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

大漠深处的守望者

作者|于小鱼图片|赵来清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1)

在摄影家赵来清的作品里,很多特写镜头给了那些闭塞、落后的地区:棚户区、山区、市场……这些常常被人们忽略的地方,在他的镜头里呈现出各种式样的灵动。无论是在情感表达、技术处理还是在题材选择上,赵来清都站在过去与未来的时间节点。他说:“人生的使命和对社会的责任,是我带着爱出发的原点。”

这一次,他深入到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腹地,探访居住在达里雅布依的克里雅人。

*


*

01 发现楼兰古城的探险家,发现了达里雅布依

50年代以前,达里雅布依被称作“通古孜巴斯特” 。

1895年,瑞典籍探险家斯文·赫定曾沿克里雅河北上,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对通古斯巴孜特作过考察,发现了丹丹乌里克和喀拉墩古城。1900年,他发现了楼兰古城。

几年后,英籍探险家奥利尔.斯坦再次来到通古斯巴孜特,进一步发掘了喀拉墩古城,而且对通古斯巴孜特土著居民做了人种学测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19世纪20年代未,学者黄文弼随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对喀拉墩古城作了考察,在通古斯巴孜特留下了中国科学家的足迹。

19世纪50年代,于田县政府派出工作组前往考察,询问当地居民这里是什么地方?老乡说,是达里雅(意为河流)布依(意为河岸),于是,通古斯巴孜特便有了一个新的地名达里雅布依,俗称大河沿。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脉,纵贯新疆于田,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沿河生长着大面积的胡杨、红柳和芦苇等荒漠植被,至达里雅布依枯竭。

克里雅河孕育出达里雅布依这片生命绿洲,孕育出在达里雅布依生活的,现在世界已知仅存的在荒漠中生存的克里雅人,达里雅布依已形成自己的文化。

克里雅人的历史是个迷,没有史料记载。一种说法是克里雅人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裔,为逃避战乱翻越昆仑山进入了新疆;另一说法是克里雅人原来就是这里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种说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楼兰人的一支。

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来自哪里。

*


*

02 到达里雅布依路难行,需要办理特别通行证

因为没有可考证的资料,此次拍摄来清准备了两年。

到达里雅布依需要办理特别通行证。

2016年10月12日下午,来清一行3人从新疆于田出发。延着新修的一条公路,行驶一个多小时之后,路的末端是个检查站,再向前便没有路了。

他们的车子沿克里雅河已经干涸的河床一路向北,满眼都是连绵起伏的沙丘,沿途人迹荒芜。车子如过山车一般,有几次越野车没能冲过沙梁子,人需要从车上下来减重,空车翻过去。

在沙漠中行驶了8个小时,次日凌晨到达达里雅布依。

*


*

03 风沙大,很多达雅布依人视力不好,甚至失明

没到过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没 到过达里雅布依,不知道地广人稀的真正含义:15000多平方公里的达里雅布依乡居住着280多户人家,总人口仅1300多人。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2)

第二天一早,村民从外面进来,半鞋窠沙土

达里雅布依的很多图片是来清光着脚拍摄的。因为在沙漠中走一会儿,鞋子就会灌满沙土。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3)

孩子还在哺乳期,睫毛和眼睑上粘着沙土,睫毛看起来很浓密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4)

来清看到很多克里雅人视力不好,严重的甚至双目失明。

*


*

04 他们靠点燃胡杨木取暖,晒太阳、睡觉和发呆是他们的日常

天刚亮,来清就背上全部摄影设备出发了。

从日出拍到日落,一天下来,躺下就能睡着。因为常年坚持锻炼,虽然设备很重,生活条件也艰苦,但他能很快融入当地生活,与村民零距离的接触,最能记录真实的生活状态。

达里雅布依早晚温差大。那几天,白天有20几度,晚间在零度左右,他们盖着厚棉被还觉得冷,没有取暖设备,屋子也透风。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5)

寒冷时,村民们依靠点燃枯死的胡杨木取暖。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6)

来清说,达里雅布依风沙大,张开嘴,就会有沙子灌进嘴里。一天拍摄下来,像机象是从土里“扒拉”出来一样,看着自己的宝贝变成“泥猴儿”,他特别心疼。

达里雅布依村民依靠太阳能板发电,能维持照明和手机充电。来清在村民家里没看到电视机,街上食杂店里有一台。在达里雅布依,只有机站附近手机才有信号,更不用说网络。克里雅人没有什么休闲活动,晒太阳、睡觉和发呆是他们的日常,再加上居住分散,只有在节日、红白喜事和做礼拜时,才能聚在一起聊聊家常。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7)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8)

