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屏的形式(六大元素这样做)

一个印人,在篆刻本身上刻苦用功,以求作品质量不断攀升,再有了一定基础后,制作自己的印屏,无论是参赛展览还是居家悬挂欣赏,都是一件快事。那么如何让印屏做的更具有观瞻性,又凸显自己的艺术风格,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尤其现在展览的评比中,更多的是篆刻水平很接近的作品,哪一个能脱颖而出,印屏在这里又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印屏的形式(六大元素这样做)(1)

那么,一个印屏的制作,我梳理应该有这六个元素:1、印蜕;2、边款;3、封泥;4、墨拓;5、纸张;6、题签。今天在这里谈谈每一个方面的一些实际心得,与大家分享。


1、印蜕。这当然是整个印屏最主要的部分,是展示的核心了。

先说印蜕的大小。现在展览上,印蜕的大小,可以说是越来越大,虽然还没有达到共性,但4、5公分是正常,接近10公分的也很多了,当然这和展厅效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记得徐正濂先生曾说过,大概意识是这样:印章如果太大,就会失去传统篆刻的艺术内涵。但现代人的探索是很多也是基于传统意义上去刻的很大,有的出于古玺、有的出于唐宋官印,倒也可观。虽然大印较多,但小印的印屏也还是有相当数量,我选了两个印屏放到一起观看,大的目测在10公分左右,小的在1-2公分左右(印屏同尺寸)。如下图:

印屏的形式(六大元素这样做)(2)

选自八届篆刻展作品集

还有一个问题是在一个印屏里,大小,形式该怎么选择?

赵雄先生曾这样讲,觉得值得借鉴:“一件印屏之中,如印章大小相近,形式相类,容易产生‘平’的感觉,缺少丰富性。如果变化太过悬殊,又有散乱之虞,难以给观众留下整体的感观。”

关于形制,赵先生也说到:“传统印章形式以方形为主,一组印章中除了可有适度的大小变化外,也可有一二方条形、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的形式,用以调节变化。至于异形样式,以慎用为好。”

赵雄先生的观点不仅基本阐述的很清楚,而且作为评委的他,也代表了一些评选的方向,参展的同学更可以借鉴啊。

个人觉得,如果是大小比较平均的印屏,更具有工稳雅致的风格趋向,以平整均布的印花布局来增强风格特点;如果大小变化比较多的印屏,是作者既能刻大也能刻小能力展现的同时,更具有自然写意的风格,以错落的印花布局来增强艺术表现。这已经涉及到整个印屏布局章法的问题,本次暂不做探讨。可参考下图,做一个比较,一个展览里的两个印屏,左侧趋于平整工稳,右侧为本人的印屏,错落排放,以求自然生动和节奏变化。

印屏的形式(六大元素这样做)(3)

展览实拍照片——右侧为作者作品

然后是如何钤印。印章的大小、形式选择好了,就该准备钤印了,又一个重要的环节出现了。这个问题是印人篆刻过程次次要经历的过程,但投稿参展做印屏,则需要更加谨慎对待了。除了对印泥、纸张的仔细选择外,钤印的清晰度差异对整体的艺术表现影响也非常大!这里,个人观点,不是越清晰才是越好!

印屏的形式(六大元素这样做)(4)

上图是本人曾在微头条分享过的同一方印的不同打印效果。左图过于厚实,缺乏写意印风的朦胧含蓄,于是打印第二稿,相比之下,本人更倾向于第二稿的自然斑驳效果。所以我们在制作印屏是不用一味追求把印钤盖得很实很厚,有时在某些地方有点虚有点薄实际是增加效果,当然,这也和印风有关系。

在印泥的选择上除了不能渗油等质量问题外就是印泥的色泽了。展览上没有对印泥色泽的规定,现在红色还是绝对主流选择,结合印屏纸张的颜色,无论用朱膘、黄膘、仿古印泥,普遍采用的是在红、红偏紫、红偏黄,纯粹的鲜红或艳红,过于扎眼,显得浮躁,已经不被采用了。


2、边款。印章钤盖完成了,开始拓边款了。边款是印屏里的必须,征稿启事一般都要求两则以上。现在印屏的制作精良、内容丰富,所以很少只有两则边款了,而是多则边款。其实这是和印屏上整体的色彩分配有着关系。除了纸张的色泽因素,就是印屏上红黑双色,一般题签不宜过多的情况下,红色占的比例最大时,两则边款往往对调节色彩的平衡和分布时还是不够的,所以现在不仅要有边款,也融入了封泥、墨拓等。

本文不探讨边款拓制的技巧,更多来看边款的形制。边款既然也在发挥着调整整体印屏颜色的作用,那么一个印屏里有阳文款,也有阴文款;有长条外形的,也有短平外形的;有一联边款,也有双联、三联四联款,甚至可以有些图形文字结合的边款,这样的应用结合印蜕朱白文及大小外形变化,整体布局,内容丰富,凸显作品。

印屏的形式(六大元素这样做)(5)

选自全国第八届篆刻展作品集

上面两幅印屏里的边款应用,我选择了尽量不带封泥和墨拓的,来专注看边款的形制。从作品里我们能看到阴刻、阳刻款,多联等形式,边款的外形也有的长、方、弧形、带印钮等,结合题签让整个印屏聚散和谐,成为有机的整体,具有很好的观赏性。

印屏的形式(六大元素这样做)(6)

这一幅印屏,印蜕大小接近,所以作者采用了平稳均匀分布的形式。就边款的应用,每个印章都附有边款,虽然有一联,两联的变化,但普遍采用了阴文款,同时都偏长偏大,整个印屏偏于单调,黑色偏重的问题。


