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拉契亚山的春天(阿帕拉契亚山脉的灵魂)

阿巴拉契亚山的春天(阿帕拉契亚山脉的灵魂)(1)

隆冬时节,万物静美而安详,将这篇访谈呈示于诸君正是时候。陆陆续续聊了很多,我觉得我仍然跟不上他,他的蓝草风格的讲述如同他节奏迅疾的演奏。

正是他,眼前这位面容清瘦、思维敏捷的人,是我寻访了很久、隐在民间的高人。一位既胸怀世界又虚怀若谷的演奏家。这样的人,即使隐在深山也不会黯淡在历史中。

爱武夷岩茶的我,不免将他带我走进的那个音乐世界比拟为幽谷名丛。岩韵悠悠,风骨自存。其味细幽清长,其品端不可亵。琴道与茶道,从不同的角度同样丰富着以儒释道思想为核心的音乐源流?

访谈时间:2015年12月23日。

访谈对象:施亮先生。简历如下:

1996年起 自学乡村民谣吉他弹唱与古典吉他

1999年 成立jambalaya乡村民谣组合

1999-2001年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师范学院、杭州职业技术中专、浙江大学之江校区、浙江财经学院担任吉他老师。

2004年 获温州市吉他大赛冠军

2009年 成立什锦吉他教室全职吉他教学

2010年 在导师渡边先生指导下开始学习演奏班卓琴

2013年 到日本参加班卓研讨会,并接受bill keith的指导。回国后,编写《五弦蓝草班卓琴入门教程》

2014年 教程在台湾发行 ,什锦吉他教室推出班卓琴教学

2015年 教程在大陆发行,开始大力推广班卓琴和蓝草音乐

小编紫竹弦子(以下简称紫竹)。

紫竹:施亮先生好!我知道您为国内班卓琴爱好者编写了首部中文教程《五弦蓝草班卓琴入门教程》,是什么样的契机和动力使您决意要将班卓琴在国内推广开来呢?

施亮:紫竹好!是这样的,自从今年大陆简体版我的教程发行以后,我之前想过的和没想过的规划便浮出水面,这还要非常感谢潘尚文先生(麦书文化的老板,曾亲自编著过很多音乐类图书,并且成就了如卢家宏这样的吉他音乐家)的大力支持。教材发行以后通过在网上和很多班卓爱好者的沟通,让我对班卓琴在中国的未来大有信心。

紫竹:很好奇您是怎样爱上班卓琴的,要知道这是一种非常小众化的乐器,在普通乐器市场很难见到班卓琴,而且各种培训机构里也很难觅班卓教师呀。随便百度一下班卓琴,到处都是诸如哪里有人教班卓呀,为什么教材都是英文版呀这类的问题。

施亮:最早开始知道班卓琴是从电影里,和我喜欢乡村音乐差不多是同一时候,大约是在1995年。当时深深地被那种转音技巧所吸引,也第一次知道原来美国乡村歌曲是这样唱的,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片子里一帮人挤在一个屋子里轮番弹奏班卓琴,哇,那简单的几个音符,太独特了,快速演奏起来更是神奇,每每在电视里看到或听到美国乡村音乐,我总是会像吸铁石般被吸引。

紫竹:于是您就开始大量接触乡村音乐了?作为乡村音乐的一个分支,蓝草音乐具有巨大的魔力。我知道您对其中的蓝草班卓演奏尤其擅长,日本蓝草音乐月刊杂志主编渡边(井上)三郎先生曾赞誉您为“中国史上第一位真正掌握厄尔斯克鲁格斯风格演奏技术的班卓琴演奏家”。

施亮:在我开始学习吉他之后(1995年),我也开始收集一些乡村歌曲的录音磁带,有时候是直接拿着录音机对着电视机录,只要电视机里有播放类似的音乐。在大学时代,因为街上流行卖卡口磁带或CD,于是终于有机会收集大量的乡村音乐唱片了,当时收集的CD里有一张是山地音乐风格的,后来才知道是Bela Fleck和他的乐队演奏的,恩师渡边多次向我提及这个人,班卓界的后起之秀。

紫竹:学习乡村音乐可以从哪些途径呢?有的朋友想知道,如果很热爱乡村音乐但又苦于没有条件去国外学习的话,可以通过自学实现吗?

