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高三语文(新高考大语文夯实根基之子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高三语文(新高考大语文夯实根基之子路)(1)

范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选择题

1.下列对原文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

B.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是诸侯会盟,共同朝见天子,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就要停了,铿的一声,又猛地弹了起来。

D.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起到沂水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一书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属于语录体散文,言简意赅。

B.孟子名轲,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一书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其中的对话精彩,思辨性强,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

C.庄子名周,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又叫《南华经》,常用寓言来表达思想,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

D.朱熹把《论语》《庄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合为“四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的重要依据。

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政事。

C.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D.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文中的“小相”,是公西华的谦辞。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风乎舞雩

A.曾皙后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是乃仁术也

B.莫之能御也/客何为者

C.若属皆且为所虏/百姓之不见保

D.大王来何操/以吾一日长乎尔

书山有路勤为径高三语文(新高考大语文夯实根基之子路)(2)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小相”中的“小相”,是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B.晋侯、秦伯,春秋时诸侯分公、侯、伯、子、王五等爵位。

C.执事,办事的官员,也指对对方的敬称。

D.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经,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浴乎沂,风乎舞雩

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8.对下列加点词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毋吾以也

②加之以师旅

③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④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9.联系全文,下列哪些句子体现出了孔子的循循善诱( )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吾与点也

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D.夫子哂之

1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为国以礼

A.加之以师旅

B.不吾知也

C.则何以哉

D.毋吾以也

11.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然叹曰(kuì) 曾(xī) 以君子(sì) 舍而作(sè)

B.吾以也(wú) 春(mù) 异乎三子者之(zhuàn) 尔(kēng)

C.者五六人(guàn) 愿为小(xiàng) 饥(jǐn) 之(shěn)

D.千之国(shèng) 吾点也(yǔ) 风乎舞(yú) 浴乎(xīn)

12.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A.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提出,孔子给出的答案经常是不同的。

B.不同的答案往往会令学生无所适从,制造疑惑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C.孔子认为冉有和子路性格不同,冉有需要鼓励,子路需要约束。

D.公西华有惑即问,孔子耐心解答;弟子学得明白,老师教得清楚。

书山有路勤为径高三语文(新高考大语文夯实根基之子路)(3)

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识文断字”“文思敏捷”“学富五车”是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从事口头传承行业的人,如操弦乐师、戏曲艺人等都被划定在“没文化”之列。

①毫不客气地说,这种观念至今仍然没有多大改变

②吟诗作赋如此高贵,唱歌表演如此低贱

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做出简单判断

④文字如此高贵,音符如此低贱

⑤人们常常思索,学堂教育与民间传承到底哪种标准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

⑥行文走笔如此高贵,弹琴舞蹈如此低贱

A.①②⑥⑤④③

B.③②⑤④⑥①

C.⑤③②④⑥①

D.④⑥②①⑤③

1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以:因为

B.摄乎大国之间 乎:在

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如同

D.子路率尔而对曰 尔:……的样子

1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风乎舞雩;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B.端章甫;曾皙后

C.而刀刃者无厚;赤也为之小

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危士臣

16.下列句中“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如或知尔 ②如五六十

③如其礼乐 ④如会同

⑤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⑥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⑥

1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唯求则非邦也与

B.鼓瑟希,铿尔

C.莫春者,春服既成

D.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18.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莫春者,春服既成

B.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C.唯赤则非邦也与

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19.下列各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哂由”的原因是他态度不谦虚,与“礼”相悖,但并没有否定子路的志向。

B.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孟子用“臣未之闻也”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把行霸道之事撇开而转入了谈论行王道之事。

C.庖丁认为自己解牛“游刃有余”的原因在于“道”,否定了文惠王对他“技”的赞赏。

D.《鸿门宴》中,项伯也拔剑起舞,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而项羽不加制止,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

书山有路勤为径高三语文(新高考大语文夯实根基之子路)(4)

参考答案:

1.C

分析:C项,“又猛地弹了起来”错,应该是“放下瑟,站起来”。

2.D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不包括《庄子》。

故选D。

3.C

C.“古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错误,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女子十五岁行笄礼,表示成年。故选C。

4.A

例句“风”是名词作动词,吹风。

A.后:名词作动词,留在后面。

B.足:使动,使……足。

C.勇:形容词做名词,勇气,勇敢的精神。

D.小:形容词做名词,小事。故选A。

5.D

A.均为判断句,“者也”是标志/“乃”翻译为“是”。

B.均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分别为:莫能御之也/客为何者。

C.均为被动句,“为所”是标志/“见”是标志。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吾一日乎尔长。

故选D。

6.B

B. “王”错,古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没有“王”。故选B。

7.C

A.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B.风,名词作动词,吹风。

D.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故选C。

8.D

①以:通“已”,停止;②以:用/把;③如:或者;④如:至于。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故选D。

9.AC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是孔子引导学生说自己的志向,创造轻松的谈话气氛。体现孔子的循循善诱。

B.“吾与点也”,是说孔子赞同曾皙观点。不能体现孔子的循循善诱。

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意思是“那有什么妨碍呢?也不过是各人谈谈志愿罢了。”表现孔子鼓励曾皙说说自己的志向。体现孔子的循循善诱。

D.“夫子哂之”,表现孔子对子路率先发言的赞赏和其观点的委婉批评。不能体现孔子的循循善诱。故选A、C。

10.A

例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礼为国”。

A.与例句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师旅加之”。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吾也”

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则以何哉”

D.无句式。故选A。

11.D

D.“浴乎沂”的“沂”应读为“yí ”。故选D。

12.B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到具体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对照选项逐一进行仔细核对认真辨析。本段内容体现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想在当今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选项B“不同的答案往往会令学生无所适从,制造疑惑也是一种教育艺术”理解有误,这恰恰体现了孔子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故选B。

13.D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语序题可以抓以下几点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首先浏览所给的句子,把握中心;再依据关联词、指示代词或前后的照应看句间的关系。本题中②④⑥是并列句,由前三处横线间的分号可知,这组句子应排在最前面。④⑥②存在由“文字”到“行文走笔”再到“吟诗作赋”的递进关系。①是对这三种现象的说明;⑤是人们的反思,是对③的回答。

14.C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C项,“方六七i十,如五六十”的意思是:纵横各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如,或者。故选C。

15.A

A.风,名词作动词,吹;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B.都是名词作动词,端,穿礼服;后,走在后面。

C.都是形容词作名词,厚,厚度;小,小相。

D.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足,使……富足;危,使……处于险境。故选A。

16.C

①如果,假如; ②或者;

③至于;④或者;⑤怎样;

⑥或者。

②④⑥都解释为“或者”。故选C。

17.D

A. 唯求则非邦也与。 “意思是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B. 鼓瑟希,铿尔。意思是:弹瑟的声音逐渐慢了,(接着)铿地一声。“希”是通假字,通“稀”。

C. 莫春者,春服既成 。翻译为:暮春时节,春服已经穿好。“莫”,同“暮”。

D.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翻译为:可以让它的(百姓)勇敢起来, 而且懂得礼义。故选D。

18.C

A.“莫”通“暮”,将近结束的意思。

B.“希”通“稀”,稀疏。

C.没有通假字。

D.后一个“以”通“已”,是“止”的意思。故选C。

19.C

C.“否定了文惠王对他‘技’的赞赏”错误,根据原文“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可知庖丁的回答是臣下所探求的是道,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并没有否定文惠王对他“技”的赞赏。故选C。

有疑问的时候,记得留言哦[what][what][what]

书山有路勤为径高三语文(新高考大语文夯实根基之子路)(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