到两年的时间,但是重庆、安徽芜湖、江苏南京等地都出现了好久不见的江豚,甚至还有超过10头的江豚群,除此之外,长江内的其他水生生物数量也有明显增加,而且在长江禁渔河段还多次出现过密密麻麻的鱼群,画面十分壮观。

对此,当地人不禁感叹,“已经有好多年没见过这种场面了”。

长江鲥鱼近况(长江的喜与忧)(4)

不难发现,现在长江内的鱼类数量是越来越多,一些已经绝迹的鱼类也多次出现,由此很多人表示长江的禁渔效果已经非常显著,为什么还要继续禁渔呢?事实上这些只是表面现象,长江内很多鱼类的处境还是非常危险,禁渔必须坚持到底。

长江并没有永久性恢复。

不得不承认在长江水域内,四大家鱼、鲤鱼、鲫鱼等鱼类数量的大幅上确实是一个好现象,这说明长江内的食物链正在开始完善,长江禁渔已经初见成效,但这并不代表长江生态环境的恢复。

长江鲥鱼近况(长江的喜与忧)(5)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长江内数量出现增加的鱼类都是一些食草性鱼类,它们处于食物链的最低端,本来数量就多,繁殖速度也快,即使之前数量发生了骤减,但在对长江的短期保护下,数量出现大幅度的增加本身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反观长江其他鱼类,根据食物链的传导特点,食物链越靠上的食肉性动物不仅繁殖能力差,生长得也比较慢,就像江豚、中华鲟等肉食性动物,要想恢复起来,过程将会非常缓慢,比如江豚,妊娠期11个月,一胎只能产一个,而现在江豚数量虽然明显增加,但基数还是太少,很难恢复。

长江鲥鱼近况(长江的喜与忧)(6)

除此之外,鲥鱼的处境至今还令人担忧,作为“长江三鲜”之一,肉质鲜美曾被大量捕捞,如今经过了短期保护,还是很难见到,这又是为什么?人类的过度捕捞是一方面,在1974年,长江鲥鱼迎来了“黄金捕捞期”,自此之后,鲥鱼的产量就开始急剧减少;

长江鲥鱼近况(长江的喜与忧)(7)

另一方面,鲥鱼是洄游性鱼类,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内溯河产卵,而江西赣江就是它们的重点,但是赣江修建了大坝后,阻断了鲥鱼的洄游,导致鲥鱼不能正常产卵,再加上长江上游水电站的建设,又破坏了鲥鱼的产卵温度,无法正常繁殖发育的鲥鱼最后只能功能性灭绝。

长江鲥鱼近况(长江的喜与忧)(8)

有专家表示,长江经过10年时间的恢复,也很难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尤其是濒危物种更难,但也不能否认现在采取的保护措施,这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也有相当积极的作用,只不过生态环境的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当10年禁渔期过去后,专家会再根据当时实际情况继续调整保护方案,希望能够恢复长江的生态环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