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的琥珀(白垩纪带触角蜗牛琥珀被发现)

就这样看着你看着你,目不转睛……在一堆琥珀标本里,古生物学者邢立达与一对小黑点儿对视了,这是来自白垩纪小蜗牛的“炙热”目光。

白垩纪的琥珀(白垩纪带触角蜗牛琥珀被发现)(1)

缅甸琥珀中带触角等软组织的蜗牛 供图/邢立达

10月12日,中、英、澳、加等国的古生物学家在北京宣布,他们发现了世界上首例保存了触角等软组织的白垩纪蜗牛琥珀,该研究成果在专业学术刊物《白垩纪研究》在线发表。

此次新发现的标本来自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据矿区的火山灰测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约一亿年前,属于白垩纪晚期的最早期。该时期生活在缅甸北部潮湿的热带环境中的动植物,常常被柏类或南洋杉类所流下的树脂包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琥珀,并一直保存至今。

2016年一个偶然机会,该研究的领衔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及其团队发现了这枚包裹着两个蜗牛的琥珀。其中一个蜗牛头部保存有成对的触角,触角底部的小黑点则是残留的眼睛,其足部也得以保存,足部有一个奇特的盘状特征很可能是被树脂和一些组织覆盖的厣(壳盖)。

白垩纪的琥珀(白垩纪带触角蜗牛琥珀被发现)(2)

缅甸琥珀中带触角等软组织的蜗牛的3D重建 供图/邢立达

“在琥珀中看到蜗牛的眼睛是很奇妙的事情!”邢立达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蜗牛的眼睛位于身体前端的头部─触角基部与触角上。通常,一对触角的蜗牛,如山蜗牛等,眼睛位于触角基部;而两对触角的蜗牛,如非洲大蜗牛等,眼睛则位于大触角上。这次发现的琥珀标本上观察到一对触角,触角基部的小黑点是它的眼睛,这是首次在琥珀中发现有如此丰富软组织的蜗牛化石。”

邢立达解释道,“这些蜗牛伸出触角正在爬行,溢出的树脂首先包裹住蜗牛的壳体,防止了蜗牛的柔软部分缩回,蜗牛试图从树脂中挣脱出来,开始伸展足部,但是它的足部和触角随后被继续溢出的树脂吞噬,蜗牛体内的气体和液体随后挤出到树脂里,形成了泡泡,部分挡住了它的头部和足部。再经过沧海桑田,这块树脂最终变成了琥珀。”

封面新闻记者 程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