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

文|Dedee

这两天天儿一点也不热,但头条依旧被空调占了——

董小姐手撕奥克斯,当众拆解后者空调,悉数后者的质量有多差多拖后腿,简直到了罄竹难书的地步。

一个如同护仔护食的母狮子,另一个堪比受尽委屈的童养媳。双方就品质和民族大义展开平行线式的辩论,不仅让“格力两天内市值蒸发超150亿,奥克斯股价闪崩”,更让无数股民的内心,看比冰窖里的大白菜,拔凉拔凉的。

有人说,时间真是巧了点,正好是618前夕。说不定这场“史上最贵实名举报”将改变空调市场的格局。

未来会怎样,小阿姨不敢妄加揣测。不过数十年前在华夏大地上关于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或许能让吾等吃瓜群众有些许了然。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1)

美的:顺风顺水顺人意

1968年春,佛山顺德的北滘街。

街道干部何享健为了解决邻居们的就业问题,集资5000元钱,成立了“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生产自救。

共23人,何享健担任组长,夫人梁凤钗也是最早的组员之一。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2)

这个由竹子和沥青纸搭建的小作坊,统共占地20多个平方。大家一边做着皮球、玻璃管、塑料盖等等之类的小玩意儿勉强糊口,一边如惊弓之鸟——生怕哪天被关了。

他们原本只想着,一人一天能挣上6毛钱就谢天谢地,谁成想小作坊不仅一直平安无事,还越做越大,还接到了国家的“单子。”

1973年,国家急需一批刚需,里头配套的大小五金件分发到了全国各地大小工厂和生产组,北滘街这块儿也不例外。何享健正琢磨如何转型呢,上天就将机会送上了门,并塞进他手里。

2年后,小作坊更名为北滘公社塑料金属制品厂,开始生产挂车刹车阀、橡胶等汽车配件。

何享健和他的厂子正式起飞开挂——1977年,年产值居然达到24.4万元。虽然在如今的魔都,这些钱只够买一个3平米左右的厕所。但40年前是绝对的天文数字。

1981年,这个偏安一隅,专造风扇的小厂注册了一个商标:美的。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3)

3年后,联想、四通、TCL……外加顺德县美的家用电器公司正式成立,打一开始就明确了主攻方向:空调。

1985年,美的正式成立空调设备厂。它无疑是国内最早一批空调生产企业,还是最优秀的——特地跑去日本买设备买技术,组装生产当时的主流一体式窗式空调机。

更牛叉的是,1991年美的居然来了一位华南理工大学的热能工程博士马军。人家还是毛遂直接主动投靠的,为此还放弃了留校任教的铁饭碗。

文化人就是不好惹。马军只用了3个月就交出了“投名状”:一款高效节能空调,当年就给美的带来1亿元的订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爷爷诚不欺我。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4)

作为踏入全国乡镇企业的第一位博士,美的给与马博士的回报亦无比丰厚,不仅月薪从600直升2000,更让他上了《光明日报》的头版头条。

在何享健的领导下,美的过得表太顺风顺水哦!除了一个世纪难题:产权。

这也是当时大部分顺德企业的烦恼——做得再大再好,甚至成为全国十大乡镇企业扛把子又如何?!还不是归集体所有,撸掉是分分钟的事情。

何厂长更是亲眼目睹了N起这样的人间惨剧。尤其在1990年,国家重点整顿民营企业的关键时刻。

感谢邓爷爷!1992年,在他发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胆子要更大一点,步子要更快一点”的感叹后,顺德率先进行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

何享健闻声而动毛遂自荐,跑去所属北教镇跪求充当试验田,居然无比顺利地达成企业管理层持股的体制改革,并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最经典的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者收购”)案例之一。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5)

从此,股权清晰的美的狂飙突进。

1993年,它成为了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股份制乡镇企业,成功募得资金12亿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粤美的A”。当年年报显示,“粤美的A”以每股收益1.36元的业绩,排名第一。

1996年,美的空调在春兰科龙华宝等同行的夹击下,销售排名一路下滑到第七,这让顺德颇为不满,甚至想插手相关事务——比如让蒸蒸日上的科龙把美的吞了。

何享健想改革,但大部分元老不肯挪窝。他直接让人往会议桌上放一台电脑,指着它和一圈老人说:“谁能操作谁就能留下,我再升他一级!不然……”

