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观火有关人物(隔岸观火之典故)

隔岸观火,意思是隔着河看失火。比喻置身事外,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救助,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敌方内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对方联手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对方内部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

隔岸观火有关人物(隔岸观火之典故)(1)

曹操统一北方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统一北方。袁尚、袁熙两兄弟为了躲避曹操,先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一鼓作气,平复辽东,捉拿袁氏兄弟。曹操哈哈大笑道:“尔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静观辽东局势。

隔岸观火有关人物(隔岸观火之典故)(2)

辽东的公孙康听说二袁归降,心存疑虑。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心,现在二袁兵败,无处可去。投奔辽东,实在是迫不得已。公孙康若收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留二袁,肯定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是,不得不考虑,如果曹操进攻辽东,只得收留他们,共同抵挡曹操。当他听说曹操已经回师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留二袁有害无益。于是,假装宴请他们,事先埋设的伏兵,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给曹操。曹操看到首级后,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惧怕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进攻,反而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

隔岸观火有关人物(隔岸观火之典故)(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