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苗歌(彭桓大头人字桥你这个谜儿童剧本)

《人字桥,你这个谜》儿童电影文学剧本之十八 “采花山” 的苗族 “大歌”(62-63)

62

时间:一年一度的苗族“花山节”

汉中苗歌(彭桓大头人字桥你这个谜儿童剧本)(1)

屏边县 “采花山” 节的苗族母女

场景 1 :南溪河大峡谷一段326国道

(镜头)一路上,各式微型、皮卡、农用车、翻斗车、拖拉机和敞篷大货车都站满了各个寨子的村民。

(镜头)在驿路上,有赶马车、赶牛车、骑骡子的,吆着几条斗牛有备而来的一帮精壮大伙子;在崎岖山路上,咪彩们(姑娘们)裹着艳丽的绑腿健步如飞,在欢歌笑语之中,色彩俏丽的百褶苗裙围着她们的身影团团打转;后面一路跟着“掼”着脚底板赶来的小咪多(小伙子)。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三至初七,中国滇东南苗族的“大围山国际花山节”在屏边县城举行。

(镜头)初二刚过,移居海外的东南亚苗族,滇越铁路越段沿线的苗族,以及滇段沿线昆明、宜良、弥勒、开远、蒙自、碧色寨、大围山、文山、马关、河口、金平等地的苗族,以及“个碧石寸轨铁路”沿线的个旧、碧色寨、石屏、建水的苗族,他们都要欢聚到大围山下,一同庆祝花山节。此时,就连移居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许多苗族同胞也会乡情难忘,纷纷发来贺电。

(镜头)初三的一早,南溪河两岸就沸腾起来了。小咪多(小男孩)和小咪彩(小女孩)们更是勤快无比,他们一大早就把猪、马、牛、羊统统赶出寨子,撵到了那些还沾着雾露的草皮上。这些牲口刚刚啃了几口,孩子们就赶紧把它们一阵风地撵回圈里关了起来。

(镜头)江成江飞花阿拉木建桥青桃雨水秋分等按照邀约,提前赶到了各家寨子最近的站点,然后跳上了驶往白鹤桥的下行小火车。

汉中苗歌(彭桓大头人字桥你这个谜儿童剧本)(2)

(镜头)车厢里:几个孩子呼朋唤友,前吆后喝,一阵挤挤搡搡之后,大家就全都团在了一起。

(镜头)下行小火车哐当哐当地辗着米轨一路驶来,车厢里几乎都挤满了参加“采花山”的各族村民。不一会儿,几乎整一列火车的人都在白鹤桥站下了车。

(镜头)南溪河大峡谷一段的326国道有如一条摇摆的长龙。一路上,各式微型、皮卡、农用车、翻斗车、拖拉机和敞篷大货车都已经站满了各个寨子的村民。

(镜头)驿路上:迎面有赶马车、赶牛车、骑骡子的,还有吆着几条斗牛有备而来的一帮精壮小伙儿;在崎岖阴凉的小路上,小咪彩们裹着艳丽的绑腿健步如飞,在欢歌笑语之中,色彩俏丽的百褶苗裙围着她们的身影团团打转。

(镜头):后面,紧跟着一路“掼”着脚底板赶来的小咪多。一个小咪彩双唇含起了树叶儿,潇洒地吹起了悠扬而尖厉的小调。

(镜头):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身着艳丽盛装的苗、瑶、彝、哈尼、壮等各族人群如同潮水一般,他们一路风尘,大呼小叫,争先恐后地朝着三十余公里之外的屏边县城张扬而去。

(画外音): 苗族是中国西部的一支跨境民族。屏边/马关“花山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七,滇越铁路沿线弥勒、开远、建水、蒙自、个旧、金平、河口,以及越南、法国和美国的苗家人,都会参加、祝贺。

(配乐11):《阿哩甲》吹树叶/ 哈尼小调

(镜头)一个小咪多双唇含起了树叶儿,潇洒地吹起了悠扬而尖厉的小调。

(镜头)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身着艳丽盛装的苗、瑶、彝、哈尼、壮等各族人群如潮水一般一路风尘,大呼小叫,争先恐后地朝着屏边县城张扬而去。

场景2:开远站 绿皮火车站台内宣传语:国弱,铁路为殖民;国强,铁路为人民。

站台内音乐:(配乐12):《阿波毛主席》音乐渐起

(镜头)绿皮火车运行标志牌(水牌):

碧色寨-白鹤桥采花山专列” “开远-白鹤桥”等字样

来自不同发车站点的米轨小火车车厢披挂着彩色气球,“采花山专列”字样醒目

绿皮火车车厢内:苗族乡亲们陆续上火车

歌曲《阿波毛主席》渐弱

汉中苗歌(彭桓大头人字桥你这个谜儿童剧本)(3)

