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灏明我为什么演自己(俞灏明我不再是我)

文/麦穗小鱼

俞灏明我为什么演自己(俞灏明我不再是我)(1)

题记:

人生就像一场梦,梦醒时分,有的人再也回不到从前。

从风光无限的顶峰,跌入布满荆棘的谷底,再绝地反弹。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如若拍成电影定是精彩纷呈。

大幕拉开,音乐响起。

故事的主角映入眼帘,这个人就是——俞灏明。

01/“国民弟弟”——俞灏明

2007年,承载着我们太多青春与欢笑的《快乐男声》,迎来了一个眼睛清澈,笑容甜蜜的广东大男孩。

“各位评委好,我叫俞灏明,我走的是偶像派路线。”

这是他的开场白,不做作,不掩饰。

纯净的像内蒙古夏夜的天空,可爱又乖巧。

于是,粉丝们都亲切的称他为“国民弟弟”。

俞灏明我为什么演自己(俞灏明我不再是我)(2)

与陈楚生,张杰,王铮亮这样的实力唱将同台厮杀,他毫不露怯,阳光而自然的表演为他赢得了全国六强的好成绩。

《快男》一结束,他便和天娱签约,很快就发行了自己的第一支单曲。紧接着,又以男主角的身份主演了人生第一场电影《乐火男孩》。

命运之神好像对他特别眷顾,似乎荣耀,掌声,成绩…,所有的一切一切对他来说都毫不费力。

那个夏天,他红了,红的这么彻底!

俞灏明我为什么演自己(俞灏明我不再是我)(3)

去经纪公司报道,刚下飞机,就有无数的粉丝来接机;

走在路上,也要学着明星们把自己捂的结结实实,否则,一定会被少女们狂追。

他第一次尝到了红的滋味,也触摸到了从小便有的明星梦。

在那个疯狂造星和追星的年代,长得帅有人喜欢,会唱歌有人喜欢,会跳舞有人喜欢,会主持会演戏当然更有人追捧。

庆幸的是,以上优点俞灏明统统都具备。

离开快男的舞台,他不仅在《舞动奇迹》中一举夺魁。还加盟了《天天向上》,做起了主持人。

俞灏明我为什么演自己(俞灏明我不再是我)(4)

俞灏明的爆红让很多人羡慕嫉妒,甚至恨。为什么偏偏走红的就是他?为什么他就可以红的那么轻而易举?

带着人们的不解和嫉妒,他又参演了《一起来看流星雨》。

俞灏明我为什么演自己(俞灏明我不再是我)(5)

这部剧当时是火爆的一塌糊涂,自开播以来,收视一路飙升,不仅稳居全国同时段冠军,也造就了包括俞灏明在内的一众人气新星。

至此,他的事业全面开花。

人气,风头无两如日中天。

俞灏明我为什么演自己(俞灏明我不再是我)(6)

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他的前半生,唯有顺利!

连他自己都说:“一切顺利的不可思议,岁月静好。”

02/睡时晴空万里,醒后倾盆大雨

然而,命运好像偏偏要给这个阳光而又纯粹的大男孩作对。当他认为岁月静好,人生就这样持续走高的气候,一场意外发生了。

如果没有那场意外,他也应该会像张杰一样,帅帅的。或许,也该结婚生子了吧。

那场大火夺去了他帅帅的容颜,也把他的所有美好化为灰烬!

他初次登台所说的那句“我走的是偶像派路线”似乎成了最大的笑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颜值不在,偶像何谈?

俞灏明我为什么演自己(俞灏明我不再是我)(7)

面子上的痛苦似乎还可以忍受,到心里面的痛苦让他几近崩溃。

所有的美好戛然而止,所有的幻想一如泡沫。镁光灯暗了下来,掌声和尖叫从此不在,生活里只剩下繁花落尽的现实和不得不面对的痛苦。

俞灏明我为什么演自己(俞灏明我不再是我)(8)

所有的难熬,都被拉长了,放大了,加倍折磨他。这一切来的太快,快得他都没来得及哭,生活便糟糕到了极点。

漫长的康复过程,让他变得日益消极。他屏蔽了外界的一切信息,随便把自己也“锁”了起来,不想见任何人,更不想倾诉。

他第一次真切体会到了什么叫有苦难言,就像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一夜爆红一样,转换之间,让他措不及防。