施亮:学生时代(大学的时候)杭州很多音乐人对我的定位就是,我是个玩乡村的,这个称呼我蛮喜欢的,毕竟是我热爱的音乐,所以每次在大学的舞台上表演弹唱的时候我都是选乡村歌曲。有好几次,都是来自浙大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校区,千里迢迢从浙大跑到杭州师范学院找我学习乡村音乐,而当时的我,还到处打听有没有专门教乡村音乐的老师,想学习提高一下,后来杭州的张帆也跟我说,他说认识的整个浙江的吉他手,正儿八经玩乡村的也就我一个。从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两件事情,一个是中国有很多很多的喜爱乡村歌曲的人,或者是想学习乡村吉他演奏的爱好者,二是要想掌握这种风格必须要有真正了解的师傅领进门,直到现在,我还是没有发现任何的在国内自学研究的没有出过国门交流过的,但又可以真正掌握乡村音乐的演奏。

紫竹:我多次听您谈起,在您的学琴生涯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日本籍老师,他对您起到过怎样的作用,或者说引领您进一步了解蓝草世界,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是吗?

施亮:对,渡边(Sab Watanabe)先生,就是那个把我带进蓝草音乐世界的人,虽然蓝草音乐跟乡村音乐是属于两种曲风,但是它们二者是最接近的,有时候又是没有明显的界限的,比如Alison krauss的音乐既属于蓝草音乐又算是乡村音乐。

我早年学班卓琴,一是没有地方可以买得到琴,第二是即使买了班卓琴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学习。于是我自己学习如何用吉他弹唱乡村音乐,在那段时间里,有很多次我尝试的用吉他来模仿班卓琴的效果,呵呵,听起来有点那么意思,但是弹起来是不顺手的,因为乐器构造不同。

第一次遇见渡边先生是在上海乐器展,他每年都出现在上海乐器展。那天,我经过Saga的展位,渡边先生正好坐在里面弹琴,我过去交谈了一下。没想到渡边先生很热情,而且每次总是面带微笑,就在那一刻(我是有备而来的),我想我绝不会放手的,之后聊了聊乡村音乐,请他帮我挑一只班卓琴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之后的日子里,我通过e-mail向渡边先生继续请教班卓琴的问题,他非常系统的向我介绍了有关班卓的知识。后来每年的乐器展我们都会见到。

紫竹:您知道我们有班卓QQ群和微信群,常有人在群里问:班卓琴学习与吉他有什么不同?班卓琴爱好者这个群体中相当一部分朋友是从吉他转向班卓琴学习的,他们有许多困惑。

施亮:在我开始学习班卓琴的时候,我已经在木吉他的演奏和编曲上小有成就了,本以为很轻松可以搞定,可是没想到也碰到了巨大的瓶颈。因为平时要同时弹奏古典吉他和民谣吉他,一个是教学的需要,第二个自己也习惯性的练习和娱乐,右手的指甲是需要留1至1.5毫米的,但是玩过蓝草音乐的人应该知道,不管是蓝草吉他还是曼陀林还是班卓琴,右手都是不需要指甲的,蓝草吉他和曼陀林一般使用拨片来弹,用不到指甲,有些蓝草吉他玩家同时也弹钢琴,就不留指甲。而班卓琴,食指中指和拇指是戴指套的,这个倒是对指甲不影响,但是无名指和小拇指需要支撑在琴面上,这个是蓝草班卓的标准动作(注意非蓝草风格的班卓琴演奏是不需要支撑的),这个时候无名指指甲就要剪掉,如果不剪,留着弹吉他用的那个长度的话,无名指会很斜,这样食指中指出来的音色就不够饱满,而且指甲会把琴面的覆膜迅速瓜没,虽然现在对我来说琴面的指甲压的那个点已经是我可以接受并且还希望琴面刮的更多一些。

回到指甲的问题,抛开琴的保养本身,如果右手无名指不能够立起来一些,食指中指尤其是食指,向掌心的方向活动的幅度和灵活度会受限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我不可能放弃弹古典吉他,虽然我不是纯粹的古典玩家,不怎么演奏古典曲目,但是我喜欢弹古典琴,用它即兴演奏和伴奏都很舒服。于是我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支撑法,Saga的曼陀林手david曾经跟我说,国外班卓琴很多玩家都用很奇特的支撑法(不用拘泥于一种),我试着把小拇指支撑在琴桥,这种方法有很多弊端,第一小拇指压在琴桥的角上会很痛,第二右手向前移动改变演奏音色的时候就不方便了,好处是,无名指可以卷在掌心,这样食指和中指向掌心拨弦发力会变得异常容易,音色出来很棒。

