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不愿意过江东(古今文人的五种猜测)

项羽为何不愿意过江东(古今文人的五种猜测)(1)

两千多年前发生的“项羽自刎乌江”事件,是一件在民间流传十分广泛的历史事件。

这位大英雄不肯过江东,引刀自刎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汉兵追项羽至乌江,有亭长舣船以待曰:‘江东虽小,亦足以王,愿急渡!’羽叹曰:‘藉与江东子弟八千而西,今无一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父老乎?’遂自刎。”大意是说,项羽兵败,被刘邦的军队追赶至乌江边,这时有一只小船靠在岸边要渡他过河,他却不肯上船渡江,原因是他认为自己从江东带走的八千子弟兵如今无一生还,自己没有脸面回江东见父老乡亲。

然而,后世对这个项羽自称的这个不肯过江的原因多有不同看法,从古至今至少有五种猜测与评说较有代表性,下面以年代为序一一罗列,试比较之,并由此得出笔者的某些观点。

1

因为他不能“包羞忍耻”

唐代诗人杜牧在《题乌江亭》里咏项羽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是对项羽自己声称的不肯渡江的原因持怀疑态度,认为其不肯过江东是因为缺乏能屈能伸的精神,不善忍耐,如果渡江苟且保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他的威望与号召力,完全有可以重振雄风,卷土重来。也许真是这样,谁知道呢?

2

根本原因是他已经是“认命”了

北宋王安石在《乌江亭》一诗中与杜牧诗唱反调:“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的观点是:由于项羽的军队已经在百战之后,失去了斗志和力量,兵败如山倒。大势所趋之下,项羽大约是认命了,即使过了江东也无力回天,所以才有了为保“颜面”不肯过江一说。

3

要保持英雄气节

宋代李清照在那首有名的《夏日绝句》里说:“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认为项羽不肯过江东体现出孟子所倡导的一种“浩然之气”。为人当顶天立地,绝不苟且偷生,当道义与生命不可兼得之时,应取义而轻生命。

4

惧怕江湖险恶

这种猜测是清代李渔在《论项羽不渡乌江》一文中做出的。他认为项羽之所以当初不肯渡乌江是怕被划着小船在江边等候要接他过江的那位“亭长”生擒。理由是:战乱之时岸边小船上怎么会有人专门等候?汉兵追赶到江边了,江对岸已成恐慌之地,一个“亭长”不“随众避兵”,孤身一人等在这里,还用甜言蜜语来诱惑,故认为:“虽曰非奸,吾不信矣。”

5

要留下一个辉煌的谢幕

这说法见于今人易中天先生的《品人录·项羽》。易先生认为身处绝境的项羽展开了一场英勇无比的“最后一搏”。彼时的项羽“不肯过江东”是铁了心要将自己的英勇展示给后世的人们看。作为“力拔山”“气盖世”的项羽,不奋起厮杀一番,不左右奔突一番,不杀敌无数,不弹尽粮绝就“渡江”去了,或者就颓然自杀了,英雄就不能完满谢幕。

项羽为何不愿意过江东(古今文人的五种猜测)(2)

上列五种猜测与解说,从单个言说者的角度看去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比较之下,笔者认为,它们较集中地反映了后世的人们品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时常持有的五种较普遍的态度。

一是大丈夫心态。

大丈夫能伸能屈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个普及程度很高的理念。世间路多坎坷,流水多曲折,杜牧以此来衡量项羽,也不能说全无道理。

二是认命心态。

英雄也有无力回天的时候,命中只有八斛米,走遍天下不满升,这些说法,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例证。持论者王安石的改革经历大致也是这样的例证。

三是诗人性情。

在诗里说“不肯过江东”,作者李清照在现实生活中,为避战乱,其实是过了江的。世间不少事,说不说得到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是另一回事。但做不到也应该说到,人世间需要义气地跳荡,需要壮怀的激烈,需要对崇高、伟大、高贵等品格的击节赞赏。

四是江湖心态。

李渔是位江湖文人,江湖多陷阱,吃亏吃怕了,凡事多从坏处想。此种以人情世故的经验审视过去的心态,虽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且心理也不能说不灰暗,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似乎也能自圆而成其一说。

五是英雄崇拜。

当后世的人们渴望英雄、呼唤英雄的时候,常常爱去历史中找寻,同时常常要将历史中的英雄充分英雄化,充分美化。易中天的说法虽然有“秀”的成分,说书的味道,但确实满足了大众需要“完美英雄”的心理。

上述种种,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其实,对历史正说也罢,戏说也罢,各有各的价值,谁对谁错,似乎没有必要一概而论,或者做出定论。

品评历史与人物,还是众说纷纭的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只有众说纷纭,才能活跃思想,才能尽可能地接近历史的真相。

论说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大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没有必要从一而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