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联手清洁村庄(江永和兴村小扫帚)

永州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健林)7月22日一大早,江永县潇浦镇和兴村驻村扶贫队员何少安来到地肤子基地,帮助何佳宣老人对“扫把苗”打顶,提高扫把苗的产量今年何佳宣种植了6亩地肤子,每亩收入可达5000多元,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群众联手清洁村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群众联手清洁村庄(江永和兴村小扫帚)

群众联手清洁村庄

永州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健林)7月22日一大早,江永县潇浦镇和兴村驻村扶贫队员何少安来到地肤子基地,帮助何佳宣老人对“扫把苗”打顶,提高扫把苗的产量。今年何佳宣种植了6亩地肤子,每亩收入可达5000多元。

地肤子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在江永农村,老百姓喜欢用地肤子的老株做成扫把,不仅扎得紧实,而且非常耐用,称之为“铁扫帚”。扫帚苗每年正月过后播种育苗,9月份就可以收割,晾干后就扎成扫帚卖。

今年68岁的何佳宣身患脑瘤等多种疾病,不能干重体力活,一家人靠种植花生、玉米等农作物维持生计。夫妻俩有一手编织扫帚的绝活,做出的扫帚个大、结实、耐用,但因销路不畅致使不敢多做,一年下来,他只能卖出500多把扫帚。3年前,县广播电视台驻村扶贫工作队得知情况后,通过电商平台为何佳宣销售绑扎的所有扫帚。小小一把竹扫帚,让何佳宣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从此,他和老伴将扎竹扫帚当成了事业。选料、捆扎、修剪……在何佳宣家的大堂屋里,他和老伴每天忙碌着,赶制一个个订单。

“我原来捆的扫把8块钱都卖不出,扶贫工作队帮我卖扫把,卖到了13块钱一把。现在几乎每天都有订单。” 何佳宣开心地说,他和老伴一天能扎20多把扫帚,年收入能达到10多万元,还带动了周边6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

在和兴村,有一批像何佳宣这样会扎扫把的民间艺人。驻村扶贫工作队不但动员老人们捆扎扫把,统一收集销售,而且发动村民扩大地肤子的种植规模,储存扫把原材料。

为了让村里的空巢老人有一个宽敞明亮的工作环境,去年5月,驻村工作队采取电商 贫困户的模式,在村活动中心旁建起了一个占地300多平方米的“电商扶贫车间”,把30多名空巢、留守老人聚集在一起组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在家门口就业赚钱。他们一边扎扫把,一边聊家常,其乐融融。

“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扶贫队员三五天就上门收购扫把,把扫把拖运到村里的电商扶贫车间统一发货。”村支书高细增说,扶贫工作队每个月现金结账一次,老百姓领着钞票心里乐开了花。

小小扫帚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今年和兴村种植扫帚苗2000多亩,成为名副其实的扫把专业村。同时辐射到了紫荆、龙眼庙等周边村,1200多户农户发展扫帚苗5000多亩,可创收2500多万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