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阳市属于哪个市(湖南省岳阳市建置沿革史)

湖南岳阳市属于哪个市(湖南省岳阳市建置沿革史)(1)

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湖南省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首批沿江开放城市,长江中游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

岳阳建城始于公元前505年,因原郡治位于天岳幕阜山之南而得名 ,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北枕长江,南纳三湘四水,怀抱洞庭,江湖交汇,行政区域面积14858平方千米 。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岳阳市常住人口为5051922人。

湖南岳阳市属于哪个市(湖南省岳阳市建置沿革史)(2)

今天聊聊岳阳市的历史沿革。原文出自岳阳市志,因本人非湖南人,打印后校验过程难免出现疏漏,还望理解。

(下文历史图片中黑色字为古地名,棕色为当代地名以便对照)

夏商时期

湖南岳阳市属于哪个市(湖南省岳阳市建置沿革史)(3)

距今约5000年左右,中国建立夏、商王朝。其时,岳阳为云梦之野,三苗之地。

大约与尧、舜、禹三代同时,即距今四五千年左右,包括今岳阳市境在内的中国南方繁衍了一个新的民族部落集团,即传说中的三苗和三苗国。三苗,又称苗民。

先秦和秦汉以后的典籍记载,他们是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集团,在同黄帝逐鹿中原失败以后,向南退却而来的,经过一段发展后,在南方形成的新部落联盟。

这个部落集团的分布和活动地域,自春秋战国以后的记载, 莫不将今岳阳包括其内。

《尚书,禹贡》载:“荆及銜阳惟荆州。” 西汉孔安国注:“ 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

《战国策- 魏策》引吴起去:“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 汶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云:“昔三 苗,左洞庭,右彭蠡” ,《史记~五帝本纪》亦载:“三苗在江淮、 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 载: “岳州,古三苗国也。” 《通典,州郡 (1) 》: “潭州,古三苗 之地” ;“岳州,古苍梧之野,亦三苗国之地。”

明代周昕《名义考》 载三苗建国在长沙,而治所则江南荆、扬也。”

清蒋廷锡《尚书~地理今释》:“三苗,今武昌、岳州二府,江西九江府也。” 据此,岳州所在的洞庭湖区、长沙一带当是昔日三苗的中心地带。

周初 ,江汉地区和湖南境内尚属越人及其他土著部族的活动地带。周人为实现有计划的政治渗透和经济、文化的扩张, 实行分封渚侯的制度。

至西周末时,周宣王封召公于江汉,周王朝的政治影响到达今湖北北和湖南一带。岳阳在西周之时,是召公的分封之地。

《诗经大雅,江汉》有召公的管辖范围的记载:“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 〈即召公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 理,至于南海。”

湖南岳阳市属于哪个市(湖南省岳阳市建置沿革史)(4)

春秋时期

春秋及战国时期岳州属楚。大约在两周之际,楚国势力即开始分东西两路进入洞庭湖区。西路自郢都(今江陵)一带越过长江而南下今西洞庭湖区及其澧水、沅水流域;东路自鄂州一带越过长江而南下今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地区及其湘水流域。最迟在春秋中期楚人已进入今岳阳、汨罗一带。

楚在春秋时期占有今湖南后,在战国时期即着手建立郡县制以加强其统治,岳阳属其所设的黔中郡。然而此说有待深入考证。 战国晚期,楚国在湖南境内设置的黔中郡是作为军事需要而设置的,其地主要在沅水中游,尤其是最大支流酉水流域。

《战国策-楚 策》苏秦劝楚威王时,所举江南之地将西南的黔中、巫郡与南方的洞庭、苍梧并举,黔中郡当不包括从洞庭湖至苍梧的湘江流域地区。

《史记‘苏秦列传》. “西有黔中” ,《集解》引徐广云:“黔 中,今武陵也” 。

楚的黔中郡的湖南部分,大体上应相当于两汉武陵郡地,即今湖南怀化地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常德市鼎城区、武陵区、祧源县、汉寿县及贵州龄东部分县地,今岳阳 市境似不属“楚黔中郡” ,而属楚之“洞庭、苍梧” 。