一九八六年,中央电视台宁辛、宋世雄在 屏边县白云乡 “采花山” 节的现场直播

63

屏边城郊 阿季伍火山遗址“花山场”(上午)

“屏边县大围山国际花山节”布标

汉中苗歌(彭桓大头人字桥你这个谜儿童剧本)(4)

阿季伍火山遗址坑内:堆放柴木、包谷杆

汉中苗歌(彭桓大头人字桥你这个谜儿童剧本)(5)

“ 屏边火山群 ” 阿季伍火山遗址(县城郊)

“大围山国际花山节”入场仪式前/后——(配乐13):《跳月歌》管弦乐音乐起:

主会场(中午十点)

镜头)开幕式前,先由 “花杆头” 向前来参加“花山节”的主宾敬酒、祝福。

镜头)中越贵宾开始入场

镜头)苗家儿女排成两行,她们设“三关”竹竿前来友好拦道。在竹竿舞“夸夸夸——夸夸夸夸”的响声与节拍之下,中外贵宾小心翼翼地穿行其间;“三关”一过,饮酒“三杯”:一敬羊角酒,再敬牛角酒,三敬小盅的盐茶酒,一是祝老人健康长寿,二为远方宾客接风洗尘。

镜头) 县长在大会上苗语宣布:“大围山国际花山节——现在——开始。”再用汉语、法语宣读一遍。

汉中苗歌(彭桓大头人字桥你这个谜儿童剧本)(6)

镜头)锣鼓、鞭炮齐鸣,气球、彩旗,一排排铜炮枪响;阿季伍火山遗址坑内:柴木、包谷杆燃起的浓烟笔直冲天冒起了冲天浓烟,它模拟古老、庄严、雄伟的阿季伍火山遗址这一人类史前的圣火

镜头咪彩们衣服和百褶裙飘飞,咪多们上千支洪亮的芦笙响起;一队着苗服的越南青年走来,男吹笙,女弹口弦;

镜头)由十余个苗族青年小方阵踏芦笙、唢呐和筚篥的节拍起舞;

排头的芦笙队优雅入场;演员持彩扇、鼙鼓,载歌载舞;绕场三周;

咪多吹“敬酒曲”,咪彩端羊角酒,向贵宾敬酒。

镜头)一伙蓝褂子咪多站在土坡,风一吹,T恤露刘德华、成龙像;咪彩们撑粉色伞,着粉色衣和百褶裙,头饰、耳饰、佩饰、银泡、银甩叮铛,站满大半坡,她们撑起了无数把粉色小伞,俨然一座座花山

受邀请的 弥勒县文工团的 “大三弦” 载歌载舞出场了——

汉中苗歌(彭桓大头人字桥你这个谜儿童剧本)(7)

弥勒县文工团的 “大三弦” 载歌载舞

九里冲小学的江成阿拉木建桥雨水秋分以及飞花青桃等一伙儿孩子和刘国庆老师来到了花山场。

周民局长(屏边县政协副主席、文体局局长):“刘老师,我是周民,高副县长让我陪好你这位北京客人。”

周局长:“来吧,加一件我们苗家自制的对襟衣。”

汉中苗歌(彭桓大头人字桥你这个谜儿童剧本)(8)

“采花山” 的 “花杆王” 角逐

周民局长:“你看远处,那是一棵花杆,它是花山节最重要的标志。花杆脚下那个人叫‘花杆头’,也叫‘花杆王’;花杆顶上,飘着一面3尺6寸长的绛红色轻绸,叫‘蚩尤旗’。

周民局长:“每年花山节,苗家人都要围着‘蚩尤旗’比武,再爬到山顶吹芦笙,围住大龙树唱‘大歌’,然后斗牛、喝酒、跳舞,这一年的庄稼长就会长得特别好。”

周民局长:爬花杆之前,苗家人会肃立在花杆下祈唱咒词,追述缅怀苗人的‘大神祖’蚩尤。”

周民局长:“花杆呢是头天砍来的一棵杉树,砍树的时候,要在顶尖留下一丛绿叶,绿叶下方再扎起五颜六色的山花与几条彩带,再拴一壶‘冲天醉’的好酒和一个整猪头。能够爬到花杆顶的,就有好酒好肉奖励。”

刘国庆一边听周局长介绍,一边跟着他朝花杆走去。

(镜头)在一阵吆喝与对叫中,摩拳擦掌的花杆手早已赤着双脚等待。

“开始!”花杆手嘴里从容地吹着小芦笙,全靠着腰椎、腿力与臂力的配合,奋力地向着花杆顶端爬去……

汉中苗歌(彭桓大头人字桥你这个谜儿童剧本)(9)

