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

一、 方案编制

1、通过安全软件进行危险性分析,判断支模体系是否属于超规模危大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

2、按照现场情况和安全软件计算进行支模体系所需材料的材质及规格进行选定,并确定立杆间距、主、次龙骨间距等相关数据,根据材料选型、相关数据和技术要求进行方案编制,并进行审批。

3、根据审核通过的方案编制技术交底体现技术要求以及相关参数(立杆间距、主、次龙骨间距、梁侧加固方式、穿墙丝杆间距、剪刀撑设置等),进行管理人员及劳务人员交底。

二、 材料要求

1、48*48方管:框架柱、墙、梁板的次龙骨使用。

备注:为确保施工安全,除建筑物最底层外(如住宅工程地下室最下层),剪力墙外侧加固均使用木方替代方管。

2、48*70木方:进场后三面过刨(木方进场后两头涂刷油漆,严禁班组私自切割),阴角木方为48*48。

3、、模板:1220*2400mm和1830*915mm(模板型号根据施工方案图排版确定,严禁分包队伍私自切割)。

4、钢管:宜采用口径∮48.3mm和壁厚3.5mm钢管,长度1.5m、2.0m、2.5m、3.5m、4.0m、6.0m等规格。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1)

三、 配模工艺要求

注意:木模板配模施工前技术人员仍需要把需结构一次成型的门窗垛或梁下挂尺寸图下发给劳务班组。需一次成型门窗垛和梁下挂标准:与混凝土墙或柱相接的长度≦250mm的隔墙应与混凝土墙或柱同时浇筑,下挂高度≦250mm的下挂梁。以及门窗企口,具体留设方式可参考第四节铝模板施工工艺章节。

1、梁底、梁梆、剪力墙、柱模板在木工加工区按照图纸尺寸集中配置,用圆盘锯切割,不准在楼面用无齿锯切割。

2、墙、柱模板在加工场统一弹线钻孔,每块模板标注正反面,柱墙模板配模时,截面高度H=层高-混凝土板厚-预留(10—15mm)。

3、模板配制完成以后堆放在木工成品堆放区,统一吊装至楼层进行组装作业,木工成品吊运时使用专门的吊运工具,严禁违规操作。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2)

4、柱模配置要求采用包压式,对称按图纸尺寸配置,另外两侧按照图纸尺寸 两端模板厚度。柱模顶部与梁端部接触处备阴角木方,防止漏浆,同时防止梁头下沉,固定梁底位置。

5、框架柱及剪力墙与梁平齐部位,上部木方不得断开,每边超过墙柱模边缘不小于300mm,通长设置,柱及剪力墙木方伸到梁梆上部木方下部。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3)

6、剪力墙与梁连接处,剪力墙模板伸入梁梆或者梁梆伸入剪力墙内不小于50mm。

7、剪力墙端部与梁梆连接处配置48×70木方,剪力墙顶部阴角与梁梆连接处,木方伸过梁梆不得小于300mm。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4)

四、 支撑系统搭设要求

1、按照施工控制线,在梁边及墙柱边300mm处放置垫板(用于砼面)或架板(回填土面)。

2、按照主龙骨布置图确定立杆位置,立杆间距为900mm-1200mm(具体间距根据专项施工方案确定),立杆距梁边或柱边不得超过300mm(有剪力墙时,距剪力墙端部不得超过300mm)。立杆底部禁止安装顶丝,顶部使用顶丝,顶丝出钢管不允许超过300mm。

3、满堂脚手架扎设以前,技术人员根据房间大小绘制专门的立杆排版小样图。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5)

4、铺设纵横向扫地杆,要求扫地杆必须纵横向连接贯通设置,距地高度不得超过200mm(轮扣不超过550mm),自由端(扫天杆至顶丝上端)不超过500MM(轮扣不超650MM)。

5、距地面1.95米设置纵横向大横杆,立杆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0mm纵横扫地杆。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6)