“ 洞庭、苍梧” ,即今湘江流域地区,是否单独设郡,因史料缺乏,尚不得而知。

秦 代

《汉书‘地理志》载:“长沙国,秦郡” 。《水经注》卷 38载:“秦灭楚,立长沙郡,即青阳之地也。”

唐 《元和郡县志》 载:“潭州,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时为黔中地,楚之南境。秦并 天下,今黔中以南之沙乡为长沙郡,以统湘川。”

其后,北宋 《岳阳风土记》、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丨舆地考》、明 《广舆记》以 及岳阳的历代府志、县志,皆称“ 岳阳” 属 “ 长沙郡” 。

但是, 据湖南省龙山里耶古城发现的数万片秦代简牍考证,“ 长沙郡” 有可能是“洞庭郡” 之误。

湖南岳阳市属于哪个市(湖南省岳阳市建置沿革史)(5)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36郡。36郡具体所指,1000多年来争论不休。一派依据裴骒《史记·集解》和 《晋书·地理志》,主张 36郡中包括黔中郡,认为战国时秦在湖南沅水流域设置的黔中郡,到秦统一后继续存在,并属于36郡之一,而汉时改名武陵郡。一派以《汉书~地理志》为依据,认为秦36郡中没有黔中 郡,武陵郡亦非黔中郡在汉初改名,为汉高祖时新设置。2001 年在湘西龙山里耶所出土近3 万片秦代简赎多为迁陵县府的来往文书,其中见有洞庭郡,而未见提到黔中郡。

《汉书》中并无秦有洞庭郡的记载,但简牍中的确存在洞庭郡,其地理位置当在湖南境内。秦代郡名多依地理区域,洞庭郡名应由洞庭湖而得名:《战国策·楚策》载:“楚地西有黔中、巫郡,......南有洞庭、苍梧” 。

楚威王七年(前333〉,楚国势力空前强大,其版图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五岭,北至汝、颖、沂、 泗。

黔中和巫郡(现重庆市范围和鄂西)是楚国西部的疆土,而南边则有洞庭、苍梧。

苍梧包括五岭南北和广西东北部。洞庭则只可能是湘江的中下游和澧水、沅水的下游。而湘江中、下游却 正是西汉初年长沙国的主要范围,依 《汉书·地理志》,它又正是秦代长沙郡的基本区域。

以此可知,秦简牍中所记的洞庭郡实际 上就是《汉书·地理志》中所记秦代的长沙郡,其地域就是汉代长沙国初封时的地域,包括其支郡武陵郡和桂阳郡,今岳阳市所辖各县、市、区皆在此域内。

两汉时期

湖南岳阳市属于哪个市(湖南省岳阳市建置沿革史)(6)

西汉时期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灭项羽即皇帝位, 在行政建置方面基本上承袭秦制,地方上以郡县为主,辅以分封 制。

衡山吴芮,以其部将梅销参加反秦起义有功而被封为长沙 王。今岳阳市所辖各县,均属长沙国;今岳阳市区所在地和岳阳 县、临湘市地,属长沙国新设的下隽县;平江县部分属下隽,部分属艾县;湘阴县、汨罗市属罗县;华容属南郡。文帝后元七年 (前157〉,第五代长沙王吴著卒,因无后而国除。

景帝二年(前 155〉,景帝分封其子刘发为长沙王。吴楚七国之乱后,景帝接受 晁错的削藩建议,将所有诸侯王国的边郡、支郡悉数收为中央。 长沙国南部、西部的武陵郡、桂阳郡均收归中央,而属长沙国长沙管辖的东部、北部变动很:小。

汉初始元年(8),王莽篡位,西汉灭亡,长沙国改为填蛮郡,今岳阳市境分隶于荆州、武陵郡。

湖南岳阳市属于哪个市(湖南省岳阳市建置沿革史)(7)

东汉时期

东汉熹平年间罗县之东部析出而为汉昌县 。 建安十三年〔208〉十二月,刘备占领南郡。十五年,孙权将下隽、罗、汉昌县一带建为汉昌郡,郡治设于平江县东南金铺观, 此乃岳阳建郡之始。

二十年五月,刘备与孙权议和,划湘江为界,湘江以东归孙权,以西归刘备,今华容县地属刘备南郡。孙权则于巴丘邸阁设大屯戍(今岳阳楼区〉以驻大军,并建为巴丘城 〈岳阳古城前身)。

