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

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1)

前年个【方言:前年】我卖了800块,那是最多,年丝年【去年】卖了500多,今年不中,才卖了100多,越来越不治了……”

端午节吃粽子、戴香包,是已经流传上千年的传统习惯,然而随着工业的发达,人们却没有了以往过端午的热情。77岁的高大娘是传统手工香包手艺人,已经在河南省栾川县狮子庙街头卖香包6年有余,近日却感慨:生意一年不如一年了,今年可能卖不够800块钱。

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2)

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3)

高大娘缝制的香包品类很多,有12块布头缝制的长命布袋,也有心形的、动物形状的,大老远就能闻见浓郁的香草味道。

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4)

“老不好缝,我这都是好几块布,一块一块往一起对的,大香布袋卖3块,有那要的多了,再给便宜一点儿。东西准备妥当了,一天才能缝2、3个。我这里头用的都是好的药材,川芎、高蓓【不知是什么香料】、雄黄,都是大药店买的,我光买好的。”看到有人询问,大娘仔细的介绍起自己的手艺。

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5)

在大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位于闹市之外,山坡根部的院子。“这是俺娃子们的房子,他们都老忙,没有在家住,楼上租赁出去了,家里就我一个老婆儿,想做了做几下,不想做了出去转转。我腰疼,不敢坐时间长,没有年轻人缝的快。”

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6)

家里还有一小袋已经做好的香包,打开袋子,就是一股浓郁的香草味道。“街上摆那没卖完,这点没有拿过去,这个摸摸那个摸摸,都摸脏不好看了,等那点卖卖了再说。”

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7)

缝制香包,第一步是把剪裁好的布头按照不同颜色,用缝纫机缝制在一起。高大娘的缝纫机就放在门口,上午光线好还看得清楚,下午就显得有些昏暗了。大娘拿过来手电筒,放在缝纫机上,照着针头。

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8)

“我不耐烦戴眼镜,天阴了看不见,都是电灯照着,抽布袋的时候了,我坐到外边。这个轧好了,我给你封一个吧?”

两块红色的缎子布料,只缝制了两边,剩余的就是手上的针线功夫了。大娘告诉作者:布头材料其实不花什么钱,贵的是香料,很多好的香料一斤都在百十元左右。

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9)

缝好的布头翻过来,把针脚包在里面,填充香料,大娘拿起小针,在头上抹了一下,大针脚迅速穿过,再一拉线头,心形香包一边的半圆就好了,坠上装饰用的小物件,继续缝制另外一边。

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10)

5年前,大娘乘车到另外一个镇上赶集,发现有卖小珠子和吊穗的,花了500块钱,买回来一大包材料,按照大娘的打算,等这些材料用的差不多了,也就不再缝制香包,准备退休了。

“街上好些人卖那都是机器做的,人家那上面绣的还有花,比我这好看,卖的还比我便宜,就一条,他们那香包一个来月就没有味道了,我这是药铺卖点中药,自己回来炒炒,切切,放二年也照样有味道。”

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11)

“这是心布袋,给小娃子们带的,那种12块布的,是给大娃子们带的。小伙子我给你说,买香布袋时候一定得好好看看,别买3块布那种,机器做的好些都是三块布,要是按照老古时说法,12块布是人戴的,3块布是给畜牲戴的,好些人不知道,想着都一样……”

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12)

除了常规的香草布袋,大娘还拿出来一串缎子面料缝制的小猴,介绍说这种是最麻烦的,由于缎子面料容易脱须,缝的时候小心翼翼,一天也不过才缝制一个,甚至一个也缝不完。小猴的脑袋是用棉花塞进白色布块里面,然后在上面手工画出来眼睛、鼻子、嘴巴,看上去非常可爱。

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13)

“缝这个,坐的时间老是长,缝好一个,我就得出去走走,要不腰老是疼。卖3块,熟人了2块也卖过,不挣钱。”

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山乡大娘打手灯做缝纫(14)

确实,大娘只核算了材料的成本,自己的手工价值并没有计算。走的时候留下50块钱,随便拿了几个,大娘追了出来:“我是老了自己找点活干干,又不图这挣钱,一年卖完,能卖800块钱就知足了,你50块钱买得多,我得多给你几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