存在了近30年的“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元老阁”就地解散。其中就包括仓库管理员,夫人梁凤钗。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6)

2014年2月28日,何享健捐了4亿,那是他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7)

春兰:决策太超前真不是啥好事

1974年,泰州市无线电元件九厂应上海一家单位的要求,造出了中国第一台窗式空调CKT—3A。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8)

它无疑是1980-1990年代大批国内窗式空调的爸爸,占地面积小,所需零部件大都成本低廉,用电量也少。

泰州市无线电元件九厂正是泰州冷气厂的前身。按你胃,无论叫啥它们在当年都算是小角色。尤其是1980年代的泰州冷气厂,别家改革开放飞自我的红红火火恍恍惚惚,这个国有小企业在濒临破产的边缘反复挣扎。

即使他们在1987年,又先人一步又开发出7000大卡的新型立柜空调70DS。

依旧没啥卵用。

直到1989年,32岁的技术员陶建幸成为了厂长,泰州冷气厂才被拖出苦海。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9)

这个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仅用了一年时间就让冷气厂扭亏为盈,并给厂子重新起了个名字——江苏春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如果不是在生死关头找对了人,十有八九连“春兰”这个名字都没挂上,就驾鹤西游了。

要说陶伯伯真是牛叉大发了,新公司成立才两年,就开始建设当时国内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

格力创始人朱江洪曾公开表示:“作为春兰的粉丝,格力一直在模仿春兰。”

想想也是,还是泰州冷气厂时就积攒了大把的能人和技术没地儿散,现在终于厚积厚发——基地打造完成后,陶伯伯马不停蹄地又造出当时国内一流的全性能空调生产线——和顺德那块儿打擂台。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10)

话说小阿姨家第一台空调就是春兰,所以对这个品牌还是hin有感情的。甚至依旧记得他家当年的广告词:“只要你拥有春兰空调,春天将永远陪伴着你!”

1990年代的春兰风头无两,一个就能拳打美的脚踢华宝,格力更没放在眼里——毕竟市场占有率高达40%!基本上中国每卖出两台空调,就有一台是春兰。

曾有一位春兰的经销商如此忆往昔光辉岁月:“1996年前后,想做春兰经销商的人在厂外排起了长队!因为他家的空调一台就能赚五百块!”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11)

1994年,春兰空调实现销售额5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6亿元人民币。同时,旗下的春兰制冷设备、春兰特种空调和春兰销售这三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春兰股份”也成功登陆二级证券市场,更带头领涨股市N久。

但陶伯伯总是hin焦虑。

虽然他一手带出了空调一哥,但老是前怕狼后怕虎的,甚至总觉得家电是一个夕阳产业(如果他进的是媒体圈,估计已经疯了)。为了能让春兰发展的更快更大更猛,他开始尝试多元化战略。

同年,不差钱的春兰斥资近20亿正式进军摩托车市场。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12)

不得不说春兰真有两把刷子。通过逆向研发,他们模仿本田CB125双缸和本田V2 250玛格纳,打造出春兰虎双缸125和春兰豹双缸125这两款摩托车,成为了中国最早使用并列双缸机的车型。

为了造势,他们还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进行大规模的广告轰炸。效果肥肠明显——不差钱的万元户纷纷慷慨解囊,春兰就此制霸1995年的摩托销量擂主。

更多的城镇少年将春兰摩托视为心目中的Dream Moto,天天梦想着哪天能骑虎驱豹威猛一把,成为整条街最靓的仔。

陶伯伯甚为满意,决定向真正的目标——汽车业进发。

1996年,春兰带着百亿巨资想造轿车。可没料到要搞到那张“造车准生证”是又烦又难。抱着钱等了整整一年……啥结果也没有。第二年,他们抱着钱跑去收购电子部的“908工程”,来启动0.8微米集成电路项目,依旧被拒了绝……

陶伯伯只能退而求其次,一边推出的春兰海豹CL125T,也是中国第一台搭载水冷摩托车发动机的踏板摩托车,另一边兼并南京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杀入重卡市场。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13)