二十四年十一月,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 湘江以西也归孙权所有。吴黄龙元年〈229〉四月,撤销汉昌郡, 改汉昌县为吴昌县。

两 晋 时期

湖南岳阳市属于哪个市(湖南省岳阳市建置沿革史)(8)

西 晋 太 康 元 年 三 月 ,西晋灭吴,岳阳地区入于西晋,以下隽县西部建巴陵县;以南郡之江南部分建南平 郡,废古华容县置江安县,析江安县置南安县(随后恢复古华容县),以其地置石首、监利县。

元康元年〔291〕分长沙郡北部之 下隽、蒲圻、巴陵、吴昌四县建立建昌郡,郡治设巴陵县城。

自此,岳阳古城一直为郡、州、府及今地、市治所。

其时,建昌郡和南平郡之南安县、长沙郡之罗县仍属荆州。永嘉元年 八月,分荆州南部六郡及广州北部三郡设立湘州,建昌郡与罗县 属湘州,南安县仍属荆州。

东晋咸和三年省湘州 ,将湘州分属荆、广、江三 州,岳阳属荆州。咸康元年〔335〕,废建昌郡而并入长沙郡。永 和五年〔349〕,分荆州南部长沙等六郡又置湘州,岳阳大部分地 域属湘州,南安县仍属荆州。太元二十年,省湘州入荆 州,岳阳地区全属荆州。

义熙八年〔412〉,又分荆州南部的长沙 等10郡置湘州,岳州地区大部分属湘州,南安仍属于荆州。义 熙十二年(416 ),又并湘州人荆州,岳阳又全属荆州。

南北朝时期

湖南岳阳市属于哪个市(湖南省岳阳市建置沿革史)(9)

南朝齐

南朝 宋永初元年六月 ,刘裕夺取东晋政权。三年,又分荆州南部原长沙等10郡置湘州,岳阳大部分 地区属湘州长沙内史,南安县属荆州,并改南安县为安南县。元 嘉 八 年又置 湘 州 并 人 荆 州 ,岳阳地区又全属荆州。

十六 年,又分荆州南部长沙等10郡置湘州,分长沙郡北部的巴陵、 蒲圻、下隽及江夏郡的沙阳县置巴陵郡,仍属湘州,郡治设于巴 陵县城;罗、吴昌属长沙郡,安南属荆州南平郡。二十九年,又省湘州,并入荆州,巴陵郡与安南、罗、吴昌又属荆州。

孝建元 年 〔454〉,又分荆州南部原巴陵等11郡置湘州,省华容县入安 南县,仍属荆州南平郡。以巴陵郡之蒲圻与江夏、竟陵、隋、武 陵、天门,归属江夏郡。后以方镇权力太重,分荆州之江夏五郡和湘州之巴陵郡、江州之武昌郡、豫州之西阳都合置郢州,划南 郡之州陵、监利县归属巴陵郡。此时,巴陵郡辖巴陵、下隽、沙 阳、州陵、监利五县。

二年,又以长宁郡之绥安县划属巴陵郡。 泰始 五 年以巴 陵 郡 之绥安 县 并入州陵县。元徽二年 分长沙郡之罗、衡阳郡之益阳、湘西县及巴峡流民置湘 阴县,属湘东郡。

齐建元元年〈479〉四月,夺取宋政权,岳阳属齐。永明七年湘阴与吴昌 、罗县属长沙郡。

梁天监元年四月 ,夺取齐政权,岳阳属梁;分巴陵 郡的监利县设监利郡。二年,分南平郡南部之安南县一带置安南 郡,不久废去。

大通二年(528),分罗县北部置玉山县,分罗县 东部及吴昌县西部建岳阳县,分罗县南部建湘滨县,以岳阳、 罗、湘滨、玉山、湘阴五县建岳阳郡,郡治设于岳阳县〔今汨罗市长乐镇长兰村〉,与巴陵郡同属新建的罗州,罗州州治设于夹 城 (今汨罗市汨罗镇汨中村刘家珑),大通五年分巴陵郡之下隽县立乐化县,建上隽郡于下隽县,下辖下隽、乐化、蒲 圻三县,属罗州。

