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英最经典的电影(一边演高贵的仙女)

她是伟大的艺术家;她是“七仙女”的化身,美玉无瑕;她是现代历史文化名人之一;毛主席曾为她题词“中国好儿女”。

人物介绍

严凤英(1930~1968),出生于安庆,乳名鸿六。童年在桐城罗家岭度过。纯朴的乡情和优美的山歌滋养了她,为其日后形成清新、真挚、优美的表演风格奠定了基础。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

严凤英最经典的电影(一边演高贵的仙女)(1)

严凤英与《天仙配》

《天仙配》是黄梅戏的传统剧目。严凤英从小唱黄梅戏,但只是上台表演一些丫鬟的角色,她自述说:“我后来自己也演这出戏。讲老实话,那时我懂得什么呢?师傅叫怎样唱就怎样唱。唱戏只是为了糊口,对七仙女这个“人物”谈不上爱,也谈不上讨厌。不管看人家演也好,自己演也好,我对这出戏是不大感兴趣的。”那个时候的严凤英还很小,哪里懂得那些情情爱爱呢?

随着严凤英在艺术舞台的不断磨砺,再加上她到了那个年龄,有了爱人的她,被《天仙配》中伟大的爱情故事所打动,慢慢爱上了《天仙配》这部戏。

严凤英被角色难到了

观众可能只看到表演的最终结果,却看不到演员为了角色下的苦功夫。

仔细琢磨一下,七仙女这个角色是非常矛盾的。

严凤英最经典的电影(一边演高贵的仙女)(2)

首先,她是仙女,仙女一定是非常漂亮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们也从来没有干过什么农活,她下了凡,选择和董永生活在一块,自然要融入农民的生活,自然要受苦受累,什么绫罗绸缎都要统统扔掉,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村姑,正是考虑到这种因素,让严凤英犯了难,在戏曲舞台上,到底是要扮成仙女还是扮成村姑呢?

严凤英最经典的电影(一边演高贵的仙女)(3)

她说:“七女下凡后的身份也搞不清楚。董永在老戏里面是个秀才,七女的装扮就和一般的花旦差不多,说不清她是一位千金小姐还是一位村姑。她身穿裙袄,右手拿一把扇子,左手拿一条手绢,站的时候爱把左手撑着腰,形象说不上像农民。”

其次,严凤英不光要纠结角色从仙女到村姑的转变,还要好好琢磨“七女”的性格特征,大家都知道,在那个年代里,女孩是不能主动示爱的,这是一件非常羞耻的事。但是有些村姑要真爱上了一个青年,她会勇敢得多。她们大都是好姑娘,只不过没有按照老年人的规矩,而是按照自己的愿望选择了对象而已。

如果只是村姑就好办了,但她本是仙女啊,她和纯粹的村姑不一样,她的感情流露、对普通人的态度是大不相同的。

排戏被导演批评

一九五四年,她参加华东区戏曲会演,一开始排演,导演嫌她“文”了,戏曲表演有一套传统的艺术程式,又要演得像,又要演得美,这就是严凤英面临的两大任务。

严凤英说:“她是仙女,我要尤其注意身段,但注意了身段就“文”起来了,想“粗野”一点,身段又不美了。”一边又不能失掉仙女的气质,一边又要表现“粗野”一点,严凤英可真是太难了!

后来严凤英有了突破,该“文”时“文”,该“粗野”时“就横下心“粗野”。

严凤英说:“我说要抓紧机会,不然他要走了。我要赶紧告诉他,我愿与他配成婚。他要不收留我,我就“无家可归”了。在这种心情下,我发急地干脆瞪着眼对他唱,我愿与你······”这一表演,充分表现出“七女”对爱情坚贞不渝的态度,迎来观众的阵阵掌声。

1954年,《天仙配》获华东区戏曲会演一等奖。1966年,《天仙配》获文化部“金质奖章”。两次获奖,证明了严凤英超众的实力,不愧为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