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要戴玉佩(玉佩琼琚者岂非布衣人)

玉石在国人的心目中,不仅蕴含了丰富多彩的寓意,而且也是品格、地位的象征。如果从玉石的价值上来看,它只是一种比较名贵的石头。但当人们赋予其重要内涵之后,玉石摇身一变,成为了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与愿望的载体。

《红楼梦》中男主角贾宝玉,颈项之上戴着的“通灵宝玉”,不仅被注入了拟人化的生命,而且也是一块萦绕仙气的宝玉。笔者认为“通灵宝玉”,已经不再是一块普通的美玉,它象征着贾宝玉单纯、真挚的性格,以及早就注定的个人命运。

古人为什么要戴玉佩(玉佩琼琚者岂非布衣人)(1)

如果翻开古代历史画卷,不难发现早在新石器早期,人们就发现了尚未雕琢的璞玉。随着生产力不断提升及手工技艺不断进步,人们逐渐发明了雕琢玉器的方法。由于当时只能凭运气发现玉石,所以在当时社会中玉石尤为珍贵。

但玉石真正被视为稀世珍宝,并成为身份、地位象征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据《周礼·玉藻》中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这说明在周朝时期“佩玉”,已经成为一种礼仪文化与道德象征。

笔者认为,当玉石被雕琢成玉器,并被古代君子近身佩戴时,实际上就已经从石头,华丽转身为彰显个人身份、高尚品质的信物。正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到了唐朝时期,佩玉已经成为固定习俗,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佩玉。

古人为什么要戴玉佩(玉佩琼琚者岂非布衣人)(2)

唐代人佩玉讲究多,君子佩玉蔚然成风

一、崇尚汉文化,推崇古风的唐朝人

唐朝时期由于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再加上千古难遇的文化奇观,使得唐朝人领略到了大国风范。由于唐朝时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所以对汉文化的推崇程度,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人们不仅严格遵守《仪礼》,以及《周礼》、《礼记》的约束。同时,在尊崇“三礼”的契机下,还形成了一股古风热潮。唐朝时期穿汉服的人比比皆是,虽然后人将唐朝服饰称为“唐装”。但不可否认的是,“唐装”其实也是汉服中的一个分支。只不过将宽袍大袖变更为,更符合人体需求的窄袖、贴身形制。

古人为什么要戴玉佩(玉佩琼琚者岂非布衣人)(3)

用现代比较时髦的话来讲,唐朝时期的汉服更具简约美。现代人拍摄的唐代古装影视剧中,不仅可以看到唐朝人的服饰文化,而且善于观察的观众,还能看到唐代贵族、士大夫,以及富人、文人等都有佩玉的习俗。

虽然有人说早在红山、良渚文化时期,原始人就已经出现了佩玉习俗。但笔者却认为这只能是猜测,虽然已经出土了当时社会中的大量玉器,但这也只能证实当时有玉器,但未必就能证明当时已经开始佩玉。

笔者认为,玉佩作为一种礼仪象征,或者说古代重要的文化符合,在唐朝时期之所以蓬勃发展,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财富较为雄厚。再加上一脉相承的佩玉习俗,以及唐代文人的极致推崇等,才会使佩戴玉佩成为一种风尚。

古人为什么要戴玉佩(玉佩琼琚者岂非布衣人)(4)

二、唐代男女随身饰品

1.腰间佩玉,时尚高雅

唐朝时期由于各方面的比较发达,再加上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所以无论男女都开始佩戴饰品。唐代女性对项饰特别情有独钟,项链、项圈、璎珞等,都可以展现出比较独特的韵致。除了项饰之外还有臂饰、腰饰等饰品,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唐代女性的奢华美。

臂饰主要有臂钏、手镯等,所谓臂钏就是一种类似臂章的装饰物。而腰饰则主要是玉佩、香囊等,但需要明确的是唐代女性,并没有资格佩戴玉佩。因为玉佩只能是男性的专属饰物,而且地位越高玉佩就会越贵重。

古人为什么要戴玉佩(玉佩琼琚者岂非布衣人)(5)

2.文人戴玉,尽显君子风范

在唐代之前,身份低微的男性,由于家庭条件过于贫苦,再加上封建礼教的束缚,其实也不具备佩戴玉佩的资格。但是到了唐代由于物质极大丰富,以及统治阶级思想较为开放,所以即使是普通的文人墨客,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戴玉佩。

而且玉佩在唐代诗人的笔下,仿佛已经脱离了玉石本质。他们更愿意将美玉比作美人,以及高尚的情操与高贵的君子品质。面如冠玉、美人如玉、如花似玉,以及冰清玉洁、温润如玉等,都是对心目中女神的最高评价。

古人为什么要戴玉佩(玉佩琼琚者岂非布衣人)(6)

唐代文人由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所以他们对君子品格特别崇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是唐代文人最高的精神追求。唐代诗人王维在《酬郭给事》中,写道:“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这首诗中描绘的“玉佩”,其实就唐代文人的日常饰品。

晚唐诗人杜牧《扬州三首》,曾写道: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柂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诗中“玉佩杂繁缨”一句,不仅写出两代文人佩玉的习俗。同时,也描绘出了腰间玉佩的形态。

古人为什么要戴玉佩(玉佩琼琚者岂非布衣人)(7)

