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悠悠古运河(悠悠运河贯古今)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千载悠悠古运河(悠悠运河贯古今)(1)

大运河(临平段)历来是京杭大运河航运功能较发达的河段之一,长约40公里,蜿蜒而来,孕育了杭州市临平区的江南水乡文化,也蕴藏着城市发展的动能。近年来,临平区厚植大运河沿线文化沃土,积极探索大运河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为千年文脉注入新的活力。 运河文化 源远流长 悠悠运河水,汇聚千年韵味。漫步大运河(临平段)沿线,感受古风遗韵。大运河(临平段)由杭州塘约29公里、上塘河约11公里组成,其中,杭州塘沿线途经临平区崇贤街道、塘栖镇、东湖街道、运河街道4个镇街,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大运河(临平段)的重要文化遗产地标,广济桥是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也是大运河上保存至今规模最大的薄墩联拱石桥。它见证了桥下数百年水流共帆影不绝,周身印刻着两岸繁华变迁的痕迹。 沿着石板铺砌而成的桥面拾级而上,塘栖古镇的全貌渐渐映入眼帘。塘栖镇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明清时为“江南十大名镇”之一。水北街古色古香,西姚宅、塘栖水北粮站、乾隆御碑……默默向人们诉说当年风采;水南街时尚新潮,老字号店铺、咖啡馆、民宿等鳞次栉比,热闹非凡。运河两岸风貌截然不同,却在广济桥畔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古镇的悠久历史碰撞着现代文化,沉淀出极富风韵的旅游资源,将人文与创新传承融合,焕发新生。未来,塘栖镇还将打造江南风物集、活态匠艺村、新桥湾船秀广场等项目,由东至西全面展现塘栖人文历史。同时,布局精品酒店、评弹茶社、休闲水岸餐饮、国风汉服馆等特色项目,引领古镇新玩法,谱写大运河(临平段)新篇章。 文化临平 润泽人心 大运河(临平段)文脉绵长,传承着丝绸文化,展现了古镇文化、漕运文化,孕育了蚕丝织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而今,依水而居的临平人为运河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运河街道,“85后”青年干部每周六到村社担任“周六书记”,推动村社重难点项目落地、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在塘栖古镇景区内的水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沿街的百余家商铺经营者组建“商铺自治志愿者联盟”,定期参与景区建设天井论坛、社区志愿巡逻、学雷锋志愿服务,为水乡古镇树立新时代文明之风。 此外,聚焦大运河文化保护,临平区持续推进塘栖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等历史文化空间建设,挖掘保护代表城市记忆的历史建筑、工业遗存,使得大运河两岸成为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创园等标志性文化项目,打造艺尚小镇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街区),逐步形成以影视、动漫、游戏、数字内容、工业设计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体系,让运河文化在流动中焕发生机。 科技赋能 未来可期 千年运河流淌至今,蕴藏着无限的机遇。未来,大运河(临平段)将围绕“十大行动”,高水平推进临平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从而打造大运河(临平段)“运河古镇、湿地田园、航运古道、数智运河”品牌。 其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建设中的大运河科创城,是临平融合科技与文化的一次探索。科创城管理范围约100平方公里,主要包含塘栖镇和崇贤街道,将围绕“文化 科创”双赋能,聚焦数字文化、数字贸易等新经济领域,加快总部研发类和都市创业类项目落户,通过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城市空间的根本性变化,高标准打造生态、创新、人文融合发展的大运河科创城,努力成为杭州国际人才汇聚之地、临平经济新增长空间。 截至目前,大运河科创城完成清大文产、彦博影视等12个重大项目签约,5家公司完成落地注册,490余家新企业注册登记。今年6月,临平区举办“尚青春·创未来”大运河杯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吸引全国高校大学生共120余个团队积极参与,有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举行的“振兴共富”大运河科创城专场线上招聘会,287家企业参与,共提供就业岗位4800余个,线上累计浏览量达11.67万人次,进一步凝聚人才发展合力,多措并举着力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 数据来源:中共杭州市临平区委宣传部《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9日 14 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