6、商业楼、办公楼,层高≤4.5m,共设置2步;工业厂房等,层高>4.5m,根据具体高度,步距不应大于1.8m;住宅工程,层高2.7-2.9m,共设置2步。如附图(附图2.2.5)

7、当层高大于5m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的剪刀撑,宽度应为5m-8m。

8、架体扎设之前,应该绘制专门的架体排版立面小样图,自由端的高度不大于500mm(轮扣不大于650mm)。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7)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8)

9、轮扣式脚手架加固

1)轮扣式脚手架首先根据楼层高度确定立杆高度,(楼层高度-楼板厚度-主次龙骨-顶丝高度)

例如:4.5米层高-0.1-0.1-0.2=4.1米

2)根据户内的隔墙设计排版图,计算横杆尺寸,横杆的规格尽量统一,方便施工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9)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10)

搭设要求与普通内墙脚手架相同(如立杆间距、扫地杆、水平杆、自由端高度等)

3)轮扣脚手架支设时,地面要平整,相邻地面存在高低差,高度较小时需要采用垫板垫平,较大时相邻架体分别设置,采用普通钢管扣件连接,贯通等部位增加剪刀撑,形成整体,确保架体稳定。

4)梁底杆一般与轮扣架的横杆高度不一致,需要采用普通脚手架与轮扣脚手架混搭设置梁底杆。楼梯部位、外围梁、悬挑构件等需要采用轮扣脚手架与普通脚手架混搭的形式。

五、 模板支设工艺要求

1、根据放线员设置的结构1m标高控制线在立杆上送梁底杆,要求梁端两侧自标高控制线通过垂直钢管向上传递,中间梁底杆通过梁端的控制线调整。

2、依据施工控制线摆正梁底,梁底模板用80mm的钢钉固定在梁底水平杆上,梁两端均固定牢靠通长梁底必须挂通线校正。

3、当框架梁腹板截面高度Hw≤400mm时,步步紧间距小于300mm;当梁腹板截面高度Hw≥550mm时,梁中间部位增设ф12或ф14对拉丝杆加固,间距同板主龙骨。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11)

4、梁底与墙端部交接部位,配模尺寸应准确,保证梁底水平,接茬平滑无错台。

5、立杆顶部设置顶托,在顶托上部根据主龙骨布置图放置80型方管,要求方管根据平板尺寸确定方管伸出顶托长度,一般为150-200mm,方管距梁梆的距离不得超过200mm,要求方管与顶托连接紧密不得出现空隙。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12)

6、住宅标准层部分门洞口上直接挂板,后期不增设过梁,采取一次性浇筑;商业楼、办公楼等砌体高度大于4m时,采用圈梁做为门窗过梁使用。如外围墙体为干挂石材或玻璃幕墙时,应注意圈梁和构造柱具体设置位置,便于预埋铁件的施工。

7、定位放线时需要有控制线。检查柱边及剪力墙的钢筋、混凝土,检查钢筋有无偏移情况,根据标高控制线检查楼面混凝土平整情况,若有问题立即通知管理人员安排班组进行整理,要求地面平整度为3mm,标高偏差不得超5mm。

8、楼板支撑(室外连廊或公共部分)主龙骨采用双钢管。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13)

9、墙、柱根部处理:封浆条用70mm木方和80-84mm宽的废旧模板拼在一起使用,配模时模板离地面让出10-15mm,伸入墙板与地面的缝隙内。或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封堵。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14)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15)

10、剪力墙模板根据模板螺栓孔的位置设置混凝土支撑,要求预制块设置在螺杆处,偏移距离不得超过50mm,预制块的长度为截面尺寸-2mm(如200mm厚墙体采用198mm垫块)。(注:车库剪力墙及水池池壁严禁使用预制块,为有效的保证钢筋保护层,侧面绑扎)。

