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长有最美鳞片的物种(一种浑圆密匝的共生诗学)

12月27日,展览“多物种之云”在美凯龙艺术中心拉开帷幕。该展览是美凯龙艺术中心规划的“谁拥有自然”研究性系列展览的第一章。

世界上长有最美鳞片的物种(一种浑圆密匝的共生诗学)(1)

展览试图呈现一则关于新型物种间关系的隐喻,其一方面指向了不同生命形式间形成的网络结构,另一方面亦涉及一个全球性的交换系统,于其中人类世时代的物种以近乎信息、物质与能量的方式流动。在这朵“云”内部物种的边界异常模糊,且不再具有中心与边缘的区分,其“身份”亦不断经历交融、重组与变异,进而这个相互交织的过程逐渐演变为一个蔓生与延展的开放性世界。

世界上长有最美鳞片的物种(一种浑圆密匝的共生诗学)(2)

世界上长有最美鳞片的物种(一种浑圆密匝的共生诗学)(3)

世界上长有最美鳞片的物种(一种浑圆密匝的共生诗学)(4)

世界上长有最美鳞片的物种(一种浑圆密匝的共生诗学)(5)

世界上长有最美鳞片的物种(一种浑圆密匝的共生诗学)(6)

虽然人类时常以边界搅动者的形象出现,但这些创造性的行动者自有其回应方式——如同“诸众”一般,它们在漫长的历史中持续与我们遭遇、共生、结盟抑或对抗,时而亲密时而疏离。

正如人类学家西利娅‧洛维所指出的:“我们的未来位于人类、动物与微生物等各种生命形式相遇的接合处,在那里,每一种形式都维持着——与云——与另一种形式的限制及可能性。”每一个物种都携带着自身的宇宙论模型,这些模型跨越了感官、知觉与身体的限度,混合着有机与无机的叙事,并最终抵达泛灵论的寓言境界。

世界上长有最美鳞片的物种(一种浑圆密匝的共生诗学)(7)

帕特里夏·多明戈斯,《植物矩阵》,影像装置,21分12秒,2021—2022。“多物种之云”展览现场,美凯龙艺术中心,2022。摄影:孙诗。Screen City Biennial委任创作,Cecilia Brunson Projects

从在秘鲁马德雷德蒂奥斯学习艺术阐释的经验出发,帕特里夏·多明戈斯的作品《植物矩阵》逐渐开始探索了实验民族植物学、南美量子思维、奇幻小说和有机连接技术,以扩展对植物和精神世界的感知。作为她实现这项工作的研究的一部分,艺术家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阿马多尔·阿尼塞多,一位在马德雷德蒂奥斯的治疗师手下学艺。在他的指导下,多明戈斯启动了一次与生物、多物种语言和植物世界知识亲密联系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点,艺术家的目标是暂时脱离“数字矩阵”,通过耐心专注于当下时刻,激活了与植物和植物矩阵的联盟。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多明戈斯建立了与地球上超越于人类的语言之间的联系,并思辨地进入了量子世界的门户,揭示了植物及其多重不同的精神状态是如何运作的。本作品的装置部分为首次展出,由艺术家与美凯龙艺术中心共同在地制作完成。

世界上长有最美鳞片的物种(一种浑圆密匝的共生诗学)(8)

张欣,《小青龙汤》,声音装置,100 × 150 × 40厘米,2020。“多物种之云”展览现场,美凯龙艺术中心,2022。摄影:孙诗,图片由艺术家及美凯龙艺术中心提供

青龙,自古为灵兽,清代医家张秉成云:“名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则能治水驱邪,潜于波涛之中耳。”小青龙作为药贴,是桂枝、麻黄、白芍、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炙甘草,解表散寒,止咳平喘。小青龙汤化为神话的血肉,治理人的身体,如其治理江河宇宙。在作品《小青龙汤》中,艺术家章欣又通过声音创作,及声波带来的物理震动,拓展其视听维度,试图揭示不同生命体的混合、变化与流动。

世界上长有最美鳞片的物种(一种浑圆密匝的共生诗学)(9)

龙盼,《流动的身体》,菌丝雕塑、AI生成视频、无声,90 × 30 ×45厘米、45 × 10 × 10厘米、50 × 30 × 25厘米、22 × 10 ×8厘米、17 ×8 × 3厘米,2022。“多物种之云”展览现场,美凯龙艺术中心供图