春兰也是真是怀揣着一颗“好造车造好车”的赤子之心。当年的南京春兰重卡,真是卡车界的一股清流。不仅外观清爽大气,驾驶室更被无数驾驶员夸上天,被誉为史上最舒服——因为标配了冷暖空调(当年的卡车司机真苦命)。

车卖得肥肠不错,2001年时真是到了一家车百家求的地步。

春兰依旧不满足,开始为某个液晶显示器项目投下近50亿人民币。可关键时刻陶伯伯迟疑了,他觉得黑科技瞬息万变,搞不好过个一年半载的,液晶屏就被其它什么屏给替代了,遂放弃。

就这样,哪儿都想拿满分求点赞的春兰,对空调主业松懈下来。

大错就此铸成。

2005年,春兰空调的业绩开始下滑,并跌出行业前十名。卖挺好的春兰卡车正在经历最重要的新车型研发和转型阶段,却因为资金短缺被迫终止。

2年后,春兰股份净亏损1.98亿元人民币,空调营收同比下降31.52%。其它诸如江苏春兰洗涤机械有限公司的春兰冰箱,江苏春兰动力制造有限公司的春兰摩托,外加春兰卡车等几家控股子公司,净利润均为负。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14)

大势彻底去了。

2008年5月,由于春兰股份连续三年亏损超过5亿元,被上交所勒令停牌。

2个月后,春兰卡车被江苏徐工集团收购。春兰摩托则成为了坊间传说,只存在于如今80后中年人的脑壳深处。

不过,春兰并非败走麦城。这个当年空调界的老大,如今是当年最早涉足清洁能源,进军新能源的传统企业,活得那是相当滋润且低调。

低调得二度上市时,并没有获得太大的关注。

有春兰员工如此评价陶建幸:“陶总是有战略眼光的,只是当时做的一些决策太超前了。”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15)

海尔:一边砸冰箱一边造空调

大家都知道,1984年,青岛市原家电公司副经理张瑞敏,当上了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

一年后,大家都知道的张厂长砸冰箱事件发生,就此标志着中国企业开始有品牌质量意识。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16)

也是同一年,青岛电冰箱总厂造出了中国第一台分体式空调——是的,其实冰箱空调是一家,都是制冷滴干活。

记得是1965年,我国第一台三相电源的窗式空调,也恰是魔都冰箱厂研制成功的。

扯远了,其实身处北地的海尔,首要任务还是造冰箱。

对于空调产业,没有美的春兰格力华宝那么用力。给人的感觉似乎是顺便一起弄弄。但每次抛出的新产品,真是能活活气死那些空调专业厂商。

比如1993年的中国首台变频空调;1996年的中首台一拖二空调;1999年的无氟变频空调;还有当时轰动一时的中国第一台变频一拖六家庭中央空调……

其实人家主攻的是商用和中央空调。

即便如此,全球白电第一品牌这一头衔也不是白得的。那么多年轻轻松松就能和主打的格力美的三分天下(偶尔被奥克斯窜一下)。诸如智能空调、磁悬浮空调等等某些我们听也没听过的细分市场,海尔的销量都是第一。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17)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18)

华宝:除了美好回忆和技师,

似乎啥也没留下

1984年,顺德县经济发展总公司成立了一家下属企业,专门生产电话机零部件和节能灯。这家小厂子不咋争气,全厂近60个职工,干了三年亏掉300多万,在倒闭的边缘反复挣扎。

厂长黎刚决定改革,他看上了当时得到朝阳产业空调制造。

1988年,这家亏到底裤都快当掉的边缘小厂决定背水一战,居然真的打造出了中国第一台分体式空调。

黎厂长包含深情地给这台空调起了个极为柔美的名字:雪莲。他觉着一来看着就冷,二来期望雪莲能够以柔克刚,冲击当时市(美)面(的)的窗式机,不指望能来个分庭抗礼,至少也能分一杯羹,养家糊口笑着活下去。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19)

谁知一不小心,就冲击大发了,还直接引领全中国人民投入分体式空调的怀抱。

1989年,小厂子死而复生,改名为华宝空调器厂,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黎厂长再接再厉,一边不断开发便宜又好用的新型分体式空调,另一边对着销售和售后人员耳提面命,反复告诫他们必须好好孝敬“衣食父母”。