3、封泥。在我统计的是六大元素中,封泥、墨拓有的是可以没有的,剩下四个元素则是必须的。现在人制作印屏为了色彩形式的丰富,更具展示效果,封泥越来越多地被采用了。篆刻转换成封泥,尤其白文印转换的,印面多了更多非人工雕琢的自然生动元素,更具有了表现力,这是也很多人喜欢封泥的原因之一。而且很多印屏制作中赋予封泥更多的装饰作用,如下图是兰亭奖的作品局部,我们能看到封泥的应用。

印屏的形式(六大元素这样做)(7)

兰亭奖展览作品局部实拍

使用封泥个人觉得以白文转换为合适,也见过朱文做封泥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制作封泥,外围封口部分不宜过大,否则制作印屏时,封泥会比原印大出很多,视觉效果不好。


4、墨拓。墨拓印稿较封泥的应用很少一些,毕竟墨拓的印文是反向的。墨拓印稿的效果可参照上图右侧“仁者不忧”一印。在这里,我们可以从黑白灰色彩构成上看我们印屏上的这些元素,个人觉得印屏底纸如果白的话,印蜕、边款应该属于黑的部分,而封泥题跋属于中间的灰色,所以墨拓印稿的黑就出现的比较突兀,甚至有些多余,或许因为是墨拓,可以有一些发挥细节展示的作用?下图里能看到封泥的中间色调的调节作用,是黑和白之间的过渡,有些朱文的墨拓印稿也能发挥到调节的作用。

印屏的形式(六大元素这样做)(8)

封泥发挥着中间色调的作用


5、纸张。印屏用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因为印蜕、边款等都不是很大,给人的视觉面积最大的还是纸张的颜色和质感。现在市场有销售已经制作好的空白印屏,购买后直接粘贴自己的印蜕和题签,倒是很方便,而且这些印屏一般经过设计,有颜色的拼接搭配、有界格排列,还有的有瓦当、砖纹等墨拓图形等。购买这种可以减少自己的劳动,有些也会比自己做的更精美一些,但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和自己的篆刻艺术风格相匹配的问题,毕竟设计好的印屏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艺术风格模式,二是这些是批量生产,如果用来居家悬挂会增色不少,如果在投稿参赛展览的时候,存在有相同印屏的出现,“撞屏”了,从印屏上就首先造成自己的作品同质化。

关于这个问题邹涛先生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市场上有比较统一的格式化印屏出售,很多作品所用的印屏纸完全一样,或者是从同一商家购买,或者同一个老师授课所致,往往是上下贴砖拓纹饰,左右贴签条,多色搭配,有色纸张粘贴,凡此种种。既很难有个性化的发挥,又不能展现出作者的审美意识,有不少作品因此落榜。”

印屏的形式(六大元素这样做)(9)

市场有售的统一格式的印屏参照

那么,自己来制作印屏采用什么的纸张?

首先是颜色的选择。因为我们的印蜕和边款都是基于连史纸,所以已经有了红白或黑白的颜色搭配,如果选用其他种颜色的做衬底,会造成红白、黑白和底色的对比强烈,使整个印屏过于冲突,所以建议在不满足只用白色做底色的时候,选择带颜色的纸张时尽量以淡雅的颜色为基准,避免过于对比强烈。

然后是选择质地。由于要粘贴印花,所以纹络过于粗糙的纸张还是少选,类似那些麻纹、皮纸类会造成印花、边款的不平整,尽量少用或者不用。


6、题签。一个印屏,其实是对一个作者的艺术审美的综合考量,除了篆刻本身,边款、题跋、落款等里也体现着作者对文学、文字、书法等方面的造诣水准。印屏里直接用毛笔书写的部分更是对作者书法水准最直接的表现。

印屏的形式(六大元素这样做)(10)

燕守谷先生(左)、徐正濂先生(右)印屏

上面的两个印屏,分别出自著名篆刻家燕守谷先生、徐正濂先生,一个是在印屏上直接落款题跋,一个是题签的模式。题签可以另用纸张书写,写好后,由装裱师统一粘贴,所以可以反复多次书写,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的自由度高一些。

印屏的形式(六大元素这样做)(11)

朱培尔先生印屏

朱培尔先生的印屏,除了落款还有非常多的作品读解或释文的文字,个人觉得这是一个书法和篆刻结合的艺术品,不属于专一展示篆刻作品的印屏,这样的作品就艺术展示、收藏等会更具有价值,但这样的处理方法毕竟篆刻已经不是主体,所以在我们投稿参展时,谨慎采用这种模式,即便自己有很好的书法功底。所以经常能看到有评委做评论时,会说道有人在印屏上过多展示自己的书法,大量书写,结果适得其反,没有凸显篆刻本身,反而起到了喧宾夺主,画蛇添足的作用。

至于题跋所用书体,没有统一规范,行草隶篆,尽己所能。但总体是要和自己的篆刻艺术取向相同为好。工稳静逸的篆刻作品搭配落款题签文字秀美端庄,视觉就是清新可人;如果搭配的题签是跌宕起伏大开大合的书法,整体的视觉观瞻性就会大大减弱!这样的书写,搭配大刀阔斧的写意印风就会更加合适,所以书写题签一定呼应自己的篆刻风格,提高整个印屏的艺术特性。


以上是就六个方面简要的说明,觉得说的都是点到为止,没有深说细说,但已经快4000字了,限于文字吧,就算抛砖引玉,请方家指正。

(文中图形选自网络和全国八届篆刻展作品集和本人观展实拍照片,版权归原作者)

#书法爱好者##书法##篆刻##一起学书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