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的数量和特点有什么关系?姓名的地域特色

有学者研究,中国汉语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包括北方、西北、西南、江淮四个次方言区)、吴、赣、湘、客家、闽、粤。就各方言区十大常见姓氏而论,北方方言区中的北方、西北、西南三个次方言区基本相似,都以李、王、张、刘、陈等姓人数最多。吴方言区与江淮次方言区相似,均以王、张、陈、李四姓人数最多。赣、湘方言区比较相似,都是李姓人数最多,而且十大姓氏中有九个相同,仅顺序略有不同。

姓氏的数量和特点有什么关系?姓名的地域特色(1)

粤、闽、客家三个方言区比较接近,都是陈姓占第一位,李、黄、张等姓较多。不同的是,粤方言区是梁姓(8%)占第二位,闽方言区是林姓(12.8%)占第二位,客家方言区则是刘姓(8.3%)占第二位。研究表明,第一,地理因素对姓氏频率的影响要比对语言的影响大,两个地理距离较近的地区,有时语言差异较大,但姓氏频率却较近似;而两个地理距离较远的地区,有时语言差异较少,但姓氏频率分布差异却相当大。第二,语言比姓氏频率更易受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第三,姓氏频率分布比语言更能反映人群间血缘的远近。

就行政区划而论,姓氏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历史悠久的文明中心地区,姓氏相对复杂一些,如北京、陕西,在抽样的25000人中,有姓氏450个左右,而在发展较晚的广东、福建,同样是抽样25000人,姓氏不足300个。有些姓氏从全国范围内看是罕见的,但在某一地区却比较集中,如北京的东姓,陕西的路、党、权、鱼姓,辽宁的初、矫姓,四川的卿、阳、补姓,上海的忻姓,福建的水姓等。

姓氏的数量和特点有什么关系?姓名的地域特色(2)

因为语言、习俗的不同,各地人名往往有特别的常用字。例如,使用汉语吴方言的绍兴地区,人名好用“根”字,如志根、龙根、寿根;好用“阿”字,如阿娟、阿芳、阿林。鲁迅正是依此习俗,创造出阿Q这一文学史上的经典人物。

粤方言区的广东人好以“帝”为名,孙中山的幼名就是帝象。此外,还有叫帝根、帝卓、帝棠的。江苏、上海一带,多有名“旦”者,如光旦、政旦;两广地区,则多有名“球”者,如次球、神球。同样的人名在北方方言区里绝少出现,因为,这两个字在当地常用于骂人。有研究者统计归纳出,在取名字时,北京人较喜用“荣”,上海人较喜用“宝”、“妹”,辽宁人较喜用“素”、“凤”,陕西人喜用“建”、“军”,四川人较喜用“清”、“琼”、“德”、“成”,广东人较喜用“亚”,福建人较喜用“治”、“美”、“水”。同一个人名用字,在各地的使用频率大相径庭。如“淑”字,在北京地区频度是2.673%,占第一位。但是在上海,它的频率却只有0.131%,仅排在第158位。

姓氏的数量和特点有什么关系?姓名的地域特色(3)

有研究者将中国南方某高校的学生姓名依其地域来源,分为内地(6070人)、港澳台(1335人)、海外华人(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含华侨,294人)三组,进行对照分析,得出了如下结果:相同的是,志、伟、文、健等字,同为三组男性人名常用字。

不同的是,“华”,在内地组排第一,在港澳台组却排第十三,而在海外学生名字中一次也没有出现。在单名者比例方面,内地为23.05%,香港为15.68%,澳门为5.12%,海外为5.96%,台湾学生87人取单名者仅1人。

可见,取单名的时尚大致呈依文化交往的程度由内地向外递减的态势。在姓名的文化色彩分析方面,男性崇刚尚勇,女性向美惜珍的社会心理反映,三组样本基本一致。体现传统道德伦理的字眼,在各组样本中的区别不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