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最被误解的一段话(道德经曾被人篡改了一个字)

不知何时,国学圈有一种荒诞不经的论说,就是宣称道家“以古御今”推崇复古,主张社会倒退,回归原始社会。

理由是因为《道德经》第十四章中有:“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意思是说要以古时的圣贤之道来驾驭当今的社会,也就是以道治国。

然而当《道德经》帛书版出土,人们赫然发现其原文应该是:“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把“执今之道”变成了“执古之道”,“今”和“古”,一字之改,就颠覆了整个的道家思想体系,误导了大众。

其实,《道德经》讲:“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讲道不是恒古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随机应变的,变了的“道”更加适应变化了的当今社会的形式和特征,因此,我们应该推崇道家的“以今御今”,以改变了的“道”来治理当今的社会。

01以今御今,与时俱进,灵活应变‍‍

道德经最被误解的一段话(道德经曾被人篡改了一个字)(1)

老子《道德经》帛书版第十四章:“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意思是:

运用现在运行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作认识“道”的规律。

“道”是随机应变、生生不息、层出不穷的,不是一潭死水,一成不变的,正如李小龙学咏春拳,初始他掌握了咏春拳的“道”,却没有顺其自然,顺应道的变化,执古御今,结果他被击败了。

后来,他认识到了,水接近于道,领悟到了“道”应顺应天时、地利、人和等环境、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就顺其自然,顺其变化地创造出了截拳道,臻于化境,以今御今,就进一步成为了强者。

可见,执古御今,不能灵活应变,适应不了新的形式,必然失败。而以今御今,开启“道”之善于变化,正如水接近于“道”而随物赋形,善于随机应变,灵活变化,便走向了强大。

道德经最被误解的一段话(道德经曾被人篡改了一个字)(2)

有句话说得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以今御今,就是穷则思变,变化了,就强大了,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以今御今,与时俱进,灵活应变,说明了我们必须根据现今的各种各样的要素、信息、条件、环境,作好决策,并对预期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估,预先做好安排,有准备,有规划,有计划,有备案,有奋斗的目标,有具体的工作程序等,方能把事情办好,做好工作。

02以今御今,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道德经最被误解的一段话(道德经曾被人篡改了一个字)(3)

古代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许多精华,值得传承,关键是要推陈出新,加以改变,更加适应现代社会。有些不宜改变的,就保持其原貌原样、原汁原味。

之所以有些人提倡“复古主义”,就是因为对古代文化传承过于偏爱,以至于丧失了理智,不管古代文化的好坏,全都拥抱在怀,糊里糊涂地全盘接受。

其实古代的文化有好的,也有坏的,我们要有辨别地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代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值得保护,值得传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当然,古代文化也是泥沙俱下,好坏夹杂,因此,对于古代文化,要加以辨析,分清楚其利弊得失,真假好坏。

用现代先进的科学理念、逻辑、知识体系去加以考证,辨析,如若确实是符合科学的,就值得保护、传承。如若离经叛道,过于荒诞,完全不合符逻辑性,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就应该放弃。

道德经最被误解的一段话(道德经曾被人篡改了一个字)(4)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只有活学活用老子的《道德经》,以史为镜,把古人的各种各样的文化和“道”加以辩证分析,推陈出新,方能为我所用,为我服务。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