承圣二年〈553〉,分罗州北部之巴陵、上隽两 郡合置巴州,州治设于巴陵县。又改乔江县为药山县、重华县, 属于新建立的药山郡,药山郡属罗州。承圣三年,以上隽郡置隽 州,辖上隽一郡,巴州只辖巴陵一郡。绍泰年间省华容人安南。

萧詧在北周陈的扶植下,称帝于江陵,是为后梁。 陈永定元年十月,夺取梁政权,岳阳属陈。是年, 废罗州为罗郡,郡治在罗州旧治,罗郡辖罗、湘阴、玉山三县。 岳阳郡辖岳阳、湘滨两县。罗郡、岳阳郡同属南荆州。

次年,后 梁宣帝派大将军王操袭取监利县,设监利郡,辖监利一县。巴陵郡辖巴陵、吴昌两县。

隋朝

湖南岳阳市属于哪个市(湖南省岳阳市建置沿革史)(10)

隋朝巴陵郡

隋开皇九年〈589〉元月,灭陈,岳阳属隋。文帝精 并郡县,剔简繁复,废郡为州,省吴昌、湘滨县人罗县,废南荆 州。又在玉山县置玉州,州治玉笥山(今汨罗市楚塘乡〕。裁撤 岳阳郡,废玉山县入湘阴县,又省湘阴县入岳阳县。废除药山郡,并药山、重华两县为安乐县,属朗州。又废巴陵郡,建为巴 州。

十一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其时,玉州辖罗、湘阴两县。 不久,改巴州为岳州,是为今岳阳称岳州之始。岳州辖巴陵、监 利两县。十二年,废玉州,并人岳州;又改安乐县为沅江县,属 岳州;十六年,改安南县为华容县,属岳州。至此,岳州辖巴 陵、华容、沅江、湘阴、罗五甚。

大业元年(605),改岳州为罗州。三年,废州为郡,改罗州为巴陵郡。

十三年,罗州令萧铣在巴陵校尉董景珍、郑文秀支持下,称梁王于巴陵,巴陵郡一度 属梁。

唐朝

湖南岳阳市属于哪个市(湖南省岳阳市建置沿革史)(11)

唐朝江南西道岳州

武德四年(621)十一月,派行军总管李靖攻降萧铣,巴陵郡为巴州。同年,析华容县地置石首县。其时,巴州领巴 陵、华容、沅江、罗、湘阴五县。六年,因与今四川苍溪县的巴州同名,改称岳州,又并罗县入于湘阴。

贞观元年分全国为十道,岳州属江南道。

武后垂拱二年(686),改华容县为容城县。神龙 二年容城县改称华容县。三年,分湘阴县东 部设昌江县,仍属岳州。

开元二十一年分全国为15道, 原江南道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岳州属江南西道。天宝元年 ,改岳州为巴陵郡。至 德 二 载 ,置衡州防御使,辖 巴陵等八郡。乾元元年,改巴陵郡为岳州。上元二年 废衡州防御使,岳州属鄂岳团练使。

元 和 元 年, 鄂岳团练使升为武昌节度使,岳州属之。乾宁三年〈896〉,改沅江县为桥江县,仍属岳州。天祐三年三月,淮南节度使 杨渥遣将冷业攻占岳州。

五代

后梁开平元年四月,封马殷为楚王,紧逼岳 州。五月,杨渥又设鄂岳观察使及岳州团练使。六月,楚都指挥 使秦彦晖攻占岳州,改桥江县为沅江县,改属朗州。

后唐同光元 年 十二月,楚向后唐称藩。是年,改昌江县为平江县。 清泰年 间马氏划出巴 陵 县 东 北 部 ,在今云溪区陆 城镇设置王朝场,“ 以便人户输纳” 。

后周广顺元年〔951〉十 月,南唐中主派边镐攻降楚国,又派武昌节度使刘仁赡以水军攻 占岳州,岳州归属南唐武安军节度使。次年十月,楚故将、朗州节度使刘言派指挥使蒲公益攻占岳州,驱逐南唐势力。三年六 月,刘言为其将王逵袭杀,王逵夺取潭、岳二州,自称武安军节度使。以湘阴改属朗州。

显德三年〈956〉二月,王逵为部将岳 州刺使潘叔嗣袭杀,岳州归属于武安军节度使周行逢。 ‘

宋朝

湖南岳阳市属于哪个市(湖南省岳阳市建置沿革史)(12)

