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县名解析赵国造币中心

赵国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县名解析赵国造币中心(1)

赵国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县名解析赵国造币中心(2)

赵国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县名解析赵国造币中心(3)

吕梁地图

柳林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西麓,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东邻离石,西滨黄河,北接临县,南邻中阳、石楼,是黄河沿岸城市之一。1971年7月从离石县西部、中阳县西部各划出部分公社组建柳林县,以县城驻柳林镇而得名,取柳树成林之意。

赵国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县名解析赵国造币中心(4)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柳林县境内的隰城(今柳林县穆村)、蔺邑(今柳林县孟门)就已经成为了当时全国性重要城市。

造币中心——蔺邑

赵国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县名解析赵国造币中心(5)

刻有“蔺”字的战国布币

柳林县春秋时为晋国领地,战国归属赵国。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繁荣,到战国中后期,为适应商业发展需要,各国大量铸造金属货币,通行各国的度量衡制,目前发现的地名文字达200多种。

在赵国的70多处铸币城邑中,离石、蔺所造地名钱币市场广阔,非常出名。特别是出产自蔺邑(今山西柳林县孟门)的“蔺币”,品类完整,有八种币型,即圆足布大中小三型、刀币、方足布、平首布和环钱,此外还有蔺半钱币,在战国时期的货币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蔺氏发源地——蔺邑

赵国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县名解析赵国造币中心(6)

蔺,古代姓氏,出自姬姓,以地名命姓。春秋时,晋献公的少子成师被封于韩(现在陕西省韩城市),他建立了韩国,因为他的爵位是子爵,所以又称韩子。他的后代子孙遂以韩为姓,称韩姓。传到韩厥(即韩献子)时,他的玄孙叫韩康,因功封于蔺邑(今山西柳林县孟门),他的后代子孙遂以封邑名为姓,称蔺姓。

柳林碗团的历史来源

赵国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县名解析赵国造币中心(7)

柳林碗团

荞面碗团是一种山西吕梁地区的一种传统美食,是用水和纯荞面和一起,加热到高温形成糊状,然后冷却即可,食用时浇上辣椒油、醋,用刀叉划成块状即可食用,是一道非常美味的即食食品。

相传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反晋,从离石左国城派大将石勒发兵攻晋,营地扎在柳林三郎堡。当时自然灾害严重,战乱频繁,军粮供应不足,军士就把荞麦磨碎后熬成粥喝。一天,几个军士外出,误了饭时,回来后,荞面粥已结块,士兵就把碗内的荞面团扒下来抓食。有人嫌味道太淡,便把荞面团切成条,随便撒了一些盐,浇了些醋、蒜泥、姜末、葱花等佐料,一吃居然非常美味。有人给石勒端去一份,石勒吃后,大加赞赏,让厨房如法制作,军士饱尝后精神大振。当地百姓闻讯后,去军营观看,军士就让百姓尝鲜。百姓尝后,甚感奇特,就模仿着去做,从此在民间得以流传。

刚开始在锅内熬煮,碗内盛放,晾凉即食,后来发展到一小碗盛面糊,上笼蒸熟,晾凉而食。外国传教士来柳林后,把刀、叉扎的习惯传到柳林,碗团也由原来的筷子夹变为刀叉扎食。(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