在这种两手抓两手都很硬的前提下,华宝很快成为中国分体式空调界的扛把子。

2年后,德胜河的北岸,容奇大桥的西北侧,一座占地6万多平米,10层高的华宝大厦拔地而起,年单班产量达到20万台——之后又不断扩建,产量不断翻番。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20)

这栋楼让同是顺德家电之光的后辈科龙人无比眼红又心服口服:

“华宝是顺德制造崛起的标记,华宝大厦更曾是顺德的工业地标。”

1992年,华宝就将老前辈美的轻松挑落马下,拿下了全国家电单一牌号产品的年销第一,产值更突破了10亿元。

那几年,能入职华宝更是当时无数广东大学生和技术员的绝佳选择——就算是新人,月工资也比同龄人起码高一倍!

每年还会视绩效来加薪。曾有华宝老人透露,他1991年入职时薪资每月500。1994年离职已经达到月薪3000,绝对睥睨同行。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完美——如果没有1993年11月的那场“联姻”。

那年,华宝的体量已不能简单地用“空调器厂”来概括,而是顺德的一艘航母宝华集团。他们不仅仅造空调,还有其它诸如小电器,化工、房地产等产业。但是,黎刚还是当年的黎厂长,他最善于搞定的还是空调,对于其他难免心有余而力不从。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21)

是的,华宝集团就像一席布满虱子的锦袍,基本全靠空调撑着,其余部分产业……不是亏损那么简单,而是坏死的阑尾。

这样的企业,如果不去动他还能遮遮掩掩,拖上个十来年。偏巧赶上了中国宏观环境的大变革,就是当年80后都有记忆的通货膨胀年,这直接导致顺德经济出现了巨大波动——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的广东龙头,顺德在巅峰期时占据了全国近1/5的家电产量。而第一批全国十大乡镇企业,就有5家地标顺德。

华宝集团急成热锅上的蚂蚁,居然“饮鸩止渴”,找到了看起来很美实则一点也不了解的香港蚬壳股份集团。双方在11月22日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集团旗下最赚钱的华宝空调器厂分分钟变成了蚬壳的控股企业。

这一招直接逼走大批技术骨干,连元老黎厂长也在1994年甩袖而去。离开的原因很简单——工作各种掣肘,文化冲突剧烈。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22)

没有了指路明灯的华宝空调沉寂了整整2年,终于在1996年“幡然醒悟”,或许是想到20年前比这惨得惨得多的条件下,无数前辈抱着大不了当底裤的大无畏精神,造出了继往开来的“雪莲”……

华宝终于二度杀回——在蚬壳退出后,中国第一台专供客厅的二匹柜机,一下子就成为了市场的宠儿,夺回了大批失地,甚至将美的杀得丢盔卸甲。

不过,他们还发现自己无法再一家独大,不仅有春兰,还有后辈科龙,后者还在容奇大桥的另一侧,造起了一栋足以和华宝大厦别苗头的高楼。

华宝空调决定一鼓作气将小朋友彻底赶出领地,申请上市指标时,剧情又突然急转直下。

顺德有关领导告诉华宝,目前指标是有,但只有一个。如果华宝想上市,可以和已经上市的美的,或另一也想上市的科龙合并,打造一个空调航母……

华宝盛情难却,无法拒绝政府的“一番美意”,最终和科龙这个一桥之隔的冤家,强凑着洞房花烛。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23)

但这对冤家一直为了最关键的谁来控股争破了头。最终,由于1993年华宝的那段不堪往事,政府决定让科龙控股。

1998年,华宝空调被单独抽出交给科龙收购。同在顺德的美的,因为华宝再一次陷入转制危机,一飞冲天重掌市场。

在政府一厢情愿的做媒下,华宝的二婚成为了彻头彻尾的悲剧——尽管科龙上下对这个老对手颇为尊敬,尽管它想妥善处理“三家归晋”后的历史遗留问题,更想将科龙、容声和华宝三家品牌继续发扬光大。

