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


“司晨、时夜、酉日将军、长鸣都尉、会稽公、祝祝、朱公、翰音……”

这些全都指一种动物——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1)

清 任伯年《桃花双鸡图》

在古代,鸡的地位相当高。古人称鸡为“德禽”,《尔雅》里说鸡有五德

“头上戴帽子(鸡冠),是文德;脚爪能战斗,是武德;见了敌人敢冲上去搏斗,是勇德;见到食物呼同伴同食,是仁德;报晓准时,是信德。”

道家甚至有一种观点是,“鸡先于人诞生”。清朝《茶香室续钞》里就有一节援引了这种的说法:

“天地初开,第一天就产生了鸡,其后依次是狗、猪、羊、牛、马,到了第七天人才诞生。所以,正月初一叫做鸡日,到了初七才是人日。”

这种观点看起来虽不怎么科学,但想来却也十分有趣。

因为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鸡是鸟类的一种,远祖是恐龙。倘若真论起祖宗的事情,鸡的辈分怕是令人类望尘莫及。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2)

《群鸡紫绶图》(局部)

清 任伯年 天津博物馆

古人对这种动物的看重是有目共睹的。

就连二十八宿里,也给它留了个位置,叫“昴日星君”,负责司晨啼晓。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3)

▲神话传说中昴日星君的形象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里,都有这位 “昴日星君”的客串。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4)

▲《西游记》中,帮孙悟空捉拿蝎子精的昴日星君,本体是一只公鸡

而鸡与太阳的渊源,也因“啼晓”这一自然现象而起。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中引南唐人徐铉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所谓“雄鸡一唱天下白”,公鸡啼鸣,则太阳升。

远古时代,太阳给先民带来光明、温暖与烹炙食物的火种,是人们心中无比神圣的存在。

于是,在日月交割时啼鸣的鸡,常被古人视作“积阳”、“为火禽”,是太阳的代言人。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5)

《芙蓉锦鸡图》(局部)

北宋 赵佶 故宫博物院

《神异经·东荒经》中,也有——

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的记载。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扶桑山、扶桑树与太阳息息相关。

太阳女神从扶桑树上驾车升起。而后羿到东方太阳升起的扶桑山,取“扶桑神木”制作弓箭,射落九日。

“扶桑山有玉鸡......”,足以见得,那时古人便已将鸡与太阳联系在一起

另外,文章开头我们提到的鸡的“祝祝”和“朱公(祝公)”的别称,也因古代神话里的火神和日神——祝融,而起。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6)

《花坞鸣鸡》

明 王中立 台北故宫

三星堆曾出土过一件被人们称为“青铜神树”的青铜器,青铜树每根树枝都立着一只“神鸟”。

不过若真细究起来,这些神鸟莫不是更像“神鸡”?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7)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8)

三星堆遗址二号器物坑出土的树形文物

作为“太阳后裔”的鸡,在早起这件事上自然当仁不让。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古人常以鸡鸣励志,其中最著名的典故莫过于“闻鸡起舞”。

到了孟子那,家里养上三五只鸡,乃至还是“小康之家”的象征:“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种种原因加持,使得古代以鸡为题材创作的作品颇多。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9)

而一度以2.8亿元刷新中国瓷器全球拍卖纪录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可谓其中不得不提的代表作。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10)

▲香港苏富比 2014年4月8日

成交价281,240,000港元

现存于世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中,被公认为是真品且保存完整的,只有10只。其中4只在私人藏家手中,其余都在博物馆中收藏。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11)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故宫博物院藏

据文献记载,斗彩始于明宣德,但罕见实物

成化时期的斗彩颇受推崇,明清文献中称之为“成窑彩”或 “青花间装五色”。

从史料来看,成化斗彩鸡缸杯在古代就已价值不菲

明万历年间的《神宗实录》记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

朱彝尊的《曝书亭集》中,亦有“万历器索金数两,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以陶器而得玉之上价,其贵重如此”的描述。

至于成化斗彩鸡缸杯备受后世爱慕推崇的原因,除了跟成化斗彩清秀飘逸、生动盎然、出类拔萃的品质有关,还跟杯体所绘的“太阳的后裔们”有关

成化帝下令烧造斗彩鸡缸杯的原因,据后世学者推测,有三:

最基本的,是鸡本身所具有的吉祥寓意

古人向来讲究谐音取意。“鸡”的发音与“吉”字相近,因此人们常以鸡的形象兆示吉庆。

二是,成化帝登基那一年为鸡年

三是,成化帝在欣赏宋画《子母鸡图》时,被画上母鸡引领着四只小鸡觅食的场景所感动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12)

宋代 佚名《子母鸡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其中,第三种原因因成化帝与万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后世讨论度颇高。

成化帝,也就是明宪宗,他的幼年是在一种父爱缺失,政局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度过的。

再加上他有轻度口吃,所以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个性几乎伴随了他一生。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13)

明宪宗朱见深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成化帝一生娶后妃18人,生子女共20位,但终其一生,这位帝王只爱一人,即大他17岁的万贵妃——万贞儿

有人不解。

但成化帝一句:“彼抚摸吾安之”,便道出了万贞儿倍受宠爱的缘由——“待在她身边,我感到心安”。

同样的原因,成化帝会被母鸡领着小鸡觅食画面感动,大概也离不开这几个字:“令吾心安”。

他这幅画上写下一首七言。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14)

题诗虽围绕这幅宋画,但字里行间却透出他对温暖家庭生活和美好亲情的向往。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15)

母鸡慈祥,雏鸡天真。它们悠闲自在,低头啄食,毫不慌乱。

这样一幅温馨安逸的生活图景感动了他,大概也间接影响了斗彩鸡缸杯的样子:

不能是体积庞大过于恢弘的巨物,最好是细腻柔和、赏心悦目的小物件。

配色不能太过繁复,图案要有趣,最好能透出小动物的生动活泼劲……大巧若拙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16)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局部

这一点从鸡缸杯的名字也能看出来:“鸡者,纹饰也;缸者,造型也;杯者,功能也。”

朴拙的名字翻译成白话,就是画着鸡纹长得像小缸的杯子,简单又直白。

据说鸡缸杯烧成后,成化帝每每饮宴,必与万贵妃用之。

就是这样一个手不盈握的斗彩小杯,在成化以后,被各朝各代争相仿制。

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都有各自的致敬与发挥。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17)

清乾隆 粉彩御题诗文鸡缸杯

观复博物馆藏

清代朱琰的《陶说》里赞:“成窑以五色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

经过反复地思考打磨,观复博物馆设计推出了观复鸡缸杯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18)

观复鸡缸杯旨在将富含文化符号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引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

在设计上,尽量达到最好呈现。瓷质上,达到较为考究的水准。纹饰上,表达已有的文化内涵;设色上,更能反应我们所处时代的特点。

整体图案延续明清鸡缸杯的传统要素,以公鸡、母鸡与小鸡为主角。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19)

在画面的布局、形象用色上,观复鸡缸杯更接近于乾隆朝的鸡缸杯。

但去掉了童子,保留了明代原始构图中的山石花木及子母鸡,延续成化斗彩鸡缸杯稚拙朴实的笔法。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20)

杯型上,观复鸡缸杯采用了清代“酒圆”杯形,体量与明代鸡缸杯容量相近。

这种设计是为了在使用上达到茶具、酒具兼顾的功用。杯型、容量经过设计师反复考量,称心适用。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21)

鸡缸杯上的题诗,借鉴了乾隆仿成化而做的御制诗鸡缸杯的呈现方式。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22)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23)

观复博物馆藏乾隆粉彩御题诗文鸡缸杯局部(左)

观复鸡缸杯局部(右)

诗文力求含义丰富而简明直白,使其成为杯上的一道风景。

文字体法亦取于乾隆御制诗,方正古秀,易于辨别、品读,有盛世的气度。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24)

另外,在包装上,一只装为“独酌”;两只装为“对饮”;三只装为“三人行”。

最后的锦衣卫鸡缸杯 电影 鸡缸杯上太阳的后裔(25)

一人独酌,两人对饮,三人雅聚畅谈,在小小鸡缸杯的加持下,茶酒的乐趣更觉馥郁飘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