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声现象经典例题(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集)

一、产生与传播:1、产生:声源的振动

2、传播:条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介质真空罩实验用到科学推理法。转换思维法。 形式:声波 速度:在15℃的空气中,声速是340m/s。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和种类和温度,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与光刚好相反) 3、回声:定义: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要发生反射。听到回声的条件: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 利用: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4、声的利用:传递信息:回声定位、声呐、(医生查病时的"闻",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传递能量: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器 (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

二、声音的感知:1、人耳主要结构及作用:耳廓:收集声波;耳膜:传递振动; 听小骨:传导; 听觉神经:转化2、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健康人耳 响度 频率 介质 3、骨传导:定义: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途径: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可判断声源方向5、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三、声音的分类:.

1、乐音:定义: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三要素:音调:定义: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因素: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

响度:定义: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因素: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减小耳朵与声源的距离。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发散,音色:定义: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因素: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

2、噪声:定义:(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等级和危害: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不超过50dB。噪声控制: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应用: 利用噪声还能除草、除尘、诊病等。甚至利用噪音还可以制服顽敌,目前已研制出一种“噪音弹”,

三、区别:次声波与超声波:次声波: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超声波: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特点: 超声波波长短,沿直线传播,(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可以定向发射 穿透能力强;

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说明:对于不太大的障碍物来说,声音可以“绕射”到障碍物的后面,当障碍物的线度比波长大很多时,在两种密度不同的介质的界面上,也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声波在两种介质面上,折射角的大小取决于声音在这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折射后声波的传播方向应当折向声速较小的介质 振动频率小响度大,声波长、音调稳,所以音响雄浑低沉,衰减速度减慢 习题类型一、声音产生与传播条件 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 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飞机发出的声音C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D 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2.渔民在捕鱼时常用木棒敲打船板发出声响,把鱼群赶到一定的方向去,以利于捕捞,这是利用了水能够______的原理。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______的知识。

3.玻璃杯上蒙有塑料薄膜,绷紧薄膜,在薄膜上放几粒小米.小明同学在薄膜附近用力敲击铁盘,铁盘因为__________而发出声音,同时发现薄膜上的小米在跳动,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 能量4、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的看到电铃 在振动,但铃声——。对以上现象正确解释是——。逐渐减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逐渐减少,听到的声音也逐渐变小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6.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铜锣"余音未止",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手开始有点麻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余音未止"是回声的现象 B.有余音说明停止敲击,铜锣仍在振动 C.手感到"麻"与锣振动无关 D.锣声消失了,是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7.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

初二物理声现象经典例题(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集)(1)

8.如图4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那些问题?请你写出一个__。

初二物理声现象经典例题(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集)(2)

9.如图所示,将一只小门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若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则铃声将会________,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你将会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 10.如图6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_________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 (4)如图7所示的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表明_________

初二物理声现象经典例题(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集)(3)

二、光速大应用: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测雷电发生地的远近

三、声音的利用1、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2、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量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14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____m(声音在深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这种方法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10500 不能(月球表面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3、在二手市场里,有一些是被撞坏又经过维修的车辆,车的外壳被撞后用其他材料补上然后喷漆,在外表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为了检查有无这种情况,有人在购买二手车时,用手轻敲车的外壳,用听声的方法来判断,这种判断方法是依据声音的_____。音色 4、以下是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 A 大象的“声音”交流 B 蝙蝠的“回声”定位 C 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 捕鱼时渔民利用声呐判断鱼群的位置

5、下列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是 ( )A.无线电波 D.超声波 B.激光 C.γ射线 6.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7.医生用的听诊器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8.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好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 ( )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9.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的“能量”的是 ( ) A.用超声波碎石 B.用声纳探海深 C.利用B超做体检 D.利用回声定位

10.妈妈买瓷碗时常把两只瓷碗轻轻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瓷碗好坏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音量11、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 )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1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 B.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 C.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D.人们利用次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13.声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B超”可以更准确地诊断人体内部的器官是否患病,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的特点;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部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的特点。 14、一列火车鸣笛通过车站的时候,火车站上的人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怎样变化的?迎面驶来时音调高,离开时变低四、增大与减小声音响度的方法:回声及减小声音的分散 减小距离1.擂鼓人用力擂鼓,是为了使鼓声的 ( )A.音调升高 B.响度增大 C.音色改变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小明要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是否有关。实验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操作步骤(1)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可以听到较 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2-6),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以听到较 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大的角度。 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初二物理声现象经典例题(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集)(4)

五、减弱噪声的方法1.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市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 A.绿化居住环境 B.减少光污染 C.降低噪声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 2.以下措施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 )A、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六、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声音产生、声音达到一定的响度、有介质传播、人的听觉器官健全。

七、声音传播需要介质1.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初二物理声现象经典例题(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集)(5)

2.空气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如图5所示,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 ,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然后把空气 ,会发现声音将逐渐_____ ,(填“变大”或“变小”),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是_______

初二物理声现象经典例题(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集)(6)

四、计算:

1、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秒的时间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再经过1.2秒的时间才听到爆炸的声音,若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大炮距坦克多远?炮弹飞行速度多大?

五、声音三要素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

2.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装成坑坑凹凹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 ( ) A.减弱回声 B.防止声音振坏墙壁 C.增大声音的频率 D.增强响度3.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 (  )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双耳效应 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

4.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真空能传声 B.“声如洪钟”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B."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音调 C."尖声细嗓"指的是音调 D."轻声细语"指的是音调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B.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7.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声打交道,以下有关声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鸽子靠次声波导航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C.月球上两宇航员利用声波进行面对面交流 D.90 dB是学生学习的理想环境

8、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B.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放大声音C.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 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

10.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装成坑坑凹凹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 ( )A.减弱回声 B.防止声音振坏墙壁 C.增大声音的频率 D.增强响度

11、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2.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C.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随介质的不同而不同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

13.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波能够传递能量C.音调和响度完全相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也完全相同 D.在空屋子里听到别人说话的声音与在旷野里听到的不一样

14.从图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理由是 ______

初二物理声现象经典例题(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集)(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