想着面面俱到结果手忙脚乱。最后科龙只得对华宝进行资源收割,后者终于慢慢退出市场。

2017年,赫赫有名的华宝大楼以8.9亿元的价格转让出去。曾经叱咤一时的华宝,尸骨无存。

华宝虽亡,但“华宝旧部”依旧活跃在顺德乃至整个广东的空调业。也难怪它有着“空调届黄埔军校”的美誉。

同年,“格力之父”朱江洪携自传在顺德大良举行签名义卖。早已远走美国N年的黎钢,托人捐出1万元,来支持当年的老粉丝。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24)

有人说,华宝的悲剧属于自己;也有人说,华宝的悲剧属于天注定。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25)

科龙:从冰箱到空调,统统都归海信

说到华宝就必然要聊聊它这辈子最大的冤家科龙,而说到科龙,又不得不提被誉为顺德电器最悲情人物潘宁。

这个当初只有小学四年纪学历的人,最开始的路数和美的何享健非常类似——顺德容奇镇(现在的容桂街道)一名基层干部。

1982年,改革的小风儿早已将潘生的内心吹得无比荡漾,他说动了镇政府,出资9万元成立了一家乡镇集体企业珠江冰箱厂,他兼任厂长。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26)

有句刚句,潘生虽然学历不高却极为尊重知识,他不仅跑市面上搜集冰箱的各种相关零部件和材料,还派人去西安交大学习相关技术,觉得准备得差不离了,就开始用锤子、矬子和简易万能表,闭门造冰箱——长达十几个月。

是的,之前我们曾提过,冰箱空调本一家,一般都能相辅相成,没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悲情氛围。

1983年9月,在珠江冰箱厂的简易工棚,100余名工人敲敲打打出三台双开门冰箱——也是中国首款双开门冰箱,潘宁很早就想好名字了,“容声”。

据报道:“那是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潘宁一个人冲到雨里嚎啕大哭。”

工厂将其中两台送审,一台送香港,一台送国内。前者很快就有了回应:技术合格。

1985年,潘生力排众议,造了一间当时中国绝无仅有的检验库——能储存3000台冰箱,所有已检验合格的产品,必须经过24小时的制冷运行才能出厂。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27)

也正是靠着这个检验库,珠江发现了冰箱门的外观涂料缺陷。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缺陷让整个冰箱厂停产两个月,召回了1000台冰箱。

此次召回,远比海尔砸冰箱更早更值得人尊敬。不过,大家都爱津津乐道成功者的往事,对于淘汰者的某些壮举多嗤之以鼻。

而关于潘宁的高光时刻……那真比太阳直射还要刺眼——1992年1月,他的冰箱厂被邓爷爷点赞了。

后者没想到,这家国内最大,装备了全世界最先进生产线的冰箱生产车间,属于一个小小的乡镇企业。

潘宁声名远播,即使已到退休年纪,但被邓爷爷开过光的男人,怎可能说退就退?!

一年后,潘生的好友,同样在容奇镇做基层干部的徐铁峰,将一个名叫李国明的香港人介绍进来,担任财务总监。

这个留着小胡子的男人不仅带着纸条进厂,还带来了三家境外投资和近4亿元的资金。潘生牢牢抓住了这一机遇——1994年,珠江冰箱厂正式更名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启用“科龙”作为全新商标。

更名后的科龙开始多元化发展,不再局限于冰箱和冰柜产品,正式涉足空调等其它类别——就此成为了同乡美的和华宝的心腹大患。

短短三年,科龙的销售额就从1993年的18亿变成了1996年的45亿,潘生还顺便把整个华宝吃干抹进,让美的何享健无比头秃。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28)

而让潘生最头秃,却是寻找造空调的场地。最后找组织帮忙,后者二话不说,直接炸平两座山头交给科龙。

这件事直接引发全国轰动,“可怕的顺德人”不胫而走。

那是潘宁最好的时代,是科龙最好的时代,更是容奇镇最好的时代。

所有员工一年至少能拿16个月的工资。每每过节,科龙上下就进入集体狂欢模式——每个员工都有奖品,从摩托车到大彩电,从洗衣机到各类高级家电,应有尽有。拿完奖后,大家再去镇上的高档酒楼或KTV尽情消费。