(镜头)花杆手爬上顶端,取到了“冲天醉”的时候,围观者欢呼。

周民局长:“技术好的一手持芦笙口里吹奏着,另一手与两腿相互配合,边爬边吹,一步一响,节节攀升;技术更精湛的,会要求在湿滑的花杆上抹一转菜油,然后头朝地、脚朝天倒爬上去。这一类高手全靠手臂向下支撑住整个躯体,再凭借大腿夹住花杆,一曲一伸的韧劲儿向上爬。如果有花杆手凭这本事取得了山花、彩带、‘冲天醉’和整猪头,再拿到近在眼前的“蚩尤旗”,那么,大会组委会会授予他新年度“花杆王”的称号。县政府就会发布新闻,让传媒向苗族聚居的所有地方,近在国内,远在海外和美国、法国,隆重推出中国屏边大围山这位苗家的英雄少年,而苗岭所有的小咪彩,可以由他任讨一位为妻。”

东道主屏边县的 “芦笙舞 ” 表演:

汉中苗歌(彭桓大头人字桥你这个谜儿童剧本)(10)

周民局长邀约刘国庆进入“竹竿舞”。

刘国庆与其他客人一样,没等跳两组,就被细竹竿夹住了脚,一旁的观众们拍手大叫,哈哈大笑。

(镜头)随后,由盛装的苗、壮、瑶、彝、哈尼族表演的“百米竹竿舞”开始了。

十五对竹竿敲起了极有节奏的响声:夸夸夸——夸夸夸……这是激烈亢奋、虚张声势的竹竿发出了相邀舞伴的诱人节拍。“夸-夸-夸——夸-夸-夸”;在清竹竿合击与放开时的律动:一二三、夸夸,二二三、夸夸;一二、夸夸夸,二二、夸夸夸……节拍组合越敲越响;

“百米竹竿舞”表演结束,十五对竹竿分成几组,群众性的竹竿舞又开始热烈地跳了起来。

(镜头/画外音) 对歌是苗、彝、瑶、哈尼、壮族最喜欢的娱乐活动。对歌的内容大到天文地理,小到鸡毛蒜皮。形式主要有:路遇对歌、客来对歌、婚嫁对歌、围火对歌等等。在花山场上,一伙伙穿着T恤的咪多,一朵朵伞花下的咪彩都在精心准备“以歌为媒”的“情歌对唱”。

(镜头)咪多和咪彩各自准备好了几套“家伙”——那是一节用竹筒蒙上了油纸,再将一根几十米长的麻线一穿而过制成的“土电话”。咪多和咪彩们把 “土电话” 的两端各对着自己的耳朵:

汉中苗歌(彭桓大头人字桥你这个谜儿童剧本)(11)

打土电话

对歌场上屏边汉语方言):

小咪彩:“不唱民歌么干巴巴,就像吃饭无盐巴。”

小咪多:“三天不得唱小调,姑娘变成老大娘。”

小咪彩:“不唱民歌么干巴巴,就像春天不开花;天天都来唱小调,大娘变成小娃娃!”

小咪多:“有嘴不会唱,只有嫁懒汉,有脚不会跳,再俏无人要。”

刘国庆:“周局长,苗族是唱歌的民族,苗乡是音乐的天堂,无论男女,人人会唱,个个能歌。”

周民局长:“苗家人自古就有‘饭养身,歌养心,酒养魂’的说法。”

刘国庆:“晚上去凹嘎村参加苗家风情篝火晚会好吗。”

周民局长风趣地对刘国庆说:“刘老师,你们北京城有文化宫、音乐厅,而在屏边大围山,大龙树下就是苗家的文化宫和音乐厅。”

凹嘎村 大龙树(傍晚)篝火边

(镜头)篝火、火把、

周局长刘国庆一转过山包,只见大龙树的土场烧着一大堆篝火。

周局长:“”刘老师,这就是我们屏边的‘苗族文化宫’。”

(配乐14):石屏县文工团的《花腰放歌》音乐起

(镜头) 耳边飘来的旋律让刘国庆呆了一刻(自语):“是大歌”?!刘国庆发现‘大歌’队伍有12人、16人、32人的双声、三声部合唱,还有64人、128人的多声部合唱队……

刘国庆伸长脖子:“周局长,这就是停留在我们中央音乐学院教材当中的‘大歌’啊。”

(画外音):从宋代记载,苗人音乐就有一种 “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合唱” 。百年前,法国、英国传教士进入怒江、横断山等世居部落的三人三声部、百人多声部的无伴奏“大歌”,让西方来到的传教士大声惊呼:“东方‘大歌’,简直就是一群雄狮的表演!”《泰晤士报》评价“它的音乐历史要远远胜于西方的教堂歌咏”。

根据彭桓43万字史料性长篇叙事小说《地中海漂来的金桥》改编的《人字桥,你这个谜》儿童电影文学剧本

待续:20 放牛娃的春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