北宋荆湖北路岳州

北宋乾德元年(907)二月,慕容延钊攻俘周行逢之子周保权,岳州归于宋,称岳州巴陵郡。是年十一月改桥江县为 沅江县,仍属岳州。二年,朗州之湘阴改属岳州。三年,以华容 西垸置万庾县,寻废。淳化四年, 湘阴改属潭州。五年, 以巴陵县东北部王朝场建为王朝县,仍属岳州。

至道二年 改王朝县为临湘县,隶岳州。其时,岳州领巴陵、临湘、 平江、华容、沅江5 县。是年,分全国为15路,岳州属荆湖北 路。

元丰八 年 (1085),鄂州通城县划归岳州。元祐七年通城县改属鄂州。从此,通城县脱离岳州管辖。

元符元年(1098),沅江县改属鼎州。宣和元年0119〉六月,以岳州为岳阳军,置节度使。

南宋绍兴元年(1131〉三月,荆湖北路改称荆湖东、西路, 岳州属荆湖东路。次年二月,罢荆湖东、西路而置荆湖南、北路,岳州属荆湖南路。

三年六月,岳州改属荆湖北路。二十五年 六月,改岳州称纯州,岳阳军为华容军,以沅江改属鼎州。三十 一年,复改纯州为岳州,辖巴陵、平江、华容、临湘四县。乾道 元 年以 鼎州 之沅江 县 改 属 岳 州 。不久,又将沅江县改 属常德府。

德祐元年〈1275〕,元世祖派阿里海牙攻占岳州。次 年,元于潭州设湖南安抚司,岳州属之。

元朝

湖南岳阳市属于哪个市(湖南省岳阳市建置沿革史)(13)

元至元十四年(1277),在全国设立11个行中书省。 岳州改为岳州路总管府,属湖广行省江南北道。

元贞元年 (1295 ) , 平江县升为平江州,属岳州路;湘阴真升为湘阴州,属 潭州路。

至正十二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徐寿辉称天完国 皇帝,派大将攻占岳州;闰三月,湖广行省参知政事铁杰又收复 岳州。十五年十二月,天完国太将倪文俊攻占岳州;次年,总管 达理麻失理收复岳州;十二月,岳州为天完国攻占;二十年 闰五月,天完国部将陈友谅杀徐寿辉,建国号“汉” ,岳州属汉。

二十四年九月,吴王朱元璋攻取武昌灭汉,吴派湖广行省参政杨璩平定岳州路。

明朝

湖南岳阳市属于哪个市(湖南省岳阳市建置沿革史)(14)

明洪武二年(1369),改全国为13个承宣布政使司。 岳州路改为岳州府,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

三年,降平江州为平 江县,属岳州府;降湘阴州为湘阴县,属长沙府。四年,于岳州 府治东南置岳州卫指挥使。

九年四月,又降岳州府为岳州;十四年,岳州复升为岳州府。三十年,分常德府所属之澧州 及澧州所属之安乡、石门、慈利三县和大詹、九溪两卫改属岳州府,而大庸卫、九溪卫、岳州卫的兵权隶属于湖广都司。

建文元年 ,大庸卫改为永定卫。其时,岳州府辖澧州,永定、 九溪、岳州卫,巴陵、临湘、平江、华容、安乡、石门、慈利县。

崇桢十六年〈1643〉八月,大西国张献忠由武昌攻陷岳州, 不久退出。十一月,又自江西还兵攻陷岳州,不久,为明将左良玉所败,又退出岳州。

南明绍宗隆武二年春,清世祖派孔友德等攻占岳州与华容、临湘;巴陵县南部及岳州所属其他各 县,仍为南明固守。次年九月,清平定岳州府所辖各县及湘阴县。 ,

清 朝

湖南岳阳市属于哪个市(湖南省岳阳市建置沿革史)(15)

清 康熙三 年(1664) 分 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北 、湖南承宣布政使司,岳州属湖南之岳常澧道。十三年二月,吴三 桂反清,派大将吴应麒由华容攻占岳州。随后,吴三桂称周王。 十六年十二月,贝勒尚善收复平十八年,贝勒察尼收复岳州 府。