“那时,你去容奇镇每一家高档酒楼、每一家KTV,都能够发现科龙的人。”一位老科龙人如此缅怀“潘宁盛世”。

每次,潘生都会躲在玻璃窗后偷看,一脸满足。

1996年6月,吞下了整个华宝的科龙,带着6.6亿元净利润在香港上市,成为第一家在那里上市的乡镇企业。

同年,通用电气派专机来到顺德。一行几十辆豪车浩浩荡荡穿过容奇大桥,直奔科龙,试图高合资,并参与这家龙头企业的改制。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29)

潘宁强烈反对,此事不了了之。

是的,潘宁想变革改制。他想将这个被香港《亚洲货币》杂志评为“中国最佳管理公司和中国最佳投资者关系公司”的科龙归企业所有,再逐步淡化“国字号”的成色——他的所有小心思都被不少人察觉了,尤其是当地政府。

顺德政府虽然分分钟为他炸平山头,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能无限纵容,谁说潘宁能拥有全顺德的鱼塘?

1998年12月,没有任何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被邓爷爷开过光的潘宁被辞职了——先是公司总裁职务,第二年4月是董事长。所有职务由多年的副手王国端担当。

潘宁没有对外多说一句,只谈到六大退休计划:学打高尔夫,学摄影,学开车,学太极拳,读点近代史,陪太太外游。

一位科龙旧部则提到一个细节:潘生临别时,曾随口写了一首打油诗:“服务乡企数十年,纵横家电愤争先。闯破禁区成骏业,寄语同仁掌霸鞭。”

有人说潘宁果然文化水平不行,有错别字啊!怎么是“愤争先”呢?明明是“奋争先”!他肃然回答:“就是这个‘愤’,发愤图强的愤,悲愤的愤。”

自此,科龙这个品牌显赫、效益绝佳的企业,成为了调控地方资源的一个工具。

后来,新管理层忒不争气,直接将科龙卖给格力柯尔。这个决策使科龙紧跟着华宝的脚步,如直线落体般飞速损落。

再后来,就是顾雏军一系列的神操作——以科龙作平台大肆扩张,并购一系列家电企业,外加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直接导致资金链断裂自己身陷牢狱等等,根本就停不下来。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30)

2005年,经过17个月的争夺谈判,海信以6.8亿元收购科龙,并正式改名“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9月,一群山东浩克浩浩荡荡走过容奇大桥,入主科龙。

有人说,身为一线品牌的科龙居然被当时的三线品牌海信收购,真是个天大的笑话。

2018年8月30日,海信科龙发布公告称:

本公司拟将公司中文全称由“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全称由“HISENSE KELON ELECTRICAL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变更为“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LTD.”。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31)

格力:前有红脸朱江洪,后有白脸董明珠

受华宝影响最深的,无疑是格力和其创始人朱江洪。后者是那种,手上一把烂牌也能打出花来的超级猛人。

这个毕业于华南工学院机械系的高材生,一毕业就被发配到广西百色矿山机械厂,从最底层的质检工人干起,一路做到技术科副科长。

在这个少数民族属于大多数的地方,朱江洪反而属于沉默的少数,但他恰将劣势变成优势,为人低调谦和,见面三分笑,类似于如今开口亲爱的,就事论事和人撕,撕完依旧能和你称兄道弟的复合型人才。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32)

1982年,厂里选厂长,朱江洪全票当选。

上任后,广东人天生的精明强干终得以挥发,短短几年就把这个不入流的山区小厂,变成省级先进。

朱江洪一本满足,屁颠屁颠地回了珠海老家。安生没几年就被人挖出来丢向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下属的冠雄塑胶厂——一个管理无比混乱,欠了银行一屁股债的破地方。

朱生还是老办法,本着一贯的“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原则,不到2年,就把这个四处借债又四处躲债的小厂扭亏为盈,甚至拿到了华宝空调的大订单。

朱江洪虽然不是黎刚旧部,却是黎刚的小粉红。而他领导的冠雄塑胶厂以及后来的格力,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依附着华宝而生。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33)

所谓依附,不仅仅是成为华宝的供应商,开发分体空调的塑料模具——毕竟冠雄刚接单没多久,华宝就被有关方面各种施压,要求肥水不流外人田,要么自己做要么交给顺德当地厂商搞,原本的协议只能统统作废。

