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节选(种子外一章)

种子节选(种子外一章)(1)

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希望的升起亦是希望的寄托。

千百万粒种子的生根、发芽、花开、结果就构成了我们多彩、情趣的生活。

固然,一粒种子定是在适合的土壤、环境、气候方才生根、发芽、生长的。

手捧一粒种子,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土壤。将这粒种子种下,浇以适当的水;急切地等待着由种子抽出的嫩芽,破土向上;于是松土,施肥,耐心地等待幼苗长成小树;于是打叶,剪枝,阳光雨露后,就热诚地盼望着开花、挂蕾、结果。

我们之所以崇尚自然,是因那些原始的,没有经过雕琢、开发、修饰的景象才会令人惊讶、赞叹与向往乃至回味。介于此,每每看到苗圃、花园里那一朵朵,一枝枝,一簇簇,盛开着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鲜花时,固然华艳养眼,但总觉得有人工雕琢、修剪的痕迹,有种失真的美。

一个疑问也旋即生出,这些娇艳、娇惯的花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吗?若是一阵狂风卷起,暴雨袭来,冰雹、雪蛋后,还会有如此雍容华贵、富丽典雅的尊荣吗?不是我,就你也可以想象,那将是一种怎样的画景。

是的,在赞美眼前这朵朵,片片盛开鲜花的同时,我眼中同时也出现古柏参天却仍枝繁叶茂的百年古树;高耸云端却四季常青的松柏松林;挺立山崖却风景无限的无名树;开满山野却叫不出名的无名花朵。

高海拔,空气稀薄,甚至没有土壤,没有水源,有的是肆虐横溢的风,骄阳炽热的日。它们的生命就那样蓬勃、精神、昂扬地屹立着,那是一种怎样顽强的意志与坚毅的生命力。

他们的生命谁赋予的呢?他们的生命又从何而来?

是鸟儿口衔遗留于山崖?是风的吹拂撒落于山野?不择山的陡峭险要,不择土地的肥沃瘦瘠。种子总能找到适应自己生存的环境与空间,生命就那样顽强地生根、发芽、生长。

这是不是我的一种“理论”解释呢?

解惑答疑的总是那“取笑”于我,且让小树笑弯腰的风;连绵不绝却摇曳点头的小草;微笑调皮,繁星点点,簇簇,片片的花朵;飘过松林头顶的云朵,泻满林间五彩斑斓的阳光。或是防备不及的疾风暴雨,或是那横跨着两座山的虹。哦,还有那只升腾滑翔的鹰。

夏日难耐的酷暑,秋天肆虐的山风,冬寒飘零的白雪,那绝不向命运屈服的生命,总是那棵峭立于险峻绝壁、崖尖、山巅却舒展、傲立,风光无限的树;总是那怒放生命,开得山间峡谷绚丽多彩,山岗山峦红云片片的山花。因它们的装点,辽阔富饶的大地山川才会那般的妖娆与秀美。

因为没有人为的娇惯、溺爱,山崖、原野的树、花就没有脆弱的躯体,更没有扭捏的做派。正是它们自然,顽强的生存力,大山、土地才会以宽旷的胸襟接纳它们的生根、发芽、开花乃至结果。

所有由种子生长形成的风景,无论你看与不看,赞扬与不赞扬,它们都会那样的洒脱、昂扬、风情的快乐着,它们不因你的忽视而忘记了自己的活着的意义。

每每看到这树,这花,这般绮丽的梦境,这般称奇的风景,我的心总会涌起感动之情,投以崇敬的注目。

这就是种子的可贵之处,可赞之处,可敬之处。

种子对生命的尊重,就是对生命的礼赞!那也是我们对种子的敬畏!

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

写下《种子》,我也联想到了人。

人是什么?是沧海水一滴?是大山里草一根?是松林间树一棵?是千万朵花里的哪一朵?是,亦不是。

人是生灵,也是一粒“种子”。

既为种子,就要落地,落地的种子,总会蓬勃、生机、自然地生长。

然而,生活中有的人总视“种子”为“奇”种,“异”种,不是种在阳光雨露下,成长于风中雨中,经苦难、挫折的历练。而是将“种子”置于室内,种于“花盆”中,倍加呵护,倍加溺爱,不是水浇多了,就是肥施重了,怕风,怕雨却急切地盼望生长的“种子”成材,出名。温室、花盆里的“种子”却永远也长不成一棵树,更就谈不上参天了。

我们都深知一切物种都需尊重其自有的生长法则,遵循自然的光,雨露等条件与规律,成长也就向上。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心甘情愿”地不去践行,一厢情愿地“助”苗成长。

看来,种子不在于撒在何处,而在于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存,生长。

一个孩子,就是父母种下的一粒“种子”,降临人世间,就成一棵苗,有天然的空气条件,和煦的阳光,充沛的水分。父母只要加以引导,“打叶,修枝”小苗都会成长为参天大树的。

然而,我们有的父母就是喜好“拔苗助长”,臆想的给“种子”编织了一个“完美无缺”的梦境。于是恨不能帮“种子”穿衣穿鞋,恨不能帮“种子”身背代步,恨不能帮“种子”吃饭做作业,还要额外的多浇一点“水”,多施一点“肥”,上各类补习,培训班,找名师指导,指点。

一边唉声叹气叫心累,一边又在“多方”打探寻信息;一边想释放心中烦恼,一边又在添堵加乱。为的都是怕“种子”输在起跑线,天天加码,日日施压,到头来事与愿违,母子结怨,“种子”受伤害,父母也受伤害。

看看“种子”沉甸甸的书包;看看“种子”堆积如山的书籍作业本;看看为 “种子”周末那张“业余”课程表;看看“种子”架起的眼睛。“种子”该怎样成长?没有“自由、快乐”的空间,没有天真浪漫的童年。自己都迷茫、困惑的“种子”,怎能成材,开花。这样的“种子”结出了自私、任性、胆小、狭隘的果。

每一个成为“参天大树,鲜花盛开”的“种子”,一定都有和煦阳光的照耀,快乐的时光,开心的童年。他们的快乐或来源于篮板下,或绿荫场;或一首快乐的歌,或一次难忘的旅行。见多识广,思维自然开。

离开父母身边的“种子”怎么一下就长大了呢;远飞的“种子”怎么一下就成熟了呢;离别父母的“种子”怎么一下就懂事了呢。当我们感知、意识、醒悟到这些的时候,说明可爱的“种子”找到了适应自己生长、发芽、成长的土壤,找到属于自己快乐的环境,心胸开朗了,海阔天空,风里雨里,树苗能不成长成材吗?

明白了这些,意味着我们学会了放手。

学会放手,就学会懂得真正呵护“种子”长成的树,自然就会收获一颗快乐的心!

四川攀枝花·竹湖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