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三十六计(推恩令天下第一阳谋)

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日益坐大的宗室诸侯,加强中央集权,颁布了“推恩令”。提出“推恩令”的是主父偃,而让他付诸于实施的则是汉武帝刘彻,这个谋略被很多人称为“天下第一阳谋”。

推恩令三十六计(推恩令天下第一阳谋)(1)

西汉建立之初,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同时要平衡各方势力,以萧何为首的功臣集团所代表的相权,以吕雉为首的吕氏外戚势力,还有刘邦的儿子们所代表的宗氏诸侯,这些势力都无时无刻在左右着朝局,刘邦这个皇帝并不是那个说一不二的人。

主父偃者,齐临菑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推恩令三十六计(推恩令天下第一阳谋)(2)

说到主父偃,他是汉代齐国人,学习了纵横之术,后来又学习了春秋,博采众家之长,想以自己的口才去说服人,但和战国时的苏秦一样,在齐国没人认可他。

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於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主父偃不是儒生,因此在齐国受到了排挤,在齐国实在没办法待下去。有没有什么家资,借钱也没有人借给他,因此主父偃开始游历四方,但到了任何地方,都不招人待见,没办法,他的谋略一般人不敢用,也没有那个胆子用。

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推恩令三十六计(推恩令天下第一阳谋)(3)

主父偃明白了,这些诸侯不值得投靠,要找就找汉武帝这个老大,要做官就要做最大的。于是主父偃来到了京城,见到了大将军卫青,卫青认可主父偃的能力,于是数次在汉武帝面前推荐主父偃,但是汉武帝似乎对主父偃并不感兴趣,对于卫青的建议不闻不问。汉武帝可不是不重视人才,而是对于卫青极力推荐的人有所顾忌而已。

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主父偃的钱花完了,在京城呆不下去,只好做最后一搏,直接上书给汉武帝。早上奏折递上去,到了晚上,汉武帝就召见了主父偃。这里很多人也许会很奇怪,卫青三番两次的推荐主父偃给汉武帝,汉武帝就是不见,后来主父偃已经混不下去,卫青也不再理他了,汉武帝却接见了他。这里面的道理用一句话概括:“雷霆雨露,俱是天恩”,主父偃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那是因为汉武帝的赏识,而不是因为卫青推荐。主父偃和另外两个人都成为郎中,主父偃其中表现最为突出,一年之中连续四次升迁官职。

推恩令三十六计(推恩令天下第一阳谋)(4)

汉武帝对诸侯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完全不把中央放在眼里的情况十分忧虑。主父偃看到了这一点,在他心中早就已经想好了对策。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彊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彊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主父偃说:“过去的诸侯,所拥有的领地不过百里,因此他们非常弱,所以很容易被中央所控制。而如今的诸侯们,动辄就有几十座城,带甲士兵十几万,这样很容易让他们滋生妄自尊大的情绪,完全不把中央政府放在眼里。如果这个时候,还用法令去强行削弱诸侯们的势力,只会适得其反,令他们起兵作乱,令中央政权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之下,这就是以前晁错犯的错误。”主父偃提这件事,因为它发生不久,汉景帝时期,晁错鼓动汉景帝削藩,结果导致“七王之乱”爆发,险些推翻了汉景帝的统治。如果不是名将周亚夫出山,加上梁王刘武在梁地,拼死阻击叛军的进攻,恐怕刘彻早就失去继位机会了。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从其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推恩令三十六计(推恩令天下第一阳谋)(5)

说完了晁错的无能,主父偃当然要说出自己的办法,否则就成了提问题而不给答案的人,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并不能显示他的才干。主父偃分析说:“如今的诸侯子弟众多,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但在传承的时候,只有嫡长子才能拿到封地获取王位,其他的孩子没有任何封地,这是很不公道的,希望陛下能颁布诏令,令诸侯将自己的土地分给除了嫡长子外的所有孩子,将他们封侯。这样一来,没有人会反对,但诸侯的势力却会被不断削弱,等到几次循环下来之后,他们的封地会越来越小,对中央政府也不会构成任何威胁。

推恩令三十六计(推恩令天下第一阳谋)(6)

主父偃利用了人性的贪婪,这招数令人无法抗拒,通常谋略有两种:一种叫做阳谋,一种叫做阴谋,阴谋是见不到光的手段,令你防不胜防。而阳谋则是光明正大的,令你不得不屈从。

又说上曰:“茂陵初立,天下豪桀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上又从其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主父偃又说:“茂陵刚刚修建好,应该把天下的豪强都迁到这个地方来,把那些不法之徒也迁徙到此地,用来充实京师,这样一来,分布四方不好管理的豪强和刁民就不存在了,他们都在您的身边,便于朝廷掌控。而京城又得到了很好的拱卫,还可以抵御匈奴的侵扰,这就是所谓“不去诛他们而铲除祸患”的方法。

推恩令三十六计(推恩令天下第一阳谋)(7)

削藩这件事,从刘邦开始就在做,刘邦先是铲除了异姓诸侯,把封地给了自己的子孙和刘氏宗族。但后来到了吕雉时,发现这些宗族做大,严重威胁到了孝惠帝刘盈的统治,于是赵王刘如意、刘恢、刘友等人都被铲除,齐王刘肥也差点被杀。吕雉死后,陈平、周勃平定“诸吕之乱”,迎代王刘恒继承帝位。刘恒继位后,对齐国采取了分化瓦解政策,将其第一分为三,分给了刘襄、刘章、刘兴居三兄弟,变相削弱齐国的势力,但名义上是封赏平定“诸吕之乱”的有功之臣,汉景帝时期,晁错提出削藩,汉景帝立马颁布诏书,但遭到以吴王刘濞为首的诸侯们强烈反对,“七王之乱”爆发。如果不是梁王刘武在梁地拼死抵抗叛军的进攻,名将周亚夫也不可能建立不世之功。

因此主父偃的推恩令,并不是他天才的创造,而是基于前人实践之后的产物,可以说没有前者晁错的腰斩于市,就没有后者主父偃的第一阳谋。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