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

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

皮皮电影 / 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

前段时间皮哥给大家推荐了一部日本电影——伊丹十三的《蒲公英》,为拍这部美食片导演亲自开了一家餐馆,让人瞠目结舌,周星驰后来拍的《食神》都能窥探到这位大师的影子。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1)

不过对于伊丹十三而言,“为拍电影而开面馆”这样的幕后趣事还不算啥,早年拍摄处女作《葬礼》时,这位怪才导演更是身先士卒,跑去殡仪馆给死者化妆,真可谓不疯魔不成活。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2)

今天皮哥就和大家聊聊这部电影。

《葬礼》整部电影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虽然豆瓣社区内仅有1400名影迷给出评分,但均分却高达8.2,好于90%的喜剧片。

《葬礼》丨1984

お葬式

导演 / 编剧:伊丹十三

主演:山崎努 / 宫本信子 / 菅井琴 / 大泷秀治 / 尾藤功男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3)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雨宫家老父亲因病去世,正在外地拍广告的女儿千鹤子和女婿井上佗助带着两个儿子连忙赶回老家奔丧。三天时间,观众跟随主人公学习了葬礼礼仪,品味了人间百态,多少生前身后名,最后化作一缕青烟飘荡在空中。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4)

这是一部典型的伊丹十三的电影,执导本片时导演已经51岁,可谓大器晚成。但好饭不怕晚,在自己的处女作里,伊丹就为影片打上了强烈的个人标签,向观众展现了生猛却又细致的洞察力。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5)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6)

皮哥透过本片告诉你,何为典型的“伊丹式电影”。

1. 题材

伊丹的电影题材往往是琐碎小事,涉及到的话题足够接地气:生死,美食,黑帮,公务员,疾病…各种稀疏平常、平平无奇的话题都能被他拿来拍电影。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7)

别的导演拍电影像在拿着高倍望远镜仰望星空,要么展现家国情怀,要么探索人生奥义;伊丹的电影却像拿着精密的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细致如吃饭时的吞咽,老人肌肤的纹理,额头渗出的汗珠都能被他捕捉到。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8)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9)

事实上伊丹十三在电影外还有多个身份:绘画家,心理学家等等。他研究佛洛依德和拉康,擅长写随笔,这些多重身份让他能通过文字、画面、心理等多个维度洞悉人情冷暖,展现更丰腴的苦乐世界。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10)

不夸张地说,伊丹十三的电影就是一部日本的浮世绘。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11)

2. 细节

伊丹电影都是小题材,描写的都是小人物。没有曲折离奇的剧情,没有毁天灭地的本领,这如果让别人来拍必定拍成流水账,伊丹却能拍出花来,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是一个十足的“细节控”。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12)

本片名叫《葬礼》,伊丹不给你说理,不给你煽情,1984年拍摄完成后,次年他就发表了《葬礼日记》,公布了电影剧本。片中一个普通人的葬礼,伊丹却用98个长短交错的场景,2个小时不注水的剧情,让你有身临其境之感。这种润物细无声比粗暴的说教、矫情的音乐高明太多。

98幕场景中,值得称道的细节太多了。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13)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14)

比如片中有一段和尚为逝者诵经时,一众晚辈呈跪拜状。为表现众人的不耐烦,导演将镜头对准了他们的脚丫,镜头里,大家一个个正襟危坐;镜头外,一对对或干净或沾满泥巴的脚丫作扭曲状。这种反差充满了生活情趣,让人忍俊不禁。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15)

再比如最后给死者棺材盖钉钉子,要求每一位家属都拿着锤子象征性地捶打一下钉子,表示送亲人最后一程,电影完整展现了这一过程。其中一个小孩子“不解风情”地用力捶打钉子,被大人教育:不用那么用力,轻轻敲打一下就行。这种破坏规矩的小细节真实又让充满城市化的场景不那么呆板枯燥。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16)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17)

3. 食物与性

食色性也,既然关注的是凡尘俗世,这两样东西在伊丹的电影里从来少不了。

在《蒲公英》里,伊丹的两场性戏处理得生猛大胆,男女主角缠绵交媾,口送生鸡蛋的场景完爆一众香艳片。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18)

这部《葬礼》中伊丹同样有出色的发挥。

先说食物,镜头细致记录了死者生前的最后一餐,展现了老者精致的生活品味,比如葬礼上聚餐时的呜咽低诉,这些都还是伊丹的“常规操作”。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19)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20)

最让皮哥眼前一亮的是这一幕:影片开头,主人公夫妇二人与一位陌生人在雨夜飙车,两位男子像两个矫情的孩童互不相让,你追我赶,最后化敌为友。

他们最后执意的方式很特别,两车并驾齐驱,达到相对静止,丈夫把妻子递过来的三明治透过车窗递给陌生人,结果陌生人看都不看一眼,直接送入口中,之后一个油门消失在雨夜里。

镜头里丈夫和妻子默契一笑,车后座的两个孩子安然入眠。这种夫妻间、陌生人之间的默契、信任,通过食物的传递完成,细细品来简直妙不可言。皮哥不由想到鲁迅的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21)

再谈谈性。

本片对性的刻画更是精妙。

按理说严肃的葬礼不该出现性,可伊丹偏不,而且最过分的是他描写的是偷情,主角竟是张罗丧事的男主。

这种反差大胆且充满了戏谑反讽的味道。

前一秒,男主人公还在一本正经的张罗丧事,后一秒,他就被情人诱骗入野地里。

试想,全片的人物都是裹得严严实实,在灵堂前一脸肃穆。可这一段,野地里,情人脱下裤子露出白花花的大屁股,这种视觉冲击不是一般的强烈。男主人一身西装被野地的泥土侵蚀,一身正气也被转念即来的欲望吞没,人性里最真实丑陋的一面这一刻暴露无遗。

如果这就结束了,你也就太小瞧伊丹了。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22)

他最牛的处理在于妻子的表现上。

妻子似乎已经察觉到了丈夫的异常,传统的手法一定是妻子紧蹙眉头,着急忙慌地逢人就问:“我丈夫去哪里了?”

本片中妻子的行为极具艺术化,她不哭不闹不悲不喜,独自站上了秋千,面色如常地眺望着野地的方向。丈夫和情人在那里挥汗如雨的频率越大,她这边秋千的摇摆幅度也越大,可她依然镇定自若的保持着平衡。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23)

影片的最后她洋溢的笑容可以看出她已经原谅了丈夫,这份“难得糊涂”的生活哲学让人钦佩,所谓“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不过如此吧。

这就是伊丹十三风格的电影,电影里的小人物没有翻云覆雨的能力,却有独特的生存智慧与生活情趣。

感人催泪日本老电影(豆瓣8.2都低)(24)

在伊丹的电影里,你永远看不到主角哭丧着脸。即使是再苦的日子,再尴尬的场景,那些镜头下的小人物都能如同野蛮的食客、发情的情侣般爆发生命野性的美,从贫瘠的生命里攫取出一丝甜。

而这一丝甜恰恰就是我们活下去的全部意义。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忍者爱吃鱼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