11、住宅标准层一般设置六道水平对拉螺杆拉结48*48方钢,最底道距地150~200mm,最上道距离顶板不超过300mm,竖向对拉螺杆最底下三道道间距不超过450mm,上面三道不超过500mm,且对拉螺杆都为均匀分布(车库剪力墙及水池池壁设置原则同住宅)。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16)

12、为防止底部涨模,底部两排螺栓采用双螺母,剪力墙底部采用顶托与满堂架连接,连接数量同立杆间距,剪力墙中上部加固采用顶托或扣件与墙连接,与底部扫地杆用十字扣件连接,且偏离下部剪力墙下部加固点不得超200mm。大于3000mm剪力墙水平方向两侧设三道斜支撑,间距为1000一道。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17)

13、剪力墙模板与模板拼缝处采用双木方相连接,木方与木方之间采用拉板连接。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18)

14、外围剪力墙加固采用拉顶结合的方式,

1) 外围剪力墙外侧接茬部位错台处理办法:模板下包,部分次龙骨下伸至预埋螺栓处,在此处增加一道主龙骨。

2)外围剪力墙包底螺栓间距宜设置0.9m-1.0m。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19)

3)墙柱转角位置设置三角加固体系,转角柱必须用钢管扣件体系加固,不能仅用步步紧、木方加固. 为防止钢管卡子松动,在加固卡子背后增加抗滑扣件。

4)楼梯口、电梯口及外围剪力墙接缝处必须在原混凝土面粘贴双面胶带,要求双面下返20-50mm,胶带水平粘贴,与混凝土粘接紧密。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20)

5)下部设置顶托或预留螺栓加固。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21)

6)楼梯间侧面剪力墙加固时,借助原先的螺栓老眼,木方必须下返至成品面以下。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22)

7)电梯井及外围剪力墙顶部配置横方,保证剪力墙上口整齐,支设时必须拉线校正。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23)

8)电梯井剪力墙模板阳角包裹镀锌铁皮,防止漏浆,同时增加模板周转次数。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24)

15、柱模板采用10#槽钢加固(槽钢长度0.8m-1.3m)。

16、后浇带

1)后浇带顶部用木方阻挡两侧砼,木方顶部定制模板阻挡杂物落入后浇带;下部采用砼制作垫块,防止下部跑浆;板中间范围采用鱼鳞网阻隔;梁采用气囊进行混凝土阻隔。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25)

2)梁板后浇带模板支设应采用单独支撑体系。如:车库后浇带宽800mm,支设时在后浇带板位置采用1.22m*2.44m整张模板,模板1.22m边沿后浇带长度方向设置,板下钢管统一采用2500mm钢管,支撑架体立杆同本层模板支撑体系立杆,横杆垂直于后浇带方向采用2500mm钢管,与本层模板支撑体系的横杆不做对接扣件连接,后浇带浇筑完成并清理干净,筏板后浇带用旧模板进行覆盖严实并固定牢固,车库顶板需砌100mm挡水台(挡水台需抹灰),并用成品盖板覆盖严实。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26)

17、二次结构模板

1)构造柱:支模前沿砌体构造柱部位贴双面胶带于墙面上,贴双面胶带要顺直、黏贴牢固。支模时要在构造柱的中心用穿墙螺栓(螺栓外套Φ160PVC管),严禁在砌体上打孔穿螺栓或步步紧。

2)圈梁、压顶:支模前与砌体接触部位贴双面胶带于墙面上,贴双面胶带要顺直、黏贴牢固,模板加固采用U型加固模板进行加固,上部固定拉接片。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木模板支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标准)(27)

六、 模板支设过程中的跟踪检查(垂直度)

1、模板支设完成以后,由班组对每道剪力墙正反两面每隔1.5米用墨线仪检测。

2、线坠挂设完成后直到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才可拆除。

3、在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需要技术员2名不停的参与垂直度和顶板极差的动态监测。

4、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须有工人进行跟踪整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