*


*

05 他们的房子透光,井水是苦咸的,水资源匮乏,无法洗澡

沙漠干旱少雨,透风透光的木草屋是克里雅人的居所。他们就地取材,用枯死的胡杨木做桩柱和房梁,树枝和红柳扎成排墙,房顶上铺上厚厚的芦苇,芦苇上边再加盖一层河泥。住人的房子周围墙上涂抹一层从河道取来的河泥,地面用沙子堆起30多厘米高的土台,土台加水夯实,在土台上铺上毡垫、毛毯或布毯,这就是床了。房子周围墙上挂上地毯或者花色墙布做装饰,房门多是用木板或是半根粗大的空心胡杨木做成。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9)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10)

胡杨木做的院门

每户人家的院子里都有个压把井,原来3、4米深就可以出水,现在要7、8米甚至10几米了。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11)

压把井

井水是苦咸的,克里雅人每顿饭就的药茶,可以有效降低水的苦咸味。

来清说,喝过了这里的井水,再喝自己带来的矿泉水,真的感到自己很幸运、幸福。

五天时间,来清他们没有洗澡,因为达里雅布依没有浴池。

达里雅布依水资源匮乏,村民们不洗澡。

*


*

06 沙街平日冷清,这里货品价格要高出县里2-3成

“大十字”街是达里雅布依的中心区域。这里有两三条小街,平日沙街冷冷清清,街道没有硬化。一条30米长的小街是这里的商业街,街上有饭馆,修理铺,杂货铺……有米面油盐等一些基本日用品。因为货物都是从县城运来,因此,这里货品价格要高出县里2-3成。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12)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13)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14)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15)

这里居住着十几户人家,其他村民散住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地方。

*


*

07 很多克里雅人至今未走出过沙漠,放牧和采挖大芸是主要收入来源

克里雅人依然保持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很多人至今未走出过达里雅布依。放牧和采挖大芸仍是当地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村民们一般吃完早饭去放羊,带块库麦其再带点水算作午饭,傍晚把羊赶回来。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16)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17)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18)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19)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20)

村民采挖大芸,大芸也越来越少了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21)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22)

腰带可以用来装大芸

*


*

08 "太里拜克"小帽作为世界上最小的帽子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克里雅人年长的女性,头戴白纱长头巾,重要的场合还要戴"太里拜克"小帽,帽子顶端是彩色缎面,下沿用羊羔皮作成,做工很讲究,远看宛如一朵小花,精巧别致。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23)

"太里拜克"小帽作为世界上最小的帽子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24)

*


*

09 克里雅人家没有灶台,在地中间挖一个坑,坑里铺满沙子就是炉灶

克里雅人家没有灶台,在地中间挖一个深十几公分、长宽各约一米的坑,坑里铺满沙子就是炉灶。在沙子上点燃枯胡杨木烧水;水烧开了,坑里的沙子也烧烫了。再把和好的面粉,摊成圆形面饼,埋入热沙中,沙子凉了饼子也就烤熟了!吹吹灰,擦擦土,就可以吃了,当地人称"库麦其",只偶尔会放入羊肉、皮芽子(洋葱),羊肉还要卖了换粮食。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25)

来清他们在达里雅布依住了5天,三餐都是库其麦和茶水,这也是克里雅人一年四季的食物,在红白喜事时会有抓饭吃。

得知他们要来,县里的一位朋友特意赶到达里雅布依,请他们吃了顿拉条子,拉条子在当地算是高档大餐。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26)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27)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28)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29)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30)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31)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32)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33)

*


*

10 每逢星期五,大家从四面八方来清真寺礼拜

达里雅布依有一座清真寺—特日木清真寺,克里雅人习惯称之为居曼清真寺。每逢星期五,大家都来清真寺礼拜。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34)

达里雅最高大的建筑—清真寺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35)