雍正三年以岳州卫归并巴陵县。

雍正七年七月,因岳 州府属辽阔、中隔洞庭,分出澧州为直隶州,割安乡、石门、慈 利三县及永定、九溪两卫属之。其时,岳州府领巴陵、临湘、平 江、华容四县。

光绪十七年(1891),分华容、巴陵部分地区置 南洲直隶厅。

宣统三年(1911)十月二十四日〔农历九月初三) 辛亥革命军湘鄂义军总司令阎鸿飞率“吉星” 、“立中” 、“翔鸥” 等4 条小火轮由汉口抵岳州,岳州新军及同盟会员响应起义,岳 州自此脱离封建帝制。

民国时期

民国2 年 9 月,废府、厅、州,保留道、县两级,改巴陵县为岳阳县。

3 年,分湖南省为湘江、衡阳、武陵、辰沅四道,岳阳、临湘、平江、华容四县属武陵道,湘阴县属湘 江道。

5 年,武陵道被裁撤,岳阳、临湘、平江、华容县全部归 并于湘江道。11年,废道存县,各县直属湖南省。

17年7 月, 彭德怀军领导平江起义,成立平江县苏维埃政府。

19年 8 月, 湘北特委设于岳阳县柘港洞南石坡(今张谷英镇竹坪村)管辖 岳阳、平江、临湘、华容、湘阴五县革命根据地的活动。

19年 10月2 2 日,红六军第十六师师长段德昌和第十七师师长许光达 攻下华容县城,成立华容县苏维埃政府。

20年5 月1 7 日,湘北特委撤向井岗山。

23年,国民党军队大举围剿,苏区根据地被 割据分散,平江的汨罗江上游划为平江、咏生两县,江东属平江 县,江西属咏生县,与国民党平江县政府相对抗。次年,根据地仅剩下平江县东南黄余洞六乡,至26年全被国民党政府所占。

27年11月8 日~ 次年9 月2 8 日,日军相继侵占临湘、岳 阳、湘阴、平江、华容县,分别设立日伪维持会或日伪县政府。 湖南全省设立9 个行政督察区,第一督察区辖岳阳、临湘、平 江、湘阴、长沙、浏阳、湘潭、醴陵、宁乡、益阳等县;华容县属第四督察区。

34年8 月1 5 日,中国抗战胜利,同月,第一行政督察公署从浏阳迁驻岳阳。辖长沙、岳阳、湘潭、浏阳、平江、湘阴、醴陵、临湘、宁乡等9 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7月-1952年10月,岳阳境内各县属长沙专区(华容县属常德专区,后属益阳专区)。

湖南岳阳市属于哪个市(湖南省岳阳市建置沿革史)(16)

1952年10月-1964年7月,境内各县(不含华容县)属湘潭专区。

湖南岳阳市属于哪个市(湖南省岳阳市建置沿革史)(17)

1964年9月,设立岳阳专署,辖原属湘潭专区的岳阳、平江、临湘、湘阴4县和原属益阳专区的华容县,专署机关驻今岳阳楼区竹荫街。

湖南岳阳市属于哪个市(湖南省岳阳市建置沿革史)(18)

1966年2月,分湘阴县东半部的5个区建立汨罗县。

1967年3月,成立岳阳地区生产领导小组代行专署的领导职能。4月,岳阳地区生产领导小组改为岳阳地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

1968年2月,成立岳阳地区革委会,取代地委和专署的领导职权,岳阳专区改称岳阳地区。

1979年,撤销岳阳地区革委会,改为岳阳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7月,县级岳阳市(1960年1月设,1962年10月撤,1975年12月恢复)升为省辖市。

1984年4月,设立岳阳市南区、北区、郊区。

湖南岳阳市属于哪个市(湖南省岳阳市建置沿革史)(19)

1986年1月,撤销岳阳地区,其所辖平江、临湘、湘阴、汨罗、华容5县和屈原、钱粮湖、黄盖湖3个农场划归岳阳市管辖,实行市管县体制。

1987年9月,撤销汨罗县,设立汨罗市;1992年9月,撤销临湘县,设立临湘市。

1996年4月,撤销岳阳市南区、郊区,设立岳阳楼区、君山区,北区更名为云溪区,延续至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