仿佛睡时是晴空万里,醒后却是倾盆大雨

俞灏明我为什么演自己(俞灏明我不再是我)(9)

失望的人才会到处寻医问药,绝望的人只会选择沉默。

为了帮助俞灏明尽快康复,爸妈决定让他去洛杉矶休养。其实,主要是想让他远离国内嘈杂的声音。

在那里,他孤独的内心打开了缺口,消极的情绪得到了改善。开始慢慢变得愿意与别人接触,也变得不再那么抵触这个世界。

慢慢的,他明白了“被故事选中,没资格懵懂。”叹息过,还要继续往前走。

他也坚定:能真正救他的,唯有自己。

03/如果痛是一种形容,我会倔强到最终

于是,在烧伤后800天,湖南卫视的跨年演唱会上,他再次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里。那一首自己作词作曲的《其实我还好》,让无数人瞬间泪崩。感动了何炅和谢娜,也感动了自己。

俞灏明我为什么演自己(俞灏明我不再是我)(10)

这首歌是他伤后成长心路的真实写照,经历了伤创与坎途的俞灏明以更成熟的姿态微笑归来。一如歌词里的那句“如果痛是一种形容,我也会倔强到最终。”

他用歌声告诉大家,总有一天我们会再次相逢!

似乎,这次并无久别的相逢,让他透支了太多。没有了以往的自信,也没有了以往的从容。

面对闪烁的镁光灯和“枪炮林立”的话筒,他想躲闪,却无能为力。镁光灯照亮了他脸上的伤疤,话筒放大了他内心的苦痛。

锥心刺骨的事情就接踵而至,就像你以为“万事俱备”,可“东风”就是不吹!

有人说他太丑了,看起来像老了10岁;有人说他是过气的明星,即使复出再也站不起来了。

世俗好像从来不会顾及任何人的颜面,无论你是谁!

俞灏明我为什么演自己(俞灏明我不再是我)(11)

复出后,俞灏明还要回到那个毁掉他一生的,让他痛苦不堪想忘却忘不掉的地方,接着拍《爱在春天》。

每一幕都是痛苦的回忆,都让他受伤的毛孔向外渗着血,撕心的疼。但是,他还是隐忍着,把戏拍完了。

在《爱在春天》发布会的那天,主办方竟把他当时事故的视频直接搬上了大屏幕,一遍一遍地放着,一遍一遍地往俞灏明的伤口上撒盐。

俞灏明我为什么演自己(俞灏明我不再是我)(12)

从他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当时的心境又多痛!眼中强忍着泪水,心里早已大雨滂沱。

无数的镜头伸到他的面前,对着他的脸,放大他的伤疤,使劲“咔碴咔碴”。

既悲凉又讽刺。没有人真正关心他,人们只在乎喧嚣和流量。

俞灏明我为什么演自己(俞灏明我不再是我)(13)

他没有抱怨剧组,没有抱怨导演,没有抱怨主办方。他甚至鼓起了掌,这掌声里有对自己的鼓励,也有对社会的原谅。

他从一个男孩,变成了一个男人。

男孩受伤了,需要怜悯,需要同情;而男人受了伤,他会勇敢面对,他会自己舔舐伤口。

俞灏明我为什么演自己(俞灏明我不再是我)(14)

媒体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焦点”,即使这个“焦点”让你的心无比的剧痛。复出后所有的采访,兜兜转转都会绕到那场大火上。他始终是礼貌平静地回答,没有任何不悦的神情,一遍遍地告诉所有人“我接受、我接受。”

他似乎在那一刻,又变成了让人泪目的励志偶像。粉丝提起他都是心疼,都是坚强,颇有几分身残志坚的意味。

看,世事就是这么善变,人心就是这么薄凉。

可以把你捧为偶像,可以把你很快遗忘,可以视你为励志榜样。

但他心里明白,看似热闹的背后,其实是一地的悲凉。媒体和大众们只是多了一个谈资的对象,只是想窥视他这800天的是如何走出阴影,面对“残破不堪”的自己的,顺便加入一丝丝的同情。

