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意田园的生活画卷(生活诗意化的杰作)

关于诗意田园的生活画卷(生活诗意化的杰作)(1)

雨过山村

【诗临其境】

早就想探访一下山乡的仲春蚕事,今日终得宽余,我如愿以偿。

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打在竹叶上飒飒作响。山路弯弯,不见人家。偶尔听到晨鸡高唱,让我猜想那是散居在茂林修竹中的一两户人家。

密密的竹林掩映着淙淙的溪流,溪边的小径伸向小小的村庄。走着走着,但见小溪与小径交错,一座板桥映入眼帘,让我心头一热。

路边的庭院里传来吴侬软语的对白,原来是村妇与小姑互相呼唤对方,相约一同去溪畔浴蚕。

我目送她们远去的背影,从山村的宁静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无限生机。一抬头,猛然发现,庭院里的那株栀子正绽放着花蕊,雨润花更白,花儿默默无语。

此刻,她是家中唯一赋闲的……

关于诗意田园的生活画卷(生活诗意化的杰作)(2)

雨中

【一句钟情】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两句诗是千古佳句,历来为人称道。我觉得,它的好处就在于王建放下了文人的身架,主动投入,靠近生活,并以欣赏的姿态审视农事。14个字里,描绘了热闹与幽静并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在王建的笔下,生活是美丽的,生活的底色是自然,自然因生活而生辉,生活因劳动而有了升华。单调繁重的劳作,成了享受。妇姑相唤,不是相詈,更不是相斗,皆是温馨,皆是暖意。

有的版本将“闲着”的“着”字改成了“看”,我觉得那样的话,意蕴将大打折扣。“闲着”的行为主体是栀子花,其中用了拟人手法,不仅使栀子之闲与农家之忙形成对比,而且还带出了花儿因妇姑出外使自己独处庭中而生嗔怪之意。“闲看”的主语是作者,体现的是他在农人大忙之时无处立足,却有心赏花,真是不能体会农家的心境,与诗人预设的意境相违拗。

关于诗意田园的生活画卷(生活诗意化的杰作)(3)

浴蚕

【诗之感悟】

王建这首七绝将山水与田园融于一诗,展示了一次寻美的历程。我喜欢他不动声色、悄悄走近的方式,喜欢他独特的意象捕捉方式,喜欢他诗篇意味隽永的结尾。

关于诗意田园的生活画卷(生活诗意化的杰作)(4)

山村

这首诗通篇用白描,仅仅使用了两个个形容词“斜”和“闲”,后者还活用,做了动词。前两句密集组合了六个意象,倒像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雨中的鸡鸣,让人感到山更幽,林更深,村更静。板桥斜跨清溪,让人有曲径通幽之感。只不过诗人有预感:春蚕收获的时节,山村的农事必然是轰轰烈烈的。

诗人写田园生活,总要处理好视角、心态和心理距离问题。王建的视角该是一个文人,他的心态倒是属于底层的,至于心理距离,我们可以把他与别人做个比较。

陶渊明采取了零距离审美的方式,“开荒南野际”,直接融入进去。孟浩然不忘自己儒生的身份,以做客的方式走近农村,接近农夫。宾客热情洋溢,于是有了“待到重阳日”的约定。

王建耐得住寂寞,屏气凝神去探索发现,心境空灵之中,似乎更接近生活的真谛。他作诗,远近结合,动静相生,素淡与浓郁统一,就是为了展现宁静安详之下的无限生机。

关于诗意田园的生活画卷(生活诗意化的杰作)(5)

静静栀子花

实际上,最平凡的生活中也是处处充满了美,王建做的恰好是发现了美,并用妙笔展示了美,展示了他独特体验。有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劳动之美,雨趣之美,言语之美,人情之美……

王建所描绘的是净化了的自然、社会与心灵……

【无障碍阅读】

浴蚕:古人用盐水浸洗蚕子,选优汰劣。

【作家故事】

王建是中唐诗人,出身贫寒,46岁才中进士。

关于诗意田园的生活画卷(生活诗意化的杰作)(6)

王建写过《十五夜望月》

【佳句背囊】

王建擅长写七绝,《十五夜望月》尤佳。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传诵着他的名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感受那永恒的共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