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境界的三个层次(书法是一种修行)

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可以想象就不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苏联著名教育家)

引言:我们的书法,自有文字的那一天起,从仓颉造字到电脑编码,历经数千年,就以她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中华儿女,就以她无穷的魅力滋润着中华儿女;我们的书法,她是无言的诗,她是无形的舞,她是无色的画,她是无声的歌。我们的书法,她是承载炎黄子孙几千年不断文脉之摇篮,在这摇篮里孕育了我们最最优秀的人类文明。

书法境界的三个层次(书法是一种修行)(1)

书法是一种修行

书法伴随我成长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要学习书法。小时候点着煤油灯练字,是为了把字写得漂亮从而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是为了升学的时候书法考试能增加学分?再后来,学习书法,是为了以书法为职业,写出好的作品能赚钱养家糊口?还是为了适应各种书法比赛拿大奖?或者是加入各种书协赢得一世名利?还记得,很小的时候,木匠老父亲为别人家起房子,在中梁的大红纸上用毛笔写下的“上梁大吉”的大字至今还在记忆里迎风飘扬。还记得,小时候过年贴对联,第一次看到村里的先生为我们写下的春联,那红底黑字至今还在眼前浮现。

我没有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但是从小在我身边的人,他们都有对文化的向往和尊重之心。我有幸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接触到纸墨笔砚这些书写工具,尽管没有能及时得到书法老师的正规指导,但是临帖从小就养成的习惯,或多或少的为书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书法也让我让在同龄人中找到自信和学习的动力。

书法境界的三个层次(书法是一种修行)(2)

心经四条屏之一

由于从小对书画的喜欢,在升学考试中我以全区美术专业第一的成绩考进入了一所师范院校学习美术教育,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毕业了如梦以偿教了书。后来种种原因,放弃了最初做老师的梦想,选择了北上求学,在北京跟两位京城老师学习了传统国画基本课程,历经两年,我又选择了南下广东,然后一直写字画画为生。期间游学于岭南各大画院和名师之间,为我的书画之路拓宽了广袤的视野。

在广东生活十二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差点要了我的命,不得不回到老家休养生息。人这一生,一路走来,书法始终伴随我成长,尤其是在病中的这几年,我一遍一遍地临写佛经,让我对书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书法境界的三个层次(书法是一种修行)(3)

心经四条屏之二

书法有法 书法有道

世之学者,不得其门,从何进手?必先临帖,方有定趋。始也专宗一家,次则博研众体,容天机于自得,会群妙于一心,斯于书也,集大成矣。—《书法雅言》明 项穆

人学习书法的过程,是从没有方法到有方法再到不用方法的过程。书法的法,就是跟着前人的脚印走,临前人的帖,读前人的书论经验心得,除此之外,还要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书法的法,就是书法的技巧和方法,一位书法工作者,如果没有扎实的书写基本功,就没有高于常人的技巧和方法,就算不得一位合格的书法工作者。齐白石画论曾说,“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我想,这个道理用在书法上也是行得通的。如果帖都临不像,正字都写不好,这就是欺世盗名。但是,如果完全地走古人的路,一成不变而没有自己的风格,也是不好的。关于书法方法论,有很多人有不同的观点,有说书法应该无法,应该术高莫用,应该宁拙不巧。

没有技法的书写和有技法而不用的书写,完全是两回事情。书法确实不是一门靠炫耀技法的手艺,但是书法又确实是需要高超技巧作为支撑的技术学问。现在一些书法家,尤其是草书领域的书法家,连基本的楷书都写不好,所以一直就被人们所诟病。我们也不屑把毫无技法的随便涂鸦当做书法,须知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道理。一个书法家,用一辈子的时间来研究书法,就应该花时间把常见的几种字体全部熟练的了解和掌握。把每一个领域都作为一个课题进行探讨,然而再根据自己的喜欢和专长在其中一方面深入地研究下去下去,我想这才算得上是一个书法大家正确的发育轨迹吧。

书法境界的三个层次(书法是一种修行)(4)

心经四条屏之三

关于书法之法,前人已经说到穷尽,而关于书法之人品,往往被世人忽视。“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清 傅山

书法之道。现在人们通常把书法活动叫做书法艺术,其实在中国古代,至少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我们没有“艺术”这个词语,艺术,辞海里的解释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艺术用英语来说就是art。书法艺术,按照我们的传统习惯,应该叫做书道更加形象和准确些。道,一般来说就是原理。我们有天道、茶道、等等各种道的说法。“道可道,非常道”,书道,一般来说就是书法的基本原理,但是更深层的意义却是用语言不能表达清楚的。

姑且把书道说成是书法工作者的自我修养吧。为什么我不主张把书法等同于西方涂鸦艺术和行为艺术呢,这是因为书法行为和个人的修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古以来书法是文人墨客必备的修身技能,书法是文化的象征,书法工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位“读书人”,她和西方那些“稿艺术”的手艺人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这也是书高于画的原因。我一直强调,面如其人,字如其人,相面不如相字的道理。书法归根结底是要将人格联系到一起的。

真、善、美是人们对事物的三种感受三种态度。真,是自然的,是科学的,善,是实用的,利他的,美是精神的是会意。而书法能把这三种关系完美地集合到一起。一个书法工作者必然要具备真善美这三点特性,才能被人们普遍认可。纵观历史上那些可以名垂青史的大书法家,他们无一不是书品人品高度统一的典型代表,比如王羲之比如颜真卿比如苏东坡。而那些本来字写得也很出众而人品差的人,在书法上是永远没有被世人接受的,比如秦桧比如慈禧比如汪精卫。

一位俄国作家库尔尼雪夫斯基说得好“一个人的活动如果不是被高尚的思想所鼓舞,那它是无益的、渺小的”。书法之道,难道不也正是这样的吗?书法,对于我是一种修行。“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书法境界的三个层次(书法是一种修行)(5)

心经四条屏之四

秀才心语: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如果您的心是开放的,那么您就是充盈的,如果您的追求是恬淡的,那么那您的生活就是富足的。尚若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间隙,失去知觉,化着一阵烟,一阵雾。


请欣赏秀才下一篇文章:

(入世篇)书法不是写写画画,书法是人情世故。当代书法现状分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