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成长路上要感谢的三位母亲和老师(周恩来成长路上要感谢的三位母亲和老师)

新学期有可能接新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开学第一课:周恩来的故事。

周恩来成长路上要感谢的三位母亲和老师(周恩来成长路上要感谢的三位母亲和老师)(1)

周恩来的三位母亲

1898年3月5日清晨,周恩来出生于淮安驸马巷的一座宅院里。他祖籍浙江绍兴。父亲周贻能给他取了个乳名:大鸾。鸾是一种与凤凰齐名的神鸟。

周恩来不满一岁时,最小的叔父周贻淦病重。为了冲喜,父亲将他过继给了弟弟周贻淦。两个月后,周贻淦去世。年幼的周恩来就由守寡的嗣母陈氏抚养。周恩来称陈氏为娘,称生母万氏为干妈。

陈氏自幼熟读诗书,喜欢书画,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并且性格温良,待人诚恳。她谨守妇道,从不出门,将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对周恩来的抚养和教育上。

陈氏对周恩来要求很严格,四岁起就教他识字,五岁就将周恩来送进了私垫读书。每天黎明就把他叫起来,亲自在窗前教他读书识字,教儿歌背唐诗。闲暇时,就给他讲故事。

40年后,周恩来还满怀深情地说:“直到今天,我还得感激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

乳母蒋江氏让周恩来了解到劳动人民是怎样生活的。蒋江氏告诉周恩来瓜是怎么种出来的,从播种到大米要经过多少道工序。这些都是周恩来从书上看不到的。

生母万氏教给周恩来的是处世之道。他从生母身上学到了宽容大度和善良,以及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

六岁时,周恩来在外祖父家的私塾读书。外祖父家丰富的藏书,给了自幼爱好读书的周恩来几年欢乐的童年记忆,也丰富了他的阅读量。

1907、1908年,周恩来的生母、嗣母相继病逝。父亲远赴他乡谋生。

这时,周恩来成了留守儿童。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求学奉天,遭遇校园欺凌。

周恩来说:“12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

这次的改变要感谢周恩来的堂伯周贻赓。他把周恩来接到奉天府插入第六两等小学堂的高等丁班学习。周恩来在这里接触到了许多新知识,大大开阔了眼界。

他在学校如饥似渴地学习,文明守纪,刻苦用功,各门功课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他从南方初到东北,对于高粱米、玉米面都很不习惯,再加上身体瘦弱,性情温和,还有一口难懂的淮安方言,常常被学校的一些孩子欺负,被骂是“南蛮子”。

然而这些并没有难倒周恩来。每天天不亮,他就在学校附近的万泉河边跑步、踢球、做操,并在凛冽的寒风中坚持了三年。为了对付那些好欺负同学的孩子,他和许多受欺负的同学交朋友,结成了一个坚强的同盟。一旦有人被欺侮,大家就一起抵抗,人多势众,那些欺负人的孩子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面对校园欺凌,周恩来机智地应对,让磨难变成对自己坚强意志的打磨。

南开学子,敬业乐群。

1913年8月19日,周恩来开始了在南开四年的求学生活。

四年里,他勤奋好学,刻苦努力。刚入学时,英文非佳。每天早晨起床后,将漱洗和吃早饭以外的时间,以及中午和下午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学英文,发奋攻读。到第二学年的时候,他的英文就已经相当好了,可以阅读一些英文的原著了。

他非常注重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读了很多课外书。他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组建了“以智育为主体,而归宿于道德,联同学之感情,补教科之不及”的“敬业乐群会”。

他非常重视自己的品格修养。他说:“彼志在金钱者,其终身恒乐为富家翁;志在得官者,百计钻营不以为耻,此志卑之害也。故立志者,当计其大舍其细,则所成之事业,当不至限于一隅,私于个人矣。”他立志寻找救国求民的道路。

他的学费和生活费是由四伯父周贻赓供给的,伯母在家里做些针线活补贴费用,但是南开是私立学校,费用颇巨。周恩来的学费、生活费时有不济。周恩来以他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于1917年6月以优异成绩毕业。

1918年春节,他给自己定下了新的要求: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学,要学离现在最近的学问。《新青年》对他的影响很大。

离国赴法,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1920年1月,严修与张伯苓商量以“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出国深造。总理曾说:“我在欧洲时,有人对严先生说,不要再帮助周恩来,因为他参加了共产党。严先生说‘人各有志’。他是清朝的官,能说出这种话,我对他很感激。”

1921年2月上旬,周恩来回到了法国巴黎。周恩来花了大量精力去读书,“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他研读了大量英文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一生为其奋斗。

周恩来成长路上要感谢的三位母亲和老师(周恩来成长路上要感谢的三位母亲和老师)(2)

路漫漫其修远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出国留学不忘初心。伟大领袖永远缅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