星期五,平时冷清的小街很早便热闹起来,以往全乡的男人都会从四面八方骑着骆驼、毛驴、带着老人、媳妇、孩子赶到清真寺门前,现在大家都骑摩托车了。

男人们要以水净身,如没有水,便会以黄沙代水净身后,进入寺内诵经。女人们则在沙街上的几个店铺,看看服装、鞋帽,米面、油盐。孩子们在沙街上打闹玩耍。脚步带起的黄沙将整条小街笼罩起来。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36)

橘黄色、黄色排成一排的是克里雅人用于净身的水壶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37)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38)

清真寺大院里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39)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40)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41)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42)

*


*

11 乡政府只有一名警察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43)

达里雅布依乡政府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44)

选举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45)

散会了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46)

图片中的男性是乡里唯一的警察

*


*

12 达里雅布依有一所小学

达里雅布依有一所小学,1-3年级的学生有几十人 4年级以上至初中3年级的孩子需要到县里上学。因为学校离家远,孩子们需要住校,半个月回家一次。教职工一个月或是一个学期才能回家一次。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47)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48)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49)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50)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51)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52)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53)

原来的学校食堂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54)

改建后的学校食堂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55)

改建后的学校食堂

*


*

13 他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尊老爱幼,民风淳朴,敬畏自然与祖先

在达里雅布依的五天里,来清感触很深。克里雅人顽强地适应自然环境,传承着古朴的习俗,生活简单清苦,却有着朴素的幸福感。他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尊老爱幼,民风淳朴,敬畏自然与祖先。不吸烟,也不饮酒。

孩子们向往读书,读书能离开这里,去过电视里面的生活。孩子们也喜欢玩耍嬉戏,两根木头搭在一起便是跷跷板,一根绳子搭在胡杨木上便是秋千,两只废旧的轮胎也玩的特别起劲儿。女孩子们也爱美。年青人一样喜欢外面的世界。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56)

孩子们穿着捐赠的衣服,兴高采烈地玩耍

*


*

写在结尾:

我问来清:“为什么要拍摄克里雅人?"

来清说:“缘于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缘于对新疆的热爱和执念。与克里雅人共处的这段时间,我内心越发觉得自己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尽管一己之力有限,但汇沙成塔,集腋成裘。

克里雅人物质生活相对匮乏,但精神世界却知足平和。达里雅布依 荒漠化日渐严重,胡杨林成片枯死,沙尘源不断形成,生活环境逐步恶化,生活在这里的克里雅人面临走与留的抉择。留下,生存条件每况愈下,日益艰难,不知可以维系多久;外迁,又故土难离,虽然政府为他们准备了免费的住房,但现有的生存技能和财富的积累,又让他们很难适应外面的生活节奏 。

我内心很急切,塔克拉玛干沙漠风速变经范围在每秒3.5米至10.9米之间,平均风速达到每秒5.9米。 不知道哪一天,这个原始的村落就会被荒沙吞噬,克里雅人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不复存在。我希冀能进一步唤起大家对克里雅人生存状况的关注,希望有能力的朋友们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更希望能为克里雅人保存记录下一段历史。”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57)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58)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59)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60)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61)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62)

*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对抗自己的孤独: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63)

*


*

小鱼说

我没有去过达里雅布依,我们也不可能去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之所以认为克里雅人神秘,是因为彼此距离遥远,少有沟通 ……其实这里的人们与我们并无太多的不同。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向往美好的生活。

来清是具有历史眼光的摄影家,他和他的同行们记录时代、记录人文、记录社会变迁。他们正在为克里雅人努力着。克里雅人面临搬迁的抉择,抉择只是因为对未来未知的恐惧。

克里雅人是个勤劳、和善、不富有的族群,我们需要帮助的也许就是当前这一两代人。真希望能有社会学者、专业人士、慈善机构关注到这个不大的群体,希望有能力的人们能把克里雅人的搬迁做为一项事业、一个项目或者一个工程,给他们一个关于未来的解决方案。

搬迁后的达里雅布依,相信还会保留自然风貌,还会保留人类居住的痕迹……

100年前,探险家发现了楼兰古城。

千、百年后,

达里雅布依也许就是下一个楼兰。

我是小鱼。

当我们还在为脚上的鞋子是否美观而纠结抱怨时,有的人还没有鞋子穿,有的人甚至没有脚。没有比较,不知道幸福的可贵。

感谢克里雅人让我们更加懂得了生活的可贵。

感谢您在快餐文化下依然能静心读完作品。

祝福克里雅人的明天更加美好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