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感人的故事(晚安故事诗人远去)

晚安感人的故事(晚安故事诗人远去)(1)

晚安感人的故事(晚安故事诗人远去)(2)

“怀念诗坛的世纪之树”

沉痛悼念郑敏先生

流光易逝,我们送别了青山与秋水,送别了仲夏的夜晚与金黄的稻束,送别了诗坛的世纪之树——郑敏先生。

2022年1月3日7时,中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郑敏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郑敏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新诗的创作、中西方诗歌研究、当代西方哲学思想研究、诗歌翻译和教育教学事业。从上世纪40年代至21世纪,她的创作经历了80年的风雨历程,创作热情依然不减。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作为“九叶派”的重要诗人,郑敏先生的作品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她的代表作有《九叶集》《寻觅集》《心象》《早晨 我在雨里采花》《郑敏诗集(1979-1999)》等。

诗人远去,诗篇永存。

今晚,让我们一起重温郑敏先生的诗歌,

在清词丽句中追寻生命的永恒。

01.《金黄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

晚安感人的故事(晚安故事诗人远去)(3)

02.Renoir少女的画像

追寻你的人,

都从那半垂的眼睛走入你的深处,

它们虽然睁开,

却没有把光投射给外面的世界,

却像是灵魂的海洋的入口,

从那里你的一切

思维又流返冷静的形体,

像被地心吸回的海潮。

现在我看见你的嘴唇,

这样冷酷地紧闭,

使我想起岩岸封锁了一个深沉的自己

虽然丰稔的青春已经从你发光的长发泛出

但是你这样苍白,

仍像一个暗澹的早春。

呵,你不是吐出光芒的星辰,

也不是

散着芬芳的玫瑰,

或是泛溢着成熟的果实

却是吐放前的紧闭,成熟前的苦涩

瞧,一个灵魂先怎样紧紧把自己闭锁

而后才向世界展开,

她苦苦地默思和聚炼自己

为了就将向一片充满了取予的爱的天地走去。

晚安感人的故事(晚安故事诗人远去)(4)

03.《濯足》

深林自她的胸中捧出小径

小径引向,呵——这里古树绕着池潭,

池潭映着面影,面影流着微笑——

像不动的花给出万动的生命

向那里望去,绿色自嫩叶里泛出

又溶入淡绿的日光,浸着双足

你化入树林的幽冷和宁静,朦胧里

呵,少女你在快乐地等待那另一半的自己

他来了,一只松鼠跳过落叶,

他在吹哨,两只鸟儿在窃窃私语

终于疲倦将林中的轻雾吹散

你梦见化成松鼠,化成高树

又梦见小草,又化成水潭

你的苍白的足睡在水里

晚安感人的故事(晚安故事诗人远去)(5)

04.《舞蹈》

你愿意经过一个沉寂的空间

接受一个来自辽远的启示吗?

当黑暗和温柔的静默包围着你,

在那光亮的一角

好像在暮晚的天边

变异着神的亮翼,

好像秋日下午的果园

一个熟透的苹果无声的降落,

陷入转黄的软草里。

你愿意透过心的眼睛

看见神的肢体吗?

那圆润的手臂,

徐徐弯转的腰身

她的脚可以践在水上

而不被埋没,

她的眼光是不因

距离而淡弱的星光。

每一个缓和与敏捷的行动

都是沉默的一笔,

记下那不朽的言语

人们倾听着,倾听着,用他们的心

终于在一切身体之外

寻到一个完美的身体,

一切灵魂之外,

寻到一个至高的灵魂。

晚安感人的故事(晚安故事诗人远去)(6)

05.《心中的声音》

在这仲夏夜晚

心中的声音

好像那忽然飘来的白鹤

用它的翅膀从沉睡中

扇来浓郁的白玉簪芳香

呼唤着记忆中的名字

划出神秘的符号

它在我的天空翻飞,盘旋

留连,迟迟不肯离去

浓郁又洁白,从远古时代

转化成白鹤,占领了我的天空

我无法理解它的符号,无法理解

它为什么活得这么长,这么美

这么洁白,它藐视死亡

有一天会变成夜空的星星

也还是充满人们听不到的音乐

疯狂地旋转,向我飞来

你,我心中的声音在呼唤

永恒的宇宙,无际的黑暗深处

储藏着你的、我的、我们的声音

晚安感人的故事(晚安故事诗人远去)(7)

晚安美文

晚安感人的故事(晚安故事诗人远去)(8)

《我对新诗的七点意见》

郑敏

一、诗人的素质的提高,包括身心的素养。首先要有一颗真诚富有同情的诗心。诗不是庸俗情绪的容器,愤怒有深刻及泄愤之分。西方“愤怒的年轻人”与“垮掉的一代”绝不是痞子,他们的心是极为严肃和充满正义感的。走向生活不等于走向小市民,更不能以语言的卑俗来代表平民的立场。目前的新诗还谈不上有知识贵族的倾向,没有智育就谈不上文化素养。我们的知识结构,总的来说,是相对落后的。人类时至今日已无法以“自然人”自居。丰富的文化是现代人应有的素养,包括“返璞归真”也是一种文化。今天一定需要强调朴实的风格,把知识被作为点缀来卖弄则成为愚蠢。有知识不一定能写诗,但没有丰富的文化也会影响诗的深度,这总是一件憾事。最高的知性自然就会转化成悟性和智慧,而这后者是诗的灵魂。

二、历史感打通诗人的心灵与时代的联系。如果诗中有历史的声音和时代的痕迹,这种诗就属于大家之作。所谓历史感并非指作品写到历史事件,而是要体现人对这些历史事迹强烈深远的感受和领悟。在新诗领域里,我热切希望诗中有浓厚的历史感。这种现代的史诗不是以英雄主义为标志,而是无可避免的充满悲怆和深思。谁能接触今日时代的脉搏而听不见两次大战和乌托邦幻想的崩溃之声呢。

三、境界是汉语诗歌的宝贵传统,新诗在这方面应当有所继承和发展。境界是知性进入悟性高度后的一种审美智慧,这是我国汉诗不同于西方诗品的一种特殊的心灵美学。可惜白话诗自诞生以来就忽视、甚至否定诗的这种非口语的功能,因此在白话诗中鲜有这种境界。也许某些上世纪30年代的诗作,境界仍是诗人的追求,特别在废名的诗中。今天的新诗很像修在四合院遗址上的新楼,再难找到中国古典诗的境界,物化的冲击力抹去了飘忽的云片,然而云是美的,是遐想的载体。

四、诗歌可能是文学品种中最需要艺术转换的一种,这里创造超过表达,更不用说表面化的反映现实。生活素材进入诗必须经过一次艺术的发酵,然而,这种转换是无法强加给素材的。由于一些关于抒情和写实的简单化说法的影响,在很多的诗中抒情变成庸俗的宣泄,写实变成纯模仿,惟独创造被忽视了。创造力是当想象力与无意识触发出火花时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能量起着催化作用,让现实在瞬间转化成艺术的真实,以隐喻的方式呈现在作家的眼前,使得它成了现实的化身也即“诗”。这种无意识的介入并不能由上意识强求,因此是一种自发的转换运动。它使得诗歌脱离概念化、伪描述化等痕迹的干扰。这是一次想象力的飞翔,是一次危险而惊人的探险。转换的不成功就犹如空难。诗歌的语言突出地由暗喻与意象组成,而这些都只能产生在转换过程中。

五、中国新诗音乐性最难以解决的是平仄所构成的音乐性问题,无法如古典诗词那样有模式,不能充分发扬汉语特有的音调性音乐性,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诗人只能靠耳朵的模糊辨认来写作,因此新诗中不乏聱牙诘屈的诗行,读起来难以琅琅上口,这些对于新诗作者都是困惑,也是中国新诗难以与古典诗词媲美之处。这种音乐性的不足使中国新诗比拼音语言的西方诗歌略逊一筹,也是我们在发展新诗时应特别着力的一点。不是汉语本身缺乏音乐性,而是在我们放弃古典诗歌纯熟清湛的音乐后再也没有找到它的替身。要想有所突破,我们的语言学家应当更深入的研究汉语平仄的音乐规律性。

六、新诗目前面临一个读者危机。读者率的下降原因很多,与诗歌的现代性艺术强调跳跃,增加了阅读的难度有关,但与失去书法与绘画的支持也有关。古典诗词在书法、绘画的衬托下即使内容较艰深也仍能为人们所珍爱,我国诗书画在传统上一直相互促进,形成人们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景。所以我希望新诗也能有一部分在写作时采取类似绝句等整齐的诗行,以便能够争取到书法家、画家的兴趣,形成一种新诗的诗书画一体,这样就会使人们将诗看成日常生活中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七、关于主体性的反思。自从为了解放个人的自由心灵而提出文学的主体性后,中国新诗在这方面走过了一段很长的道路,将主观(主体)与客观(客体)、个人与群体相对立的情感成为一部分年轻诗人创作的动力,这种切断主客对话、个人与群体互动的倾向,使得很多诗人陷于狭窄的二元对抗思维,其中心就是一个无边膨胀的“我”。诚然“我”是应当受到尊重的,而且我在创造的泉眼不应受到奴役,但在一个二元对抗中的我,往往是盲目自封,脱离自然中万物和社会中各种力量的活泼运转,孤立于一切之外的自我狂人。这种“主体”当他在诗的王国中横冲直闯时,其对客观、他者的无礼粗暴必然造成重要的损失,诗人在尊重自身的同时更应当尊重他者,对宇宙保持虔诚的信仰,诗和音乐艺术都是需要我们用谦逊、虔诚来叩门的,在诗歌面前狂傲者必受惩罚,二元对抗的思维必然邀来狂傲、粗暴、心胸狭窄、全失诗人应有的气度,对自然粗暴招来愚蠢的人的自我膨胀,对他者粗暴只会再现了自己的愚蠢、浮浅,这些都不可能产生好诗。回顾我们近几十年的诗歌现象,这种主观、自我的无限夸大给我们的诗歌领域带来不少污染。

“我觉得,有了哲学,文学啊、艺术啊,一切就都‘透亮‘了。”郑敏先生将诗歌比作房间,将哲学比作家,以哲学的思维和视角来观看世界,以诗歌“有意识地融化哲学”。

她的词句深入大地,轻柔地抚慰龟裂的土壤。她以知识分子的情操,关注我们的时代,关注人的灵魂。

- 晚 安 语 -

“只让那清新的草香,充满我渴望洁净的肺叶。”在平淡中追随浪漫,随着心的悸动探索生命的意义。

晚安感人的故事(晚安故事诗人远去)(9)

-bnuweixin-

部分素材源自网络

音频:孙诗涵 祖宇轩 李睿熹 高榕 刘懿莹

文案:郑亦佳

排版:岳天舒

责任编辑:岳天舒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