为此,黎刚特地带着两个副厂长登门道歉。没想到朱江洪并不生气,因为这种事情……生气也没用。胳膊拧不过大腿,搞不好还要骨折。

朱生的态度让黎厂长感动到泪奔,直接催生出两个人两家厂最纯粹的革命友谊。即使1991年,冠雄塑胶厂和海利空调器厂合并组建出格力,朱江洪和黎刚依旧有事没事互通有无。

双方甚至要好到格力空调缺钢管,华宝都能第一时间配齐物料雪中送炭。

那时,董小姐已在格力上班,是一名毫不起眼的普通销售。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34)

1994年,全国空调产能开始过剩,供过于求。华宝的死对头科龙借机发动价格战,逼死不少空调小厂,也让刚刚处在上升期的格力有些无力招架。

朱江洪能想到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再苦不能苦技术,同时大幅降低销售人员提成,直接造成大批业务骨干投靠了敌军。

其中,不包括董小姐。她咬定格力不放松的精神直接感动的下属也感动了朱江洪,不仅被全票选为公司经营部部长,更在一年之后升为销售经理,直接和朱生打配合。

一个是家电企业中独树一帜的老牌大学生,老牌技术员,低调谦和,乍一眼觉着挺好欺负;一个毕业于芜湖干部教育学院统计学专业,营销高手,高调强势,第一眼就让人直哆嗦,二人就此形成了格力特有的“红脸白脸”组合。

在这对组合的带领下,他们自1995年起,熬过了华宝、科龙和春兰,连续11年在产销量、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上,稳坐空调界头把交易宝座。

2012年,朱江洪正式退休,将格力交棒给董小姐,并对自己的“约法三章”——不谈格力事,不见格力人,不进格力门。

那几年,外界纷纷扰扰。说格力内部分“朱派”和“董派”,朱生退休是和董小姐矛盾激化,董派压倒了朱派所致……他一直保持沉默。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35)

直到2017年,朱江洪的自传《我执掌格力的24年》出版,在北京签售会上谈到继任者董小姐时,他回答道:

“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或许有一定道理,但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不符合格力的史实”。

诺言就此打破。

原定于同年7月23日,专属格力老员工俱乐部的见面会,不知何故被取消了。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36)

奥克斯:和格力的梁子,

不是一天就结下的

1987年,25岁的宁波汽修工郑坚江决心豪赌一把。他举全家之财力,承包下只有八个员工,固定资产不足6万元,负债却高达二十几万元的龙观钟表零件厂。

郑坚江有自己的打算,他发现电视机卖的特火,所以决定从生产电视机天线起步,走小步不停步。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37)

在宁波龙观的乡里乡亲看来,这个永远一双布鞋,说话特别大声的小个子似乎就是个永动机,永远不会累,永远充满着活力。

这般人设的确非常讨喜,龙观钟表零件厂在他的指挥下很快就扭亏为盈。

1991年,郑坚江在零件厂的基础上,打造出宁波三星仪表厂,专门研发生产电能表。2年后,仪表厂升级成集团公司,不仅成为中国电能表行业标杆,还出口为国家挣外汇。而三星,也成为了国家级乡镇企业。

其实一开始,郑坚江和任何一个空调厂都打不起来。直到1994年,他也发现了那片广袤的蓝海。

郑老板就此创立了奥克斯品牌和宁波奥克斯电器厂,专门针对空调制造业。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38)

不过,当时的美的、春兰和华宝等大佬们根本就看不上这个小个子宁波人,毕竟销量和质量摆在那里,不值一提。

直到进入千禧年。

春兰、华宝和科龙均已是昨日黄花,残存的美的和海尔是多面发展小能手,唯有同样是后起之秀的格力空调……互为对视,不仅越看越烦,还会导致头秃。

2001年,奥克斯率先发起“免检是爹平价是娘”的“爹娘革命”。市面上40多款奥克斯空调直降30%,直接惊掉了消费者和董小姐下巴。

如此卖力博人眼球,收效当然可喜,奥克斯开始在业内慢慢站稳脚跟。郑老板自打1994年,就将低成本低买价视为整个奥克斯的圭臬,如今他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向整个空调行业发起总攻。

一年后,奥克斯再接再厉,发出了一份极具挑衅性的《空调成本白皮书》。在这封白皮书里,奥克斯大曝行业秘密:一台1.5匹的冷暖空调,生产成本最多1378元,销售费用370元、商家利润80元、厂家利润52元,市场零售的标准价应该是1880元。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39)

