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仁与诚的关系(论语子罕言利与命)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是《论语 · 子罕》篇第一章的全文,也是对孔子的评论对这句话译释应当是:“孔子很少谈论利益和天命,却盛赞推举仁德”为什么这样译释?,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论语仁与诚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论语仁与诚的关系(论语子罕言利与命)

论语仁与诚的关系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是《论语 · 子罕》篇第一章的全文,也是对孔子的评论。对这句话译释应当是:“孔子很少谈论利益和天命,却盛赞推举仁德”。为什么这样译释?

一、前半句“子罕言利与命”的译释

这半句的译释是很容易理解的。第一,“利”指人的利益。追求利益是人的本性;天生为己,人人都会主动为之,不需要讲也不必讲。第二,“命”,即天规天命。主要包括自然规律和事物的属性等,这往往是人所不可抗拒的。对此,我们的主要态度是探索它认识它利用它,以此来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虽然这很重要,需要研究,但这不是孔子所注重的。孔子提倡做人当努力成为有仁德的君子更有意义,可谓“君子不器”;倡导以“仁爱”思想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推行仁德治国,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统一。正是基于这种观念,从而创立了以仁德为核心的孔子思想。鉴于这样分析,就可以理解孔子为什么很少谈论利益和天命了。

二、后半句“与仁”的译释

第一,我们知道,仁德是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核心。应当说孔子及儒家的一切学说,都是围绕着和谐、友善处理人与人关系的仁德思想而展开的;正如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这是显而易见的,不必细说。所以,如果说孔子很少谈论仁德,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对于“与仁”的译释也有这样的倾向,那就有大问题了。

第二、分析《论语 · 子罕》全篇三十一章的思想内容,本句话第一章之后的三十章内容都是围绕着如何推行仁德思想引领社会发展而谈的。所以,作为第一章的思想内容,应当同后续章节的思想内容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出现前后章节思想内容相悖的现象。可见,将“与仁”译释成“赞赏或推举仁德”,更符合文章的本意。当然“与”本身就有“推举、赞赏”的含义。同时,这句话作为第一章,具有这样的含义,也会起到对全篇各章内容的引领作用。这是《论语》的写作手法之一。

综上可见,将“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理解为:“孔子很少谈论利益和天命,却盛赞推举仁德”,才更符合《论语》的本意。而且本句话的思想内容恰好发挥了对《论语 · 子罕》篇各章内容的引领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