紫竹:所以您就独创了这个适合您的方法,挑战传统姿势,您够另类的。从这个意义来说您很有股子冲劲啊,很多事情要是都有您这样的思路,那都不算问题了。呵呵。

施亮:其实第一次用这个支撑方法弹的时候,渡边先生看到,否定了我的方法,他还是希望我用传统的方法,但是我同时用2种姿势弹了一遍一样的曲子,他改变了初衷,还是让我用特殊支撑法先弹。这个方法是我看sleep man boy弹的时候发现的,就是那个9岁美国小男孩,他那么小拿标准琴怎么弹呢,所以我把视频定格去看了他的手型。自从使用了这个手型,我的演奏水平开始有所突破。

讲到这里,我需要说的是,当我的演奏水平提升以后,我又尝试着改回标准的姿势(要知道这个姿势有很多优势,以后我再慢慢分析)。是什么支持我去挑战标准姿势呢,在不剪掉无名指(指甲)的情况下。我觉得是空手道精神,空手道不同于中国的武术,它的招式非常的简单,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几年几十年坚持一个动作,手刀亦可以斩断大树,所以我想我就让无名指稍微斜着,只要我可以把食指中指向内的力量速度和幅度加大就可以弹出比较理想的音色,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我不担心做不到,如今也比较习惯了。

紫竹:那天听您唱起Amazing Grace,我瞬间感觉是那样震撼。您对歌曲的领悟力是您开始音乐之旅的重要条件吗?

施亮:可能小时候,耳朵非常好吧。声音的对错,耳朵就可以判断的出来,所以在那样的氛围,才可以学有所成!后来在日本的时候Bill Keith也赞扬过我的耳朵紫竹:那真是天赋了。但不是人人都有机会亲近缪斯、走进音乐的殿堂。不能与音乐结缘,很多人一生引为憾......爱上班卓琴,您有什么开心的体会吗?

施亮:学习班卓最开心的一件事情,是可以和别人一起分享,蓝草音乐的演奏最基本的形式就是jam(乐队即兴演奏),不单是学习和演奏,在班卓的圈子里,人际交往变得很简单,至少我所认识的班卓爱好者(国外的)都非常友好,很有分享的精神,没有架子,无私奉献,我也会延续这种精神。

紫竹:那么您的家人赞同您的选择吗?哪些人对您的支持比较大?

施亮:我结婚比较晚,前年才成了孩子他爹。老婆是英语老师,偶尔可以帮我翻译一些东西,时间允许的话也可以陪我出去当随行翻译。

紫竹:蛮幸福的哦。

施亮:事业上最支持我的人我认为首先是渡边先生,没有他也没有今天的我,他不但带我进入班卓的世界,还帮我引荐其他的班卓音乐家,包括班卓大师,日本玩家和中国玩家,教材的出版也是因为他的肯定才让我更有信心,书的前言历史部分都是由渡边先生编写。

紫竹:在视频里看您快速弹奏的时候,令我想起指弹名家Michael Heeges,也是那般天马行空,神奇而猛烈。班卓琴弹奏的速度是很多人感觉的难点,对这一点有什么好的方法没有?

施亮:很多人刚开始学班卓,感觉速度太快弹不起来,很想找到快速演奏的方法,这个问题已经很多学生问我了,我想说的是,这根本不是技术问题,是心理问题。实际上练习班卓只需要慢慢弹就足够,速度是不需要刻意去练的,任何曲子姿势正确弹熟了,速度自然也会上来,我见过很多国外的班卓教程里,所有的歌曲都是低速演奏的。照谱弹好还是第一步,最终要跟乐队配合才是真正的蓝草音乐,所以普及蓝草音乐知识,才能促进班卓的水平提升。

紫竹:我听说有不少人争相收藏您演奏用过的琴,也许一把琴就是一段故事,尤其对于您这样热爱到痴迷程度的人来说,对吧?