别说一向暴脾气的董小姐,连美的和海尔都炸裂了,纷纷斥责这份白皮书起码应该归入湿垃圾得到行列。

奥克斯的公关则喜滋滋地郑坚江的“讨喜人设”,加上了“敢说真话”四个字。

自此,奥克斯一边宣称“要将空调贵族外衣一脱到底”,一边牵手神奇教练米卢,在空调行业正式出道。

米卢果真魅力无边。广告一出,来奥克斯工厂采购的经销商直接排出几个街区。产能需求瞬间从十几万扩张到上百万!但奥克斯造不出来那么多啊,咋办?

曾有媒体发现,奥克斯为了更上需求四处找贴牌厂,根本不顾产品质量。只要给销售说能制冷,搞不好给个冰箱也敢把自己的牌子贴上去。

即便如此,广告 价格战,依旧为奥克斯带来滚滚的人民币。

曾有专家对“奥克斯现象”表示担忧:“厂家不想着提高质量,服务和科技含量,而一味专注于所谓的价格战和营销战,空调行业恐难翻身。”

仅仅过了一年,这种担忧就成为了一去不回的东流水。

在原材料涨价、非典、大范围降雨以及超大库存的轮番攻击下,空调业继1998年后,再次出现亏损。为了尽快消化库存,全国各地各大卖场各大品牌轮番上演价格战——变频空调的价格直接跌破千元。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40)

以北方二线城市济南举例,6月刚过,家电零售企业纷纷宣布大幅下调空调价格,22个品牌100多个型号的空调,平均降幅25%左右,最高达到了50%。

南京一空调销售柜台,直接打出了“空调大战”的标语。

吃瓜群众买空调的热情被彻底激发出来。大中小城市的家电收款台前,顾客排起了长队……

即便如此,2003年空调业,虽然整体销售量比上一年略有增长,收入却大幅减少了17.01%,利润率急剧下滑。

那年最大的赢家无疑是奥克斯,它居然挤进了空调前三!小宁波彻底翻身。

自此,格力和奥克斯的梁子彻底结牢,比AB胶粘得还牢。

郑老板似乎浑然不觉背后能扎死人的眼刀,他只是觉着虽然拿到了前三但好辛苦!遂决定开拓新疆土,比如朝阳无限好的中国汽车市场。为了能迅速捞上一票,开始全中国踅摸最佳人选,最后看上了有现成产品的双马轻型车制造有限公司,收购了95%的股份。

当然,结果最终的结果令人“欣喜”。短短一年时间,奥克斯汽车有限公司在短短1年之中报复性推出四款车型,其中有三款是SUV,售价统统都在6-9万之间。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41)

可奥克斯在遇到2003年的空调寒冬后,又遭遇2004年的车市寒冬。4款车一共只卖了2000多辆,而且汽车合格证、行驶证上登记的统统是黑豹的名字。

谁说买了人家现成的孩子就等于自己生了孩子?国家可没答应你们私下的随便过继随便改姓!不然,人家春兰早800年就干了!

奥克斯瞬间就缩了回去,2005年1月终止了造车计划。

而“敢说真话”的郑坚江,在接到2000多位奥克斯/黑豹车主维权要求时,直接给出“让消费者去告吧,告赢了也无法兑现”的论调,flag彻底倒塌。

虽然进了前三,但奥克斯的根基依旧摇摆不定,尤其在利润与规模之间,总是找不到最佳的平衡点——2006年,集团连续两年收入严重下滑,奥克斯空调被挤出空调前三甲的位置,资金亏损严重。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42)

郑老板的目光,这次又投向了房地产。

3年后,房产界闯得默默无闻的奥克斯再次回归空调产业,同时重新调整业务布局,全面进军整个家电市场。

空调市场再度鸡犬不宁。

2019年初,中怡康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家用空调人气排行榜。格力零售额占比仅为16.3%,排名第三;奥克斯为22.8%,排第二;美的以35.1%的战绩,排名第一。

这个排名,似乎也是格力手撕奥克斯的重要导火索。

空调大王陨落的原因(空调七雄的前尘往事)(4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