龙盼的作品《流动的身体》通过 3D 扫描获得的身体轮廓,如散碎古典雕塑,它们皆试图记录或呈现最理想的人体状态,但却因 捕捉时的 bug 支 离 破碎。这些肢体的碎块如今成为菌丝生长的基底,菌丝穿透基料的空隙相互连接,绵密的菌丝体逐渐构建了肢体的轮廓。而这并不是生命生长的终点,肢体内的菌丝逐渐凝聚成菇芽,在表层继续发育。像触须般的菇芽不断涌出,将确定的人体造型逐渐变为了不确定、不可控的、不断变化的形态。

世界上长有最美鳞片的物种(一种浑圆密匝的共生诗学)(10)

大米发酵姐妹俱乐部,《山区说书人,讲故事的山区:一间故事剧院》),单通道高清影像,16分16秒,2020。“多物种之云”展览现场,美凯龙艺术中心,2022。摄影:孙诗,图片由美凯龙艺术中心提供

大米发酵姐妹俱乐部与当地居民合作,创造了第一个实验性的影像,将口述历史、民间故事、诗歌和在韩国江原东北部的小农村社区德巨里收获的农业智慧编织在一起。这部作品由七个简短的章节组成,每一章都以村民、神木和仪式物品一道表演简单的舞蹈为特色,以说明人类、自然环境和充满精神实体的另一个世界之间共存和相互关联的故事和实践。《山区说书人,讲故事的山区:一间故事院》充满了有趣和异想天开的通感,提供了对可持续实践和生态信仰体系的另类世界观的洞察。

世界上长有最美鳞片的物种(一种浑圆密匝的共生诗学)(11)

杨沛铿,《晚菇群》,夜灯,转换插头,55 × 54 × 45厘米,2022。“多物种之云”展览现场,美凯龙艺术中心,2022。摄影:孙诗,图片由艺术家及美凯龙艺术中心提供

杨沛铿的《晚菇群》是由电流转换器与夜灯组成的混合媒体创作中,小一簇发光的蘑菇任意地生长在不起眼的角落,在迷人的光晕与电流制造的多性交缠之下,它们穿破土壤的缝隙,肆意地繁殖并生长。在蘑菇的世界里,人类的霸权与介入毫无意义——这或许恰恰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另类的、多物种纠缠的生存之道。

“多物种之云”的艺术家恰如多物种民族志研究者与萨满的结合体,他们透过与植物、动物、病毒、微生物以及真菌的互动来再次编织这些宇宙论模型,并将之转化为图像、诗歌与政治。“多物种之云”中的迷醉与幻觉象征着生命的繁荣,意味着我们在倾听一个多重宇宙的呼唤,并以情感与想象力来与之呼应。

世界上长有最美鳞片的物种(一种浑圆密匝的共生诗学)(12)

塞尔希奥·罗哈斯·查韦斯,《需要什么?(赢得你对我的爱)》,壁画,高清影像,摄影,9分45秒,2021。多物种之云”展览现场,美凯龙艺术中心,2022。摄影:孙诗,图片由美凯龙艺术中心提供

世界上长有最美鳞片的物种(一种浑圆密匝的共生诗学)(13)

帕梅拉·罗森克朗茨,《治愈者皮肤(河岸)》,折纸皮肤、纸,28 × 5厘米,2021。“多物种之云”展览现场,美凯龙艺术中心,2022。摄影:孙诗,图片由艺术家及美凯龙艺术中心提供

世界上长有最美鳞片的物种(一种浑圆密匝的共生诗学)(14)

费亦宁,《月之滨I》,单通道高清影像,有声,11分53秒,2021。“多物种之云”展览现场,美凯龙艺术中心,2022。摄影:孙诗,图片由艺术家及美凯龙艺术中心提供

世界上长有最美鳞片的物种(一种浑圆密匝的共生诗学)(15)

郑马乐,《贝壳里的一季》,装置,影像,尺寸可变,2013—2016。“多物种之云”展览现场,美凯龙艺术中心,2022。摄影:孙诗,图片由艺术家及美凯龙艺术中心提供

世界上长有最美鳞片的物种(一种浑圆密匝的共生诗学)(16)

吴其育,《人族》,单通道高清影像,16分04秒,2019。“多物种之云”展览现场,美凯龙艺术中心,2022。摄影:孙诗。图片由艺术家及美凯龙艺术中心提供

这里酝酿着一种浑圆、密匝的“共生诗学”,其不再仅仅将审美注意力置于那些通常被认为有“魅力”的事物之上,而是借由可视及可感的方法去发现那些被遗忘或遮蔽的生命形式,或者在不同物种的故事之间进行“转译”,正如曾经部落中的巫师所做的一般——艺术的能量无疑正集聚于此。

据悉,“多物种之云”由美凯龙艺术中心总监杨北辰策划,黄文珑及展览与研究部共同呈现特别公共项目“毡团”亦将在展览同期推出。

展期至2023年4月16日。

南都记者 黄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