施亮:这个很有意思,什么时候我再另外给你讲讲我先后用过的几只班卓琴,很有回味。

刚才讲到,指甲会刮到琴面的覆膜,虽然现在对我来说琴面的指甲压的那个点已经是我可以接受并且还希望琴面刮的更多一些。(心理作用吧,因为所有班卓老玩家的琴面都是有很多处透明的,这也成了老班卓琴的标志,也很酷),但是当时我一直在寻找更好的班卓,所以几乎每年都要把原来的班卓琴卖掉,这个时候就要尽量保持班卓的外观新一些(从学习班卓到现在,自己用的班卓已经卖掉四只,每只琴都弹一年以上)。

紫竹:您一直坚持不懈,看来您对国内市场充满信心。未来还有什么样的打算?听说您在研发自己的品牌?

施亮:今年很多工厂也改变了不看好国内班卓市场的想法,跟我合作的工厂从之前不冷不热,到如今充满热情,我提的所有建议,都有用心去做,比如班卓琴上有一个特殊的钉子,国内买不到,于是他们从国外带,后来被当成危险物品被海关扣了,但是我比较急,他们很快就采取措施解决了被扣物品。

如今研发的几款产品也快要面市,班卓琴的硬件不像其他乐器,比如说有的乐器买来以后想改改配置是不可能的,除非换琴。而班卓琴很有意思,除了可以自己来组装各个零部件,还可以针对演奏功能上做一些小发明,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可以打造很不一样的用户体验。不单单要研发产品,同时打造一个专业的国内班卓品牌也逐渐提上议事日程。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所以要说有什么梦想的话,我希望继续忙于自己喜爱的事情并且每次都有收获。

现在的规划里,比较重要的也是很需要时间的就是挖掘人才,这个分两点进行,一个是寻找最佳合作伙伴,另一个是培养更多的玩家,而不单单是有更多的爱好者在家里自娱自乐,最好的是大家可以在一起演奏,真正玩起蓝草音乐,这可能是最大的财富。如今硬件方面越来越成熟,软件还远远跟不上,至于团队的建设,目前还不方便透露。

紫竹:针对班卓琴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普通班卓琴爱好者提点建议吧?

施亮:普通学习者学习班卓的最大问题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风格,因为班卓琴可以演奏除了蓝草音乐之外的很多,还有古典、乡村民谣(6弦非标琴)、抓奏欧洲民间传统风格等等。风格搞清楚了,接下来就好办。蓝草是班卓最重要的风格,当它诞生了以后,其他的风格逐步在淡出,4弦班卓基本已经淘汰边缘了。假设学生开始正式学习蓝草班卓,那么琴的调整必须要学会,即使刚购买的时候由卖家先调试好,之后很快就需要自己动手,这点不学会,班卓是玩不下去的。

紫竹:好的,今天听您聊了这么多,感觉班卓琴也不是想象中那样遥不可及了。您在优酷等网站上传的经典视频一直是我们宝贵的学习资料。您知道国内的班卓琴资源是那么少。感谢您为此做的一切,认识您之初,您的一句话特别让我感动并铭记在心,那就是您说过:当初您学班卓琴的时候,日本的渡边先生曾无私地给予指导,热心地帮助过您,您也会将这种博大的爱传递下去,去帮助国内的热爱蓝草音乐的人们。感谢您在我和我的同伴们学琴的路上给予的耐心指导。祝福天下爱琴的人和他们与琴相伴的每一个日子。谢谢!

小寒已过,银装素裹的世界又增添肃穆的美。耳边叮叮咚咚全是班卓琴那热烈的音符,仿佛远古荡尽尘嚣的雪松,在频频应和着抚琴的老叟,又恍若圣诞雪橇的铃铛响个不停,将甜蜜、幸福,爱与美送至千门万户。不同国度的音乐审美都有相通之处,每一次与音乐惊鸿一瞥的相遇,都是人类最纯净的心灵共振。那琴声始终激越地拨弄着我们尘封已久的心弦,也唯有它最能契合阿帕拉契亚山脉的灵魂。留住它,永不松手——那是他的空手道精神的源泉。正如美国作家Nat Hentoff在《美国音乐札记》中所述:“那是人类最激情的演奏。”

琴猫原创文章。欢迎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