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清官的排名(大明朝第一清官)

万历十五年,这是大历史的变迁中无足轻重的一年。然而,这一年的大明王朝,却又实实在在发生了不少为后人念兹在兹、反复提及的事件。这一年,“古怪的模范官员”(黄仁宇语)、“无用的好人”(当年明月语)海瑞海刚峰,于南京右都御史(正二品)任上,病殁,年轻的万历皇帝下诏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的灵枢用船运回家乡时,沿路百姓自发穿白衣戴白帽哭祭,数百里不绝,为有明一代仅见。

明朝清官的排名(大明朝第一清官)(1)

海瑞,尽管他载誉史册,但他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失败,撒手西去之日,他的内心之中依然为无数矛盾的问题所困扰。他所不知道的是,困扰他的问题,历数百年之后,还要困扰无数的研究者,使他们争执不休,莫衷一是。

海瑞,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后人越研究他,越感到他难以理解?或许,答案就藏在那个困扰了海瑞一生的矛盾的时代里。

洪武十六年(1383年),一位名叫海答儿的明朝军人,随军来到海南(当时称“琼”),落户于琼山所金花村。海答儿生子海宽,考中举人后曾出任福建松溪县知县。海宽生子五人,其中海澄为进士(后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海兰、海鹏、海迈为举人,海翰为禀生(秀才中的优等生)。

海宽恐怕怎么也想不到,他这个“最没出息”的小儿子,将来却能给海家带来最大的荣耀。

正德八年(1514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海翰的妻子谢氏产下一子,取名“瑞”。四年后,海翰病故,留下弱妻幼子,艰难度日。

谢氏虽为一弱女子,却性格刚毅,从小对儿子督导甚严。在母亲的严厉教导下,海瑞一天天长大,自号“刚峰”,意味做人要刚强正直。他虽然天分不高,资质一般,但由于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攻读诗书经传,而很少玩耍,长大后于经史子集颇为娴熟,参加科举考试后,顺利考取了举人,时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当然,也因为资质有限,运气不足,之后的会试中,海瑞连考皆不中。于是,海瑞面对现实,放弃了继续科考之路,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出任福建延平府南平县教谕,正式走上了仕途,时年四十岁。

海瑞在第一个工作岗位上,留下的记载不多。不过,寥寥数语也似乎预示着这个寡言少语的中年人,必将要度过不平凡的一生。

当时,朝廷的御史定期到县学视察,按照惯例,教师们都要跪在地上通报姓名。然而,海瑞认为读书人应自重身份,不该对上官随便下跪,于是,御史来视察时,其他教师都下跪通名,唯独他长揖行礼而已,别人责难他,他反驳道:“到御史所在的衙门自当行部属礼仪,但现在在学堂,这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身行礼。”上官虽然不高兴,但对于海瑞的不屈从,也是无可奈何。

海瑞与其他官员的不合拍,随着他在官场的日子越久,就越发显露出来。

明朝清官的排名(大明朝第一清官)(2)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淳安任上,海瑞声名鹊起,渐渐广为朝野所知,其中,浙江总督胡宗宪“帮助”海瑞,狠狠刷了几波名声。

一是海瑞清廉自持,生活节俭,连老母亲也跟着吃苦,母亲七十岁生日那天,海瑞自己掏钱到集市上买了两斤肉,没想到这事竟成为了浙江官场的奇闻,总督胡宗宪特意告诉别人:“听说海县令为母亲过寿,只买了二斤肉。”

二是胡宗宪的儿子某次路过淳安县,因当地招待未能让他满意,他向驿吏发怒,把驿吏倒挂起来。海瑞闻知后,召集衙吏说:“过去胡总督考察巡视各部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如此嚣张,肯定不是胡公的儿子。”便把此人抓了起来,并没收了胡公子带着的数千两金子,接着派人乘马禀告胡宗宪,胡宗宪接回了儿子,但却没有怪罪海瑞。

后来,都御史鄢懋卿出巡两浙、两淮盐政,一路威风凛凛,贪污勒索,海瑞却不买账,仅仅简单接待,令后者灰溜溜而去。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初,海瑞因功被选拔为户部云南司主事,时年五十二岁。

担任户部主事的海瑞,在当时的朝堂上只能算一咸鱼官员。志在修道的嘉靖皇帝,对于天下朝廷一应事务,只要不威胁到他手中的皇权,便不甚在意。

于是,上任不久的户部海主事买好了棺材,将家事托付给朋友,然后向嘉靖皇帝上了一折,名为《治安疏》,洋洋洒洒近四千言。其中最犀利的一句话竟说“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意思是:普天下的官员百姓,很久以来就认为你是不正确的了)!

明朝清官的排名(大明朝第一清官)(3)

嘉靖皇帝打开折子,才扫了几眼,便把折子扔在了地上,暴跳如雷:“来人哪,把那家伙抓起来,别让他跑了!”这时,侍候一旁的宦官黄锦(时任司礼监事兼总督东厂,是当时的头号太监)赶紧禀报说:“陛下不急。听说海瑞这人向来有愚名,他上疏之前,知道自己冒犯该死,已经买好了棺材,和妻子诀别,奴仆们也都全部遣散了,他自己是不会逃跑的。”只此数语,救下了海瑞一命,也间接成就了海刚峰的千秋直名。

嘉靖皇帝闻言,默默无语,不久之后又让人拾起海瑞的上疏,读一会又放下,放下不久又拿起来读,反复多次,最后叹息道:“这家伙是比干一样的人,但朕可不是商纣王!”