“繁缨”指的是玉佩坠儿,在唐代可以用“繁缨”玉佩的人,一定是非富即贵的社会名流。但从“纤腰间长袖”一句来看,这位“玉佩杂繁缨”之人,应该是一位唐代贵族女子。

笔者认为,从这首诗中可以得知,在晚唐时期女性也可以在腰间系玉佩。这不仅可以体现出唐朝的开放风气,而且也可以从侧面彰显出,唐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但是在晚唐时期之前却没有这个先例,而且唐朝人佩戴玉佩也十分讲究。

古人为什么要戴玉佩(玉佩琼琚者岂非布衣人)(8)

三、唐代佩玉文化及其特色

《说文解字》中对“玉”的释义,仅有六个字即“石之美者,玉也”。《辞海》则将“玉”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这说明“玉”其实是玉石的简称,而且作为一种既稀少又珍贵的石头,在古代社会中的寓意也十分丰富。

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祭柳子厚文》中写道:“玉佩琼琚,大放厥词”。这两句诗文中的“玉佩琼琚”,在不断演化中变成了一个成语。“玉佩”指的是由玉石制作的饰品,而“琼琚”则是由赤玉雕琢而成的佩饰。

“玉佩琼琚” 在现代社会中,泛指用玉制作的各种佩饰。同时,也有对诗文作品的赞美之意。但是大家可以试想一下,真正能够“玉佩琼琚”的人,又怎么可能是普通百姓呢?尤其是玉石在古代社会十分珍贵,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佩戴。

古人为什么要戴玉佩(玉佩琼琚者岂非布衣人)(9)

1.唐朝人佩玉的思想内涵

早在商周时期“玉”就被,赋予了极为丰富的各种涵义。其中就有一个世人皆知的道德体现,据《周礼·玉藻》记载:

“古之君子必佩玉……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大意为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君子,最能凸显个人道德情操的物品,就应该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因为君子的品德就像美玉一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从这句话中可以得知,唐朝时期戴玉佩的人若不是贵族,就一定是品行优良的君子。

古人为什么要戴玉佩(玉佩琼琚者岂非布衣人)(10)

“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佩玉有冲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授“。

这段源于《周礼·玉藻》中的文字,其实向世人阐述了古人戴玉佩的习俗。“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说的是,如果没有发生逼不得已的事情,君子一定会将玉佩系在自己的腰间。因为“君子于玉比德焉”,在君子的心目中,玉佩就是君子之德。

古人为什么要戴玉佩(玉佩琼琚者岂非布衣人)(11)

2.唐代佩戴玉佩的讲究

(1)古代女子佩玉起源

事实上如果将历史向前追溯几百年,可以发现早在魏晋时期的名士,其实就有佩戴玉佩的习俗。魏晋诗人繁钦在《定情诗》中,写道:“何以结恩,佩玉缀罗缨”。这两句诗文与杜牧所写“玉佩杂繁缨”如出一辙。

这说明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缀着罗缨的名贵玉佩。当然也有一种解释认为,罗缨是魏晋女子腰间的系带。如果从这一个含义去分析,可以发现当时社会中的女性,不仅可以佩玉而且佩戴的方式,是将玉佩用丝带系于腰间。

古人为什么要戴玉佩(玉佩琼琚者岂非布衣人)(12)

(2)唐代女性佩玉的要求

而唐朝时期由于女性地位较高,所以在佩戴玉饰方面也较为大胆。可以说从魏晋女子和晚唐女性佩玉来看,在古代社会中,确实有女子将玉佩戴在腰间的习俗。但在佩戴玉佩的时候,需要严格遵守男左女右的习惯。

因为在古代社会中左为尊,虽然唐朝时期人们的思想都较为开放,但是“三纲五常”依然没有废弃,所以女性地位依然没有男性高。当然,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在唐朝前期只有男人才能佩玉,女性根本没有佩戴玉佩的资格。

但并不是说唐朝女性就不能佩玉,她们的头饰、项饰等可以点缀美玉,而且也可以佩戴玉镯。但就是不能明目张胆的在腰间系玉佩,否则就会受到礼仪制度的迫害。但是在安史之乱后由于礼制崩塌,所以对女子佩玉的要求逐渐松懈。

古人为什么要戴玉佩(玉佩琼琚者岂非布衣人)(13)

(3)贵族、文人皆可佩玉

唐朝时期由于生产力提升,人们对物质需求越来越高,穿金戴银已经是比较普遍的行为,而佩戴玉佩以及其他玉制首饰,其实也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在佩戴玉佩的时候却有较为严苛的规定,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佩戴美玉,而且文人佩玉只能降低品质。

笔者认为这其实就涉及到了封建迷信,因为在封建社会中皇帝就是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生活在唐朝时期的各个阶层,在玉佩等级方法谁也不敢逾越礼制。而且在皇帝之下还分出三六九等,不同人等佩玉皆不一样。

古人为什么要戴玉佩(玉佩琼琚者岂非布衣人)(14)

结 语

“玉佩”既是古代社会中的一种装饰品,同时也是身份、地位的重要象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普通平民,根本没有资格佩戴玉佩。只有皇室、达官贵人才能,堂而皇之的在腰间系上玉佩。笔者认为玉佩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哲学寓意的饰品,其实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延伸。

唐代佩玉人群相对较为广泛,除了特权阶级之外文人,甚至女子都可以佩玉。这主要与玉石产量和雕琢技艺提升息息相关,同时当时社会思想较为开放有关系。但如果从根源上去分析玉佩的本质,可以发现它就像一道无形的墙,阻断了贵族与平面之间的往来。

【参考文献】

雷晓洁《龙形玉佩(唐)》

李明《隋唐组玉佩刍议》

李春英《中国历代玉佩饰》

裴成鸣《唐宋文化对首饰的影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