俞灏明我为什么演自己(俞灏明我不再是我)(15)

故事总有说尽的一天,或许,那一天会来的很快。

当狂风刮过,卷走了覆盖在他身上的“神秘感”,现实终究会回到尴尬的一面。

此时,他觉得不能再这样被动地接受世人的“缅怀”。自己该醒醒了,该往前跨一步了,该轻轻地翻过那一页,狠狠地面对以后的生活了。

一如,他在《其实我还好》里唱的一样“如果狠是一种从容,我也不肯选择被动。”

04/如果狠是一种从容,我也不肯选择被动

记得,《一代宗师》里,宫二找马三对决,替宫家清理门户,马三战败,瘫倒在地,对宫二说:“宫家的东西,我还了。”

本要离开的章子怡(宫二)一字一句地说道:“把话说清楚了,不是你还的,是我自己拿回来的。”

俞灏明我为什么演自己(俞灏明我不再是我)(16)

这句话令人感慨万分,为宫二的骨气,还有体面泪湿眼角。

这是宫二的得体。

而俞灏明式的得体,是拒绝同情,用“狠劲”为自己赢得从容。

于是,我们看到了他的努力。他一个劲地把自己抛给媒体,抛给观众,任由他们点评。他要用这种方式“逼”出一个从容的自己,得体的自己。

拍完《爱在春天》后,紧接着又拍了《翻手为云覆手雨》、《把爱带回家》、《父亲的身份》、《神探亨特詹》、《海上牧云记》......,短短几年间,他参与拍摄了近10部戏。

尤其是,2016年1月,俞灏明发布台下素颜纪录片《我的灵魂没有伤疤》,记录他台下化妆、换衣、吃饭等活动,呈现自己生活中的面貌。

一个人如若敢于把自己最不愿示人的一面摊开了,或许才是他真的放下了。而只有真正的放下了过去,才有不断前行的动力和勇气。

而这些,俞灏明全都做到了。

他似乎刻意在用《我的灵魂没有伤疤》告诉所有人,别再纠缠我的过去,但愿你们能温柔地目送。倘若不可以,我会凭自己的实力让你们看到,带着伤疤的俞灏明依然可以为自己赢得一片天。他要向人们证明,这掌声不是因为你们的同情,而是我“斗狠死磕”得到的。

于是,我们看到了2017年由他主演的《那年花开月正圆》,收视率位列年度电视剧总榜第二,该剧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2017年度好剧。

剧中,他的表现无比惊艳。他赋予了杜老板灵魂,杜明礼表面上斯斯文文,实则阴暗凶狠。俞灏明把人物情感拿捏的恰到好处,颇有老戏骨的风范。

俞灏明我为什么演自己(俞灏明我不再是我)(17)

上一秒还温文尔雅,下一秒便暴跳如雷。在这部剧里,他所饰演的杜明礼,坏得令观众咬牙切齿,甚至有不少观众失去了理性,在网络上发布了言语相当难听的说辞。

有些网友的留言不仅令弹幕区不堪一看,甚至私信诅咒俞灏明,要他去死。其实,这些骂声在暴露某些网友的肤浅认知之余,也侧面印证了俞灏明的演技。

只有演得好,把角色刻画的足够深刻,才会给观众很强的代入感,才会让观众把演员当成剧中那个令人讨厌的人。

俞灏明我为什么演自己(俞灏明我不再是我)(18)

为了深入角色,他除了不断向老戏骨,前辈们请教之外,还苦练表演和台词。没有他戏份的时候,就在剧组给大家做做饭,揣摩别人的表演。

春节也拒绝了所有亲朋好友的探望,一个人待在剧组保持那种独自的冷情感,因为他不想破坏表演的节奏。

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与命运“死磕”的人。俞灏明的再次翻红,深深地诠释了这个道理。

杜明礼和俞灏明的孤独相互映衬,戏中他说:“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戏外于他而言,命运没有杀死我,我便会再次强大给你看

当人们再次谈论俞灏明时,可能就不再是以往那般略显边缘的“快男”,也不再是没演技的“鲜肉演员”,而是一个演过“杜明礼”的好演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