海瑞上书之后,静坐家中待罪,但一时之间嘉靖皇帝却没把他怎么样。这年入秋后,嘉靖皇帝生病,心情郁闷,想到海瑞的奏折,越想越气,于是下令锦衣卫把关了起来,但并没有正式问罪。

海瑞的户部同僚何以尚觉察到嘉靖皇帝并无处死海瑞的意思,于是上疏请将海瑞释放,未曾想惹得嘉靖龙颜大怒,不但令锦衣卫杖责何以尚一百杖,还差一点将他下狱论死。

期间,也有阁臣认为应将海瑞处死,但被首辅徐阶和刑部尚书黄光升压了下来。

明朝清官的排名(大明朝第一清官)(4)

次年底,“修道未成”的嘉靖皇帝终于一命呜呼,由其子裕王朱载垕继位。不久,奉嘉靖皇帝遗诏,海瑞等人被释放出狱,官复原职。

经此一狱,海瑞在朝野中赢得了巨大的声望,即便他的许多同僚和上司都因他的过于刚正和固执,而不太待见他,但他的仕途之路,自此之后虽不能说一帆风顺,也基本上是有升无降了。

嘉靖四十五年,也就是嘉靖皇帝病逝之年,可以说是海瑞一生之中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他遭遇的挫折虽多,但都无关理念。他坚决的遵循往圣先贤的教导行事,不打一丝折扣,虽然结果未必尽如人意,但他本人内心之中是没有疑惑的,士林的舆论对他也是完全首肯的,甚至包括他的“敌人”如浙江总督胡宗宪以及嘉靖皇帝,其实对他都是佩服的。然而,当海瑞仕途通畅、走上重要岗位之后,他这个人没有变,作风、理念也没有变,朝野的舆论却分裂了,推之者上天,贬之者入地,而海瑞本人,内心之中也开始有着迷惑和焦虑,并至死未解。

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我们习惯说一句这是时代的局限,殊不知这样轻飘飘的话,对于解释历史是最没用的。

海瑞仕途的巅峰期是他巡抚应天的短短半年,也正是这半年中,为他广泛赢得了“海青天”的声誉,但也正是这半年,让不少曾经敬佩或欣赏他的朝廷重臣,开始对他失望。比如说他审案,当案情不明时,他不是深入调查,而是遵循他自己的原则“与其冤屈兄长,宁愿冤屈弟弟;与其冤屈叔伯,宁愿冤屈侄子;与其冤屈贫民,宁愿冤屈富民;与其冤屈愚直,宁愿冤屈刁顽”。这样的做法在一时一地,或有其现实合理性,但显然缺乏公平,然而,身在当时,海瑞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别人也提供不了更好的办法,即便圣贤的教导,似乎于此也是缺席了的。

明朝清官的排名(大明朝第一清官)(5)

后来,有“救时宰相”之称的张居正当政,不喜海瑞作风,对其闲置不予重用,他称:“海瑞秉忠亮之心,抱骨鲠之节,天下信之。然夷考其政,多未通方。只宜坐镇雅俗,不当重烦民事。”也就是说,张居正认为,海瑞太不知变通,殊不知圣人之教,也应时而变。

海瑞晚年,因其刚正、固执,得罪了很多官场同事,也遭受了许多非议和攻击,其中不少是莫须有的罪名。比如,海瑞家中因婆媳不和,确曾发生一妾自杀之事,然所谓因名节饿死女儿,则纯属子虚乌有,胡编乱造,却流传甚广,以坐实海瑞“不近人情”,但“女既杀而子亦无,天道或不可尽爽也”,如此宣泄对海瑞不满的情绪,就只能呵呵了。

张居正去世后,年轻的万历皇帝对海瑞重新启用。七十二岁的海瑞上疏,称应该用明太祖朱元璋剥皮实草的方法惩治贪污。结果士论大哗,御史梅鹍祚严词弹劾海瑞,万历皇帝虽认为海瑞言论有过失,但不失忠诚,因此没有怪责海瑞,倒是罚没了御史梅鹍祚的俸禄。

此后海瑞还多次上疏,劝谏万历皇帝,但于万历而言,也不过耳边风罢了。最后,海瑞被升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正二品),此一职位,时人如此解释:“南京为养望地,官号吏隐。右都虽长御史,称独坐,然于诸御史无所短长也,取相引为尊重,他吏治民事无相关者。稍积望岁月,且迁北矣。即京中人从来未知右都御史为谁氏。”

老而弥坚的海瑞,即使在这样的闲职上,仍然让他的同僚和下属们难以忍受,弹劾他“谓其莅官无一善状,唯务诈诞以夸人,一言一动无不为士论所嗤笑”。万历揽奏批复道:“(海瑞)虽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之以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竟与张居正的看法不谋而合。

明朝清官的排名(大明朝第一清官)(6)

到底是这个世界错了,还是自己错了?迟暮之年,饱经沉浮的海瑞或许也不能不困惑。他给友人的心中道出了自己的惆怅:“年七十有四,非做官时节。况天下事只如此而已,不去何为!”

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月十四日,年老而痛苦的海瑞终于走完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天。他没有儿子留下,所以朝廷派佥都御史王用汲来主持他的丧事。王用汲来到海瑞的家中,见这位贵为右都御史的正二品大员,却只有葛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有些是连贫寒的文人都不愿意使用的,因而忍不住为之悲泣不已,并自己凑钱才办妥了海瑞的丧事。

海瑞逝去了,于这个时代的变迁而言,并没有产生多少影响。明代大思想家李贽评价他:“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是耶非耶,仍留待后人评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