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前一棵树下有什么好兆头(农村俗语人过五代另起坟)

俗语大多是民间的劳动人民代代相传的,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总结而来的,大部分都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给后人留下很多的警醒启发,为的是让后世子孙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对后世子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分享一下村里老人常说起的一句话“人过五代就要起祖坟,房过三代必走人”,看看这句话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现代的我们能不能从民间的俗语里看到一些新的启发和新的警醒。

坟前一棵树下有什么好兆头(农村俗语人过五代另起坟)(1)

一、人过五代另起坟

关于“五服”,在古代一种说法是指以皇宫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每辐射延伸五百里可以划分为一个区域,这五个区域再从外面向里面辐射,依次为荒、要、绥、侯和甸,合称五服;古代的“服”,就是要“服侍天子”的意思。

另一种“五服”的说法是指是民间五种不同的“丧服”,它是以宗亲关系的远近亲疏作为依据的,比如,其中最轻的称为,最重的称为

坟前一棵树下有什么好兆头(农村俗语人过五代另起坟)(2)

中国古代俗语中的五代指的是五辈人,从自己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再到自己一共是五代人,这按民间的说法也就是所谓的“五服”,这是以父系家族组成的中国古代的社会体系,以父亲血亲宗系为重的。

在中国古代社会像祖坟、宗祠这样的地方都是神圣的不可被侵犯的,因为他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子孙宗亲,但是都在五代之内,因为到了第五代就出现了很多的旁系,那个时候就是先人想保护因为旁系太大也力不从心了,所以出了五服就要另起祖坟了。

坟前一棵树下有什么好兆头(农村俗语人过五代另起坟)(3)

但是古代如果到你这边正好出了五服,父亲还在五服之内,从你开始就另起祖坟了,父亲这边的也是不需要迁坟的。

其实“人过五代另起坟”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一种亲疏关系的梳理,出了“五服”的关系已经不是很亲,还要待在一个圈子里面也是比较怪的。不如重新另起祖坟,重新立一个新的亲密的圈子,来保佑后世子孙。

坟前一棵树下有什么好兆头(农村俗语人过五代另起坟)(4)

二、房过三代必走人这里的“房”,通常来讲是指农村的房屋 。过去的农民生活十分艰苦困难 ,建造的房屋结构相对来说也是不结实的 ,一般都是些土坯房、木质结构房 、还有一些甚至是一些茅草房,这样的房子本身就是不牢固地再加上年久失修很容易倒塌 ,更别说要经历三代人的长期的居住,从安全角度来说是不可靠的。

坟前一棵树下有什么好兆头(农村俗语人过五代另起坟)(5)

而以前的人的寿命比起现代人来讲还是比较短的,人们的寿命大概是在40岁左右,但是三代人寿命加起来也要超过100多岁了,而超过三代的房屋最起码要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

过去农民的房屋都是茅草和土坯结合而成的,经不住各种的刮风下雨地质灾害,而住过三代人的房屋就算是经过重复的修葺也可能是不堪一击的 。

坟前一棵树下有什么好兆头(农村俗语人过五代另起坟)(6)

当然超过三代的房屋安全系数会变得很低 ,这个时候再住人是非常危险的 ,必须将旧房拆除再重新盖 。这就是老年人嘴里常说的“房过三代必走人”的由来。由此看来,农村的俗语,老人嘴里常常娓娓道来的都是大智慧,是经过祖祖辈辈的经验总结而来的,也是为了造福后世的子子孙孙。

人常说:”人挪活,树挪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希望子孙后辈有更好的发展,走出大山,走出面前的一亩三分地,这样才能有更广阔的空间更好的发展。

坟前一棵树下有什么好兆头(农村俗语人过五代另起坟)(7)

总结

对于现代人来说懂得俗语的越来越少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永远是无穷的,他们是用祖祖辈辈的经验来给后辈子孙警醒的

现代人来看,“人过五代另起坟”中提到的“五代”,其实过“五服”后的关系已经就很疏远了,没有必要还待在一个关系圈子里面了,自己另起一个圈子岂不是更好吗?

待在自己更亲近更舒适的圈子里面岂不是更自在吗?这样看来古人在很早之前就把舒适圈画好了,是不能超过“五代”的;而“房过三代必走人”也是我们的先人希望子孙后辈不要拘泥于眼前的这一片天地,走出去建造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也就是打造一片自己生活的空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