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纪录片七个星球(这七包种子飞上太空)

大地回暖

草木初萌

华夏大地到处生机勃勃

孕育希望

2个多月前

在那静候萌发的冬季

有七种“神秘的种子”

搭乘神舟飞船

于2022年11月29日

中国梦提出十周年之际飞向“天宫”

见证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会师”

还被当成特别的礼物

送给了正在轨执行任务的航天员

神舟十五号乘组指令长费俊龙说

这是从全国各地精心挑选出来的

每一个种子的背后

都有一个关于奋斗的感人的故事

(一)

bbc纪录片七个星球(这七包种子飞上太空)(1)

一包是榆钱,来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边50米远的一棵老榆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载,它见证了一艘艘神舟进入太空,目送着16名中国人飞赴苍穹。每一次,火箭发射产生的高温热浪,都会给它带来生死“烤”验;每一次,枝干焦了,树叶黄了,可浇上水又会焕发生机。久而久之,它有了一个名字:“树坚强”,像极了扎根在大漠戈壁的航天人。现在,“树坚强”的旁边又长起了一棵“树小强”,更像是载人航天精神在代代传承。

(二)

bbc纪录片七个星球(这七包种子飞上太空)(2)

一包是苦楝树种,摘自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的海上小岛——开山岛,是“人民楷模”王继才生前所种。30多年前,民兵王继才和王仕花夫妇来到开山岛,成为戍守海疆的“守岛人”。刚开始想种些树,可种杨树,没活;又种柳树,没活;倒是滚到石头缝里的苦楝树种,却一个个顽强生长。王仕花说——苦楝树陪着他们,从小树长成大树,再由小树长成大树,扎根坚守在缺水缺电缺补给的孤岛。2018年7月,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离世,王仕花选择继续留下,与苦楝树一起共佑国泰民安。

(三)

bbc纪录片七个星球(这七包种子飞上太空)(3)

2012年,全国脱贫攻坚的号角从河北阜平吹响。8年后,这个太行山里的贫困县正式脱贫“摘帽”。阜平八一学校五年级学生赵懿萱说,政府帮忙建设的香菇大棚,是他们过上了好日子的“大功臣”。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44名山里娃组成的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用希腊语唱响奥林匹克会歌惊艳世界,赵懿萱就在其中。两个月前,她和小伙伴们在现场看着神舟十五号,载着来自阜平的香菇菌种发射升空。种子飞天了,一颗梦想的种子也种在了这个12岁小姑娘的心里——长大后,她要教山里的孩子唱歌,让美丽的歌声传出大山,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四)

bbc纪录片七个星球(这七包种子飞上太空)(4)

这包杂交水稻的种子,来自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生前工作的地方。为了天下人都有饱饭吃,为了实现“禾下乘凉梦”,他一生躬耕田野,痴研杂交水稻半世纪。地阔几许,心宽几许。2021年5月,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与世长辞。病危之际,他关心的还是稻子长势。可喜的是,他的弟子们已经成长起来,正沿着他的脚步继续前行。此次踏上太空之旅的,就是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卓两优”稻种。一种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杂交水稻,这也正是袁隆平生前希望突破的一个梦想。此时此刻,有颗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正在浩瀚宇宙间翱翔,这颗星名叫“袁隆平星”。

(五)

bbc纪录片七个星球(这七包种子飞上太空)(5)

雪白的棉花,是新疆各族棉农勤劳和汗水的果实。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尉犁县,是全国优质商品棉生产县,常年棉花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这包棉花种子,就来自尉犁县的一块超级棉田,采摘它们的是“90后”女孩莫晓钰,小时候随父母为求生计进城务工,如今她回到农村寻找自己的人生。一个人用智能设备管理500亩棉田,为新疆棉花种植带来全新可能,她期待着自己的梦想早日实现,为让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六)

bbc纪录片七个星球(这七包种子飞上太空)(6)

遨游太空的这包玉米,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通过科技创新培育的优良品种亲本纯系种子。多年以来,首席科学家赵久然带领团队潜心研究,选育玉米新品种100多个,很多品种已成为生产上的主栽品种,累计推广种植4亿多亩。有的品种曾创造出亩产超过1600公斤的高产纪录,育种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赵久然说——一个国家只有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作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玉米的基本自给,也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他们能够做的就是不断持续创新,推动玉米品种更新升级,为玉米稳定增产提供科技支撑。

(七)

bbc纪录片七个星球(这七包种子飞上太空)(7)

这包红豆杉种子,摘自我国西北地区的秦岭山川。秦岭红豆杉,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有植物界的“活化石”之誉,在秦岭生长繁衍已超过250万年,是秦岭生态系统中钻石级的生态植物,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近年来,秦岭沿线加大对红豆杉等珍稀物种保护,持续推动秦岭生态环境向高质量发展。保护秦岭生态,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从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

种子萌发着希望

蕴藏着梦想

让种子飞上太空

是梦想的实现

也是新生的开始

30多年前

中国载人航天从零起步

也如同一颗承载民族复兴梦想的种子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奋斗和付出

它克服重重困难

破土而出

生根发芽

开花结果

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建成了中国自己的空间站

踏上了新的征程

初春时节

万物复苏

万象更新

让我们每